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一個小男孩,從小父母離異,隨著母親生活。因為生活拮據,一家五口,無論寒冬酷暑,都是擠在一間四麵漏風的木板房裏,睡的是“上下鋪”的高低床,把豉油撈飯當作天下美食。他從小就長相一般,寡言孤僻,似乎和任何人都不合群。小夥伴們都覺得他又髒又不好看,都不願跟他在一起玩。上學後,他更是備受同學的奚落和羞辱,大家稱他為“沒有父親的野孩子”,他曾經一度自認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讀書時,他非常頑皮,好動、貪玩,常常給班級和學校捅婁子,成績也一直不好。為此,每次的家長會,他的母親必被請到,俯首弓腰,一邊賠著不是,一邊接受校長或班主任老師的大聲斥責。

他對拳擊和武術有著狂熱的興趣,幾乎每場比賽必看。從小,他練得最多的就是詠春拳和鐵砂掌,後來還偷偷練過泰拳。他最喜歡李小龍自創的“截拳道”,幾乎每天勤練功夫,甚至還與其他小孩打架比試,用以切磋武藝。但每一次,不是他被別人打得鼻青臉腫,就是他把別人打得口鼻流血,為此,沒少受到母親的責罵。他曾經渴望做一名像李小龍那樣的功夫高手,為此他瞞著母親,鍛煉了半年,但卻因體質較弱,最終沒能被體校選中。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公司做助理,但因種種原因,他沒能繼續在那家公司任職。

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但結果都未能長久。因為他覺得,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1983年,他從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結業成為香港無線藝員。同年,被選派到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人,這樣,一做就是四年。當時有記者寫過這樣一篇報道,說他隻適合做兒童節目的主持人。他把這篇報道貼在床頭最為醒目的位置,時時提醒和勉勵自己:握緊拳頭,一定要創出一番像樣的事業,讓人們對自己刮目相看!

從此,他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癡迷上了演藝事業。從早期的跑龍套開始,他一步一步地邁進了影視圈。但是,在繁星璀璨的香港影視圈,那種競爭何其激烈。所以,最初,他隻能扮演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配角,有的隻能發一個單詞,有的隻能露半張臉,用他自己的話說,隻能勉強混個盒飯。然而,即便如此,對待成功,他從沒有選擇放棄,也沒有去和別人攀比。像他在日記中所寫的: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做好自己!

有一個真實的個人經曆:在片場,他曾扮演一具死屍,大火燒身,在導演沒有喊停時,他一直強忍劇痛。這個鏡頭,後來也出現在他主演的電影中。那種震撼的場景,不僅感動了女主角,也感動了每一位觀眾。正是由於這種近乎殘酷的堅毅表演,使他在圈內逐漸有了名氣。繼而,他獨辟蹊徑,賦予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幽默俏皮的風格。正是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無厘頭”表演,以及那種小人物身上的市儈作風和富有正義感的矛盾對立,開創了喜劇表演的獨特領域。

雖然,他最終沒有成為李小龍那樣的功夫高手,但他卻用另一種觀眾所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成了一個最出名的喜劇演員。他的名字叫周星馳。20年前,他是被人呼來喚去的“星仔”,20年後,他的名字叫做“星爺”,僅《功夫》一劇,它的全球票房就超過了6億港元,開創了香港電影的票房神話。

成功的定義,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像周星馳那樣,無論身處什麼崗位,不要在乎別人如何評價,更沒有必要去和別人攀比。成功沒有複製,關鍵是,如何在平凡的崗位中,演繹好自己不平凡的角色。很多時候,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賣給你童年的記憶

時光倒溯到56年前,他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一家五口,擠在一間簡易的木板屋裏。

他的父親是位電氣工程師,一個蘇聯產的老式攝像機,是全家最值錢的東西。他從小就對那個攝像機比較癡迷,14歲那年,他纏著父親,學會了獨立操作。

在他居住的小城,有幾所小型的學校。每天,他都會扛著那台笨重的攝像機,在學校門口看孩子們上學放學。

長大後,他常常會免費給孩子們拍一些玩耍的片段。每次,他一回到家裏,父親都會放下手頭的工作,把他拍完的帶子分類保管起來。父親對兒子的愛好從不加幹涉,甚至,為了購買價格不菲的錄像帶,一家人隻能節衣縮食,啃幹冷的牛油麵包,吃菜販丟棄的爛白菜幫。父親唯一的要求,就是讓兒子記下每一個被拍攝者的姓名、地址以及家長姓名,並且把自己的名片散發給被拍攝的孩子帶回家。盡管,他認為父親的決定實在是多此一舉,但為了自己的愛好,他隻好照辦了。

家裏的條件越來越差,與之相反,他拍攝的錄像帶卻幾乎堆滿了半個房間。這期間,他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父親逝世那年,父親把他叫到床頭,用顫抖的手從枕邊摸出四個記錄本,告訴兒子,自己沒有什麼財產留給他,但這幾個本子將來或許可以為他提供一些創業基金。

十來年後,一個富商輾轉找到了他,提出要用巨款購買自己兒時的一段錄像。他這才如夢方醒。原來,這許多年來,父親一直默默地為自己提供一個潛在的創業商機。

他找出那幾本已經發黃的記錄本,開始逐一聯係當年的孩子。接下來的事情完全超出他的想象,隻要能聯係上的,幾乎百分之百都購買了他的錄像帶。甚至,連時任加拿大總理的特魯多也不惜重金,從他手裏購買了自己童年時的一段錄像。

