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這個孩子,善於合理地尋求幫助,而且能夠找到正確的,也是有效的辦法。
有的孩子回答說,家裏的燈壞了,我們就搬到旅館裏去住一晚。
家長們再次笑了。老師也笑了,她說,我估計這個孩子的家裏,一定真實地遇到過這樣的情況。這樣的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一點也不懼怕外部環境的變化,有時反而樂於享受因變故而帶來的變化。今後到外地上學,會很快適應。
有的孩子說,一個燈熄滅了,那就開別的燈啊。
老師說,我很欣賞這樣的孩子。我的問題是,家裏的燈突然熄滅了,你怎麼辦?這個孩子,他注意到我並沒有說家裏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一個燈熄滅了,打開另外的燈,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辦法。這樣的孩子,思路往往比較開闊,看問題常常能夠另劈蹊徑,找到與眾不同而又簡單可行的辦法。
最後,還有個孩子是這樣回答的,燈壞了,我就到森林裏去捉螢火蟲來照亮房間。
家長們忍不住哄堂大笑。
老師若有所思地看看家長們說,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孩子的答案很可笑,太不切合實際了?但我一點也不覺得這個孩子的回答是可笑的。相反,我認為這雖然不是一個可行的辦法,但卻是最具想象力,最富浪漫情懷的想法,這樣的孩子,往往很感性,多愁善感,我覺得她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詩人、作家。事實上,她已經表現出了這方麵的潛能,她的作文,是我們班寫得最好的。
老師說孩子們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孩子們的回答也沒有對錯、好壞、優劣之分。我之所以將這次班會拿來與大家分享,是想讓我們的父母明白,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有各自的長處,無論你的孩子給出了怎樣的答案,它都隻是一個小窗口,一個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孩子的窗口。在孩子的座位上,有一張紙,上麵記錄著的,就是你的孩子的回答。
家長們低頭讀自己孩子的答案,陷入沉思。
最後,老師說:“我願拿其中一個孩子的回答,來與我們的家長共鳴:假如一盞燈熄滅了,我們就打開另一盞燈吧。”
載於《小小說選刊》
這個故事背後的深意,我想真的是意猶未盡的。當孩子麵對問題來想應對方案的,就把孩子的綜合素質表露無遺,可是最後折射的卻是家長的教育。我想,每個家長都應該慎重的思考這個問題。
跑完全沒有標準的姿勢 文|李良旭
你們的理想與熱情,是你航行的靈魂的舵和帆。 —— 羅曼·羅蘭
那時,也就是七、八歲吧,那是一個吸一口空氣都會覺得甜滋滋的年紀。彼得由父親巴菲特帶著站在馬路邊,觀看一年一度的波士頓國際馬拉鬆比賽。參加馬拉鬆比賽的選手有很多,不僅有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馬拉鬆選手,也有來自美國各地許多馬拉鬆愛好者,場麵蔚為壯觀。
彼得驚訝地發現,參加馬拉鬆比賽的人,不僅有許多穿著運動服的人,還有許多人穿著奇異服飾,他們有的打扮成聖誕老人、白雪公主、超人、蜘蛛俠……更有趣的,還有的人倒著跑、側著跑、幾個人綁著腿一起跑……各種姿勢都有,他們誇張、幽默的跑步姿勢,引起沿途觀眾陣陣驚叫和熱烈掌聲。
彼得抬起頭,疑惑地問父親巴菲特:“爸爸,那些人跑馬拉鬆怎麼什麼姿勢都有,這樣跑馬拉鬆算嗎?”
巴菲特愛憐地撫摸著彼得的頭,和藹地說道:“孩子,跑完全沒有標準的姿勢,隻要能跑到終點就算成績!同時,許多人參加馬拉鬆比賽,更多的是在享受人生的一種快樂。”
彼得聽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忽然,他跑出觀看的人群,也跟隨著馬拉鬆隊伍連蹦帶跳地跑了起來,他邊跑還邊興高采烈地高聲喊道,爸爸,我也會跑馬拉鬆啦!
