第五章 伐 木
我和打井組的全體回到農工排.排裏正準備到附近比較大的森林裏去伐木,為明年春天連隊基建備料.任務是300到500立方米.這可不比在小樹林裏伐燒柴,勞動量要大得多,也更危險.丁指導員專門召集農工排開會,又讓老豐來給我們當顧問.老豐過去在完達山的老林子裏伐過木頭,見多識廣,經驗豐富.
我們先準備工具.男排分成兩個組,景華帶一個組,我帶一個組,每組配備快馬子兩把,大斧兩把,兩套掐鉤,4個蘑菇頭.快馬子自然是放樹和截楗子用的,截楗子就是把放倒的樹木截成4米或6米長的一段一段,以便堆放運輸和使用.斧子是用來打枝杈,砍樹條等用.掐鉤和蘑菇頭是抬木頭用的,叫\"歸楞\",就是把放倒截好的木頭抬成一堆,以備運走.
工具準備齊全,全排集合,各自扛著工具,有的腰紮麻繩,有的打著綁腿,有的用圍巾把臉嚴嚴地裹起來,隻露出兩隻眼睛,象一群全裝貫帶的士兵,整齊地排成一隊,向森林進發!
冬天,是最富有北大荒特色的季節.
每年10月下旬,撫遠就開始進入冬季.12月以後,白天都可達到攝氏零下40度的嚴寒.西北風吹到人臉上,就如小刀子割肉一般,嘴裏呼出的熱氣就象一團白煙,立刻就在帽子,衣服上結成霜.在井裏打桶水,走不上幾步,水麵就結起一層薄冰.
下雪,是這個季節最常見的,也最壯觀的景色.有時,雪是靜靜地下:灰蒙蒙的天上,太陽隻是一個蒼白的影子,拳頭大的雪花如鵝毛,如飛絮般漫天紛揚飄舞.有時,雪會咆哮起來:沙子般細硬的雪粒,隨著狂風呼嘯著吹過原野,天昏地暗,鳥獸無蹤,雪浪填平了溝壑,在它經過的障礙物後麵堆起幾米高的雪嶺.這就是有名的\"大煙泡\".而雪後初晴,金燦燦的陽光灑在白皚皚的無邊雪原之上,映襯著碧藍色的天空,又格外美妙.草叢中常飛起野雞,雪地上時時見到麅子和貂的蹤痕,鑿開河上幾尺厚的冰,可捕撈活鮮鮮的肥魚.在封凍的水泡子邊上,可捉到水耗子---學名叫河狸,一種珍貴皮毛獸.
森林象一條深色的帶子橫掛在茫茫雪原的盡頭,層層疊疊,風吹林濤,哼著低沉的歌.
一條彎彎曲曲的雪路,把你引入它的懷抱.
稀稀拉拉的柞樹和樺樹先在眼前出現,夾雜著一人多高的荒草和灌木叢,既而是密密的樹條子和次生林.刺骨的寒風減弱了,陽光也暗下來,遮天蔽目的大片樹林出現在你麵前,令你目不暇應.使足力氣大喊一聲,森林立刻回答無數聲,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驚飛了,幾隻灰色的野兔閃電般地逃走了,樹枝頭的積雪輕輕地灑落了.
這是伐木的黃金季節.隨著有節奏的鋸聲,金色的木屑帶著清香飛灑在雪地上,樹身\"嘎嘎\"發響,你暢快地吼一聲:\"順---山---倒---歐----!\"大樹緩緩倒下去,一聲巨響,細枝裹著雪粉甩出一二十米,四處響起一片轟然回聲.....樹梢頭生長著的一簇簇櫻桃大小的冬青果灑落在雪地上,暗綠色的枝葉中那鮮紅或橙黃色的果實象蠟製的工藝品,放進嘴裏涼涼的,甜甜的,象凍柿子,凍海棠果.可別貪嘴,吃上七八個果子,嘴就給粘的張不開,吐都吐不出來.
休息了,在空地上揀些幹枯的樹枝條堆上,生起一把火,把凍得象鐵蛋般的饅頭用火烤,一會兒就焦香,噴香.把小盆架在火上,放入一些淨雪化成水,將附近樹幹上采來的木耳,猴頭蘑放進去,撒上一把鹽,煮一煮,很有味道!
老豐很耐心地指導我們如何采伐森林.首先確定采伐地點,我們主要采伐楊樹,找到成片成長的大楊樹林,確定進出的路線,把出林子的道路清理好,按照樹的倒向一片一片往裏麵開采.放每棵樹都要注意它附近的大樹小樹,避免搭掛,把樹四周的雜草,樹條清理幹淨,以便施工,找好退路,樹快放倒時及時躲避.放好一片樹後,用斧子打掉樹枝,把樹截成4米長的楗子.最後是歸楞,找好地點,要靠近道路,便於拖拉機進出,然後4人一組,把楗子抬到選定的地點歸好堆.抬木頭時,兩人一個蘑菇頭,把掐鉤的繩子固定在蘑菇頭中間,所謂蘑菇頭就是一根結實的木棍,加工成兩頭細中間粗的形狀,打磨得很光滑,長約一米半,中間粗處約直徑十幾厘米.抬木頭時,兩個人在前,兩個人在後,蘑菇頭扛在肩上,一起蹲下身去,把掐鉤掛在樹身上,一聲號子,4個人一起起身,掐鉤就掐住樹身,樹就離地了.老豐教我們喊號子:\"哈腰掛了麼嘿-----吆喝嘿,撐腰起了麼嘿---吆喝嘿,挺起胸了麼----嘿,邁步走了麼---嘿,吆喝---嘿.\"轉彎時叫:\"大肩帶小肩了麼---嘿.\"或者是:\"小肩帶大肩了麼---嘿.\"大肩是右肩,小肩是左肩.
放大樹和我們過去伐小樹做燒柴不同.鋸要走的很直,上茬和下茬的位置要很精確,不然樹就不會順利地放倒.抬木頭時,一根粗楗子都有幾百斤,4個人平均每個人都要擔起一二百斤來,壓得直晃,根本邁不開步,有的青年走一兩步就摔在那兒了.經過幾天的磕磕拌拌,逐漸才熟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