四本發黃的記錄本,為他創造了人生的第一筆創業基金。接下來,使他有能力向自己所鍾愛的電影事業進軍了。

他就是《阿凡達》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1997年,他拍攝的電影《泰坦尼克號》創下全球票房之最,並因此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美國報紙曾這樣評價他:“他是一個天才的、無與倫比的、無所不能的大導演。”麵對眾多的褒獎,他總是謙遜地說,不是那些錄像帶,或許我現在還在片場扛著攝像機呢。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但隻有用敏銳的眼光,才能從別人的童年中發現並且挖掘出商機。

成功無處不在,即使是一個兒童年幼時的愛好,也可以被聰明的父親發掘並讀出潛在的商機。雖然這種超前的投資智慧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用敏銳的眼光,在生活中尋找商機,不遺餘力地為自己的成功創造條件。

一生做好一件事

提起查爾斯·舒爾茲的名字,你也許覺得陌生,但若是換一種說法:說他曾經創作了漫畫角色史努比,你就不這樣覺得了。你可以不知道隔壁鄰居家小狗的名字,但你一定知道史努比。因為,這隻叫做史努比的小狗,以及它的可愛形象,早已在全球億萬人的心目中根深蒂固。

1922年,查爾斯·舒爾茲出生於美國聖保羅一個貧困的小鎮。從小,他的成績就很差,甚至有一次,他的物理居然考了零分。似乎,在所有人的眼裏,他充其量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物。但正是從那個時候起,他就對繪畫表現出十分濃厚的興趣。在那個年代,尤其是在教會社會,繪畫幾乎不受任何人重視。所以,他的父母也一直期望他長大後能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或者是受人敬仰的牧師,但他對此卻一直不感興趣。甚至有一次,他偷偷地一把火燒掉了父親買來的一大堆醫書。這樣,他的父母也拿他沒有辦法,隻能無奈地任由他在稿紙牆壁上亂塗亂畫。

長大後,他報名參加了漫畫學校的函授課程。然而在求職的時候,由於沒有一幅作品得以發表,他被迪斯尼公司婉然拒絕。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非常孤獨,甚至近乎絕望,他把自己關在狹小的房間裏。他胡亂塗畫的紙團摔滿了地麵。他甚至主動放棄了幾個自己完全不感興趣的工作,並由此多次受到父母的指責。但即便如此,他也從沒有丟棄自己最初的愛好,他期待用手中的畫筆來實現自己的所有理想和抱負。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嚐試著畫起自己的成長曆程。他描繪了一個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他放的風箏從來就沒有飛起來,他從來就沒有踢好過一場足球。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處處充滿失敗的小人物的命運,卻意外征服了編輯,刊出以後,也徹底征服了這家雜誌的讀者。尤其是他成功塑造的那隻叫做史努比的小獵犬,黑白相間,而那充滿幽默、幻想、睿智和溫馨的舞台藝術形象更是深得人心,這使得他的作品很快走進了千家萬戶。

大半個世紀以來,他塑造的史努比和查理·布朗等等角色,由於個性鮮明、魅力十足,其足跡幾乎遍布全球。尤其是史努比的卡通形象,更是通過紙質媒體、網絡以及舞台表演、動漫節目等各種形式與全世界千百萬人成為好朋友,創造了世界漫畫史上的奇跡。也正因如此,舒爾茲曾兩度獲得漫畫藝術最高榮譽“魯本獎”,1978年被選為“年度國際漫畫家”,1990年他更是得到了法國文藝勳章和意大利政府授予的“文化成就獎”。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的登月計劃中,阿波羅10號的指揮艙和登月艙分別被命名為“查理·布朗”和“史努比”,這在全美乃至全球的曆史上都是絕無僅有。

鑒於舒爾茲所做出的傑出貢獻,美國總統克林頓曾經這樣評價他:即使讓舒爾茲去經營一家連鎖餐廳,他也一定會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但舒爾茲不這樣認為,在他的傳記裏,他這樣寫道:“成功沒有左顧右盼,成功就是一往無前,充分做好一件事。我充其一生,隻做了一件最讓自己滿意的事情,那就是讓史努比登上了月球。”

成功貴在堅持,成功沒有左顧右盼,成功就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忍與毅力。為了自己選定的目標,或者說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可以傾其一生,鍥而不舍,並且用數十年的堅守,讓史努比登上月球,這需要付出淋漓的汗水,而這也是查爾斯·舒爾茲成功之真正所在。

隻要不跪著,就不會比別人矮

1688年5月22日,亞曆山大·蒲柏出生於一個羅馬天主教家庭。由於當時英國法律規定,學校要強製推行英國國教聖公會,因此他沒有上過學。

由於他幼年時期曾患有結核性脊椎炎,造成了難以治愈的駝背,這使得他從小就像一個侏儒。(直到他成年後,他的身高也沒有超過137米。)小夥伴們也都把他當做另類,不願和他玩,由此,他也極度自卑。在童年時期,他幾乎完全生活在一個近乎封閉的環境裏,他曾一度以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為不幸的人。

他的媽媽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每天她都在不停地開導兒子,可以說,對待這個可憐的孩子,媽媽真的做到了百依百順。蒲柏9歲那年,他再一次受到幾個孩子的嘲笑和捉弄,他們給蒲柏的臉上塗滿泥巴,並且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醜陋的小孩。蒲柏傷心地跑回家裏,一個人躲在自己的房間,放聲痛哭。媽媽下班後,很是心痛。但是,媽媽這一次再也沒有和顏悅色地勸導他,而是第一次大聲對兒子吼叫:任何時候,你要看得起自己,隻要你不跪下,你就永遠不會比別人矮!小蒲柏噙著淚,看著媽媽,他第一次感到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