巴菲特微笑著頻頻點頭,還用力鼓起掌來……
童年時,觀看馬拉鬆比賽,給彼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觀看馬拉鬆比賽,成為他最大的愛好。在觀看中,他最喜歡看那些各種跑步姿勢的人。那些人的跑步姿勢,增加了馬拉鬆比賽的觀賞性和趣味性,給人們帶來了詼諧、幽默的氣氛,也緩解了緊張、激烈的比賽氛圍。
常有人對“股神”巴菲特說,你兒子彼得很聰明,讓他跟你學炒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將來一定會成為新一代“股神”。
巴菲特聽了,總是淡淡地回答道,孩子想學什麼,要看他自己個人的興趣愛好,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對孩子強加幹涉。
人們聽了,總是不置可否地瞪大了眼睛,一臉困惑和不解。
上學了,彼得憑著刻苦和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常常受到老師表揚。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彼得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常常自己作詞作曲,自彈自唱。他還邀請了幾個有共同興趣和愛好的同學,成立了一個樂隊,經常參加學校的文藝演出。每當彼得出場演唱,都會引起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和女孩子的驚叫聲。
在音樂中,彼得找到自己的快樂和幸福,有一種心靈放飛的輕盈和遼闊。
一天,彼得正在家彈琴,巴菲特回來了。看到兒子正專心致誌地彈琴,巴菲特沒有驚動兒子,他倚在門邊,靜靜地聽著。從兒子指尖彈奏出來的音樂,像天籟般清澈和流暢,巴菲特和著節拍,深深地沉浸在美妙的音樂旋律中。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彼得忽然發現爸爸早就回來了,正靜靜地聽他彈琴呢。他放下琴,走到爸爸跟前,臉上露出愧疚的神色,說道:“爸爸,我想對您說一件事,也許我今後不能像您一樣去炒股、做生意了,我想學音樂,我覺得音樂才是我的夢想和靈魂。”
巴菲特輕輕地撫摸著兒子的頭,深情地說道:“孩子,你喜歡音樂,這也是你人生的一種選擇,這並沒有什麼不好,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社會上,隻要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造,就會有自己燦爛和美好的生活。孩子,記住,跑完全沒有標準姿勢。爸爸成為‘股神’,是爸爸的一種人生選擇,和你喜歡音樂是一樣的。小時候,我也喜歡音樂,後來陰錯陽差,走上了炒股、做生意這條道路,如果我沒有炒股、做生意,也許現在我還是一名音樂老師啦!”
爸爸的一番話,情真意切,彼得眼睛裏噙滿了淚花,他走上前去,緊緊地擁抱著爸爸,親切地喊了聲:“爸爸……”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巴菲特輕輕地拍打著兒子的後背,說道:“這孩子,這麼大了,怎麼還哭鼻子?好啦,你去彈琴吧,爸爸還要去看股市行情呢。”
在學校舉辦的聖誕節晚會上,彼得為晚會創作的主題曲《快樂的聖誕老人》,獲得了大家一致好評,他還獲得了100美元的獎勵。
這100美元他看得無比珍貴,這是他第一次憑著自己勞動獲得的報酬。他把這100美元用鏡框裝起來掛在牆上,每天看到它,仿佛就有了一種信心和力量。
後來,彼得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後,沒有到父親巴菲特創辦的伯克希爾公司工作,也謝絕了華爾街著名的金融公司高薪聘請,而是成為了一名歌手和音樂製作人,實現了他童年的夢想。
他常常為電影、電視劇配插曲,用音樂創作得來的收入來養活自己,有時為了買一個樂器,他省吃儉用幾個月,卻從不伸手向巴菲特要1美元。生活雖然過得不富裕,但他感到很幸福、很快樂。在音樂裏,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空。
有人不解地問道,你爸爸巴菲特是世界著名的“股神”,他富可敵國,你為什麼不求你父親支援一下,這樣你可少走許多坎坷和曲折的道路啊!
彼得深情地說道,爸爸曾經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跑完全沒有標準的姿勢,人生也是如此,隻要找到人生靈魂相通的東西,他的姿勢雖然不完美,但同樣是一種展翅和翱翔。財富要靠自己勞動創造,這才是最優美的姿勢。
如今,在彼得曾經就讀的芝加哥賽諾小學的校訓上寫著這樣一句話:跑完全沒有標準的姿勢。這條校訓,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從這裏走出去的小學生,同學們在這條校訓中,仿佛找到了一個個人生的坐標,他們用各自的姿勢,奔跑在人生的馬拉鬆上。
載於《文苑》
跑沒有標準的姿勢,人生更是沒有特定的標準,用自己的方式跑在人生的跑道,向目標狂奔。
“純手工”打造的夢想 文|散風落涯
我們對真理所能表示的最大崇拜,就是要腳踏實地地去履行它。——愛默生
劉正陽是河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學生,他不僅思維敏捷而且動手能力也特別強。他喜歡科技發明,總是動手製作一些新奇的東西,但很多設備的價格太高,所需零件自己不能製作,要花大價錢請人去加工,即使花錢加工來的零件有的時候也不合自己的要求。他想如果自己能夠加工這些零件不僅會省下很多錢,也會符合自己的要求。
劉正陽很早就聽說了3D打印機能夠按照圖紙打印,並且誤差很小,如果自己能夠擁有一台這樣的打印機就會方便很多。但這種打印機價格太高了,目前,世界上發達國家也沒有推廣使用。他想既然如此,自己何不試著製作一台這樣的打印機,這個想法出現之後就在他心中揮之不去。
他開始查閱大量的資料,弄清楚打印機的原理和構造之後,他想出了一個用機器人的手臂做打印噴頭的想法,他宣布了自己的想法馬上就有人潑冷水:人家專家們都沒有搞定的東西,怕不好做出來。甚至有人說他自不量力,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想法。
2013年5月,劉正陽在論壇上看到南非一位工程師提出了一種利用SCARA手臂機器人低成本3D打印方案,這跟他的想法不謀而合。通過在論壇上的互動,並且查閱了大量國外的資料,他仔細寫出了一套製造方案,5月中旬便決定開始實動手製作。
首先是資金的問題,父母知道他的想法之後都很支持,但希望他拿出具體的製作方案,並且拿出開支計劃才好,他拿出了製造方案,並列出了材料預算。最終父親同意給他2000元作為成本。
製作過程中,為了節約費用,他從廢棄物品上找來線路、開關,自己動手製作一些簡單的零件,比如光電開關擋板就是用易拉罐製作的,機器人的電源用的是舊電腦上的電源。
在製作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製作滾銑螺栓,滾銑螺栓主要作用於對輸入原料的擠壓,將其輸出到打印機噴頭,才能正常工作。而一般的3D打印機中的滾銑螺栓都是用大型機器來鍍槽,但是那樣會成倍地增加成本,他選擇自己動手用鏨子來做,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錘子不小心就會砸到手上,這個部件做了3天才做好。有人和他開玩笑說他是用手工打造高科技。
劉正陽一邊做一邊修改著製作方案,在製作過程中增加了很多原創性設計。
2013年的7月份暑假之後,劉正陽就開始進行組裝。暑假結束,3D打印機已經做好了,這台打印機大約花了4個多月的時間,花費1600多元。
進入10月份,劉正陽開始對打印機進行調試,開始他做的是哨子,第一個根本不行,接著第二個、第三個,但每一個都是有殘缺的,做到20個的時候他懷疑自己製作出來的機器是不是有問題。這時候有人勸他放棄:早就告訴你了,這不是一個學生就能隨便做出來的東西,這是高科技,哪能那麼容易就做出來呢?
麵對這些,劉正陽沒有氣餒,一邊查閱資料一邊完善機器,每天都趴在電腦旁進行試驗,大概做了五六十個哨子,他終於做成了一個完整的哨子。當哨子吹響的時候,他高興地跳了起來,這麼多天的努力終於成功了。
接著他用這台3D打印機為家裏的聽診器重新做了兩個新耳塞,父母看到後連連誇獎他真的很棒。
劉正陽成功地製造出了一台3D打印機,成為國內第一個做出成品的大學生。學校請他給同學們做了一場專題報告,來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創新項目,將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劉正陽說:“我的夢想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轉化成實物,希望這台3D打印機在我以後的發明製造中能幫我做出更多新奇而實用的東西。”
劉正陽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用純手工打造出了一台高科技的打印機。我們這個時代是個夢想倍出的時代,最不缺少的是夢想,但缺少的是腳踏實地實現夢想的“純手工”製造。
載於《知識窗》
人人都有夢想,如果不能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夢想的方前進,去實現,夢想便等於空想。
背包客的幸福密碼 文|張珠容
真正的幸福隻有當你真實地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時,才能體會到。——穆尼爾·納素夫
是什麼讓人們感到幸福?是愛情、物質還是理想?這個問題,我們從一出生就在麵對,也注定要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答案。一位背包客也一直在尋找自己的幸福密碼。當他遊逛到加拿大時,一位老者笑著建議他到尼爾森小鎮去找找看。
尼爾森小鎮坐落在加拿大BC省東南部海拔539米的山區,緊鄰BC省最美麗的庫特尼湖。背包客覺得,能讓這裏幸福指數居高不下的原因絕不僅僅是湖光山色。他相信,小鎮深處一定隱藏著關於幸福的秘密。
背包客租了一輛自行車去逛小鎮。他細細觀察著小鎮的每一個角落,想象著一棟棟古樸的建築裏麵分別隱藏著怎樣的人生。他竭盡所能用各種感官感知這裏的空氣,試圖找到幸福的秘密。於是,第一站他便在嗅覺的帶領下停在了尼爾森最受歡迎的麵包店門前。
麵包店裏活力四射的年輕老板科勞恩熱情地邀請背包客到後廚親手製作麵包。稱重、和麵、塑形,直至烘烤,科勞恩都在一旁細心指點著。從對方瀟灑的動作裏,背包客看得出,科勞恩對工作極其熟悉和熱愛。科勞恩告訴背包客他很喜歡中國,等賺夠了錢一定會去中國旅行。而眼下,努力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在外人看來,烤麵包似乎是老年人才會熱衷的事情,可科勞恩對待麵包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富有耐心和愛心。他一邊教學,一邊還要顧及店內的生意,卻始終井井有條,樂此不疲。背包客突然覺得,如果用音樂來形容科勞恩,那他一定是一首輕快的布魯斯,生活和工作在他收放自如的指揮下交融成了完美的旋律。
背包客繼續前行。在路上,一個溫馨的畫麵讓他不知不覺停下了腳步。一個身懷六甲的美女花店老板熱心地為顧客護送鮮花上車,她和顧客,如同一對親密的老友,絲毫沒有交易的架勢。這樣的場景不禁讓背包客對這位準媽媽的花店產生了興趣。
他走進了這家幾十平方米大的花店,果然感受非凡。店老板凱拉化著迷人的淡妝,穿著漂亮的裙子,她的優雅氣質和靈巧動作完全沒有受到大肚子的影響。凱拉把花店設計得就像一個小型的植物實驗室。在這個清新自然的空間裏,背包客看到了很多獨特、新穎的組合。許多小巧的植物被栽種在各種貝殼裏,這一個個貝殼又被安放在玻璃罩裏,悠然垂吊在店內的角落;透明精致的魚缸成了花瓶,養著一束束鮮花;幾株蘆薈安逸地躺在船形的瓷碗內;就連地裏的棉花,也被栽種在一個個小巧的花盆裏,一朵朵花潔白如雲。
從交談中背包客得知,凱拉結婚後就放棄了在洛杉磯的生活,隨丈夫遷居尼爾森,開了這家花店。小鎮居民大都在節日或家人生日之際購買鮮花作為禮物,所以店裏的花草擺放樣式都是凱拉自己的創意。凱拉說,她最大的樂趣便是將美麗的事物組合到一起,然後傳遞給別人。
凱拉的浪漫氣質和對生活的態度深深打動了背包客。是的,這店裏的鮮花已不僅僅是鮮花,它們傾注了凱拉對美麗的追求,儼然成了一件件藝術品。從凱拉身上,背包客領悟到她的幸福就是分享。
背包客繼續向尼爾森深處尋覓自己的幸福密碼。他乘坐從外到內都保留傳統麵貌的叮叮車慢慢遊覽了美麗的風景;他逛了彙集全世界嬉皮士的個性集市,在那裏盡情地打鼓、舞蹈,享受露天按摩;他拜訪了當地的一個電視明星,同她暢談一番;他甚至自願上當,接過非洲夜市一個老板手中的辣椒醬,一口吞下。所到之處背包客都感受到,小鎮上的每個人都遵循著內心,美好地生活著。
決定要離開的時候,背包客才發覺自己是如此難舍。他突然明白,無論是麵包店老板、花店老板、電視明星還是集市小販,人最重要的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然後去崇尚自由——這,或許就是尼爾森小鎮和一個背包客的共同幸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