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3 / 3)

隻是,當我後來知道結香花的小小花苞,是早在頭年的落葉紛飛之時,便已悄悄形成時,我立刻原諒了她們。這小小的生命,要捱過嚴冬,捱過霜風,捱過雪劍,然後,這些簇擁在一起的小生命聽到了春的腳步隱隱由遠處行來時,她們豎起了小耳朵,嘰嘰喳喳地說,聽啦,春來啦,春來啦,我們快快開放吧!於是,一夜之間,嘩啦啦啦啦,她們全部吹開了小喇叭筒。粉粉的,黃黃的小花,沒有奪目的紅豔和妖嬈。開放,不是為了萬人矚目,隻是為那捱風頂雪盼了一個冬天的夢。

就像蟬,你能怪它在酷熱的夏季“知了知了”地聒噪不休嗎?你要是知道一隻蟬在土裏寂寞地待上七年,然後承受蛻變的痛苦,變成一隻會飛會叫的蟬,可是,它卻隻能在這世上活七天!要是你知道這些,你就不會對著樹上高聲鳴唱的蟬喊:該死的,別叫了,煩死人!你便會體諒這個小生命——因為那是它生命的絕唱,它傾盡所有氣力,隻為那生命最後的精彩,隻為那末日的綻放!

難怪華茲華斯在他的詩裏說:“最卑微的花,也能給人以深沉得不能用眼淚表達的情緒。”

結香花又名打結樹,那是因為結香花的枝條非常柔韌,把它的枝條打上扭扭纏纏打幾道結也不會斷。它還有個別名叫“愛情之樹”,相傳秦始皇時候,皇宮裏有一對年輕人相互愛慕,姑娘出身於顯赫之家,而小夥子卻是個下人,出生卑賤,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結合的。

兩個相愛的人千方百計想衝破藩籬,然而均告失敗。最後,姑娘含淚與心上人擁別,她流著淚在一棵小樹上打了幾個結,表示她柔腸寸斷,心有千千結。沒想到的是,第二年在這棵姑娘打過結的小樹上,開出了無數美麗的小花。此事傳到秦始皇耳朵裏,皇帝心想這是天意要有情人成眷屬,上天旨意不可違,遂下旨讓二人結為同心。

時至今日,在有些地方結香還被稱為“愛情樹”,有懷春女子夢見自己思念的心上人,便會於清晨悄悄在結香樹上打個結,會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助女子見到她的心上人。

不知是不是真的,要不,明天清晨,讓我悄悄踏著晨露去試試?讓這春天的號角也能嘹亮我冰封一冬的情懷。

載於《中學生》

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生命的光彩煥發於蟄伏後的蛻變。

睡蓮文|振宇

人生要不是大膽地冒險,便是一無所獲。 ——海倫·凱勒

古蓮子安靜地躺在地下沉睡了很久,仿佛做了一個長長的夢,要不是科學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並且把她帶回實驗室,想方設法地把她喚醒,或許她還將繼續地沉浸在夢中,永遠也不會醒來。

睡夢中,古蓮子隱約地聽到科學家們的談話,好像是在推測她的年齡。有的說她至少有五六百歲了,有的說她至少有一千歲了,誰都不能準確地給她下結論。於是,科學家們先後采用植物生理學、放射性碳、碳十四和胞粉等方法對古蓮子進行了測定,結果證實,她已有一千年的高齡了。“真是千年一夢啊!”當古蓮子知道了自己的真實年齡以後,不由發出這樣的感歎。

古蓮子還記得,她的故鄉是在一個叫“蓮花泡”的地方,那裏群山環繞,百草豐茂。一千多年前,“蓮花泡”生長著數不清的蓮花。每當夏季,正是蓮花盛開的季節,一望無際的湖麵上長滿了蓮花,碧葉連天,花海如潮,好似仙境一般。

鬥轉星移,歲月如梭。因河流改道,破壞了天然蓄水的湖塘,使優美如畫的蓮花泡逐漸幹涸,蓮子也脫落在地上,被年複一年的塵土和大量的有機質掩埋,就這樣,古蓮子沉睡在地下,久久不能醒來。

古蓮子可謂是種子當中壽命最長的。因為在一般情況下,生命力能保持十五年至一百年的就稱為“長命種子”,而古蓮子已有一千年的高齡了,她還能夠生根發芽,綻放生命的美麗嗎?

為了喚醒這株睡蓮,科學家們做了一個試驗,他們把未經任何處理的古蓮子放在常溫下的水池裏,三年的時間過去了,古蓮子一點兒蘇醒的跡象都沒有,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古蓮子的果皮太堅硬韌了,而且密不透水,在常態下怎麼能夠發芽呢?

可是,當科學家將古蓮子的一端用砂輪打磨一下,或是用小榔頭敲擊她,在不損傷胚根和胚芽的前提下,把她浸在水裏,在適宜的溫度下,三天的時間,奇跡就發生了,這枚古蓮子居然發芽了!再經過三年的培育,千年古蓮終於開了花,綻放出生命的美麗。

就在人們驚羨她現實的明豔時,然而,有誰知道,她是曆經了怎樣徹骨的苦痛才夢想成真的啊!這其中蘊含著多麼深刻的生命哲理啊!

由此我想到這世上有種人,像睡蓮,順境會使她的生命變得平庸,一輩子也不可能發芽,更不能讓夢想開花;可是,當你用砂輪打磨她,或是用小榔頭敲擊她,終究會把她那顆沉睡的心喚醒,生命因此美麗和精彩!

載於《中學生》

生命是不斷錘煉的過程,有多殘酷的攻擊,就有多激烈的對抗。

宣威“小鮑魚” 文|大彩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不經意在一網站上讀到一篇文章,大意是寫作者來到我生長的這片土地,看到滇東北人們生活那麼艱辛,在冷風中吃著燒土豆的日子實在寒磣,作者對這片寒山瘦水充滿了深深的憐憫和同情。讀完那篇文章,我帶著些輕微的嗔怒在文章後麵留了一段話,大意是要表達,地域的差別成就了人的生活方式,土豆是我們多麼熱愛的糧食,我們可以一年不吃鮑魚,但不可以一天不吃土豆!

作者似乎更帶著一種情緒與我較上勁了,言語之間帶著許多不友善,說北京上海那樣的大城市不適合我們這種土包子生存,直到好幾個滇東北的讀者被激怒而群起,他才意識到他的文字傷害了我們的自尊和情感。

可謂“不打不相識”,這事以他的大度道歉而和解,並在和解之後成了要好的朋友,他某次要來我居住的這座小城時,曾玩笑地問我,宣威人民會原諒我嗎?我嚴肅地告訴他,在他到高坡頂時,必定會挨暴打一頓,打完之後,罰吃土豆一周。

他來了,宣威火腿與美酒是必上的,當然,我還忘不了點上我們每頓必吃的烤土豆,壞笑著把土豆往他的碗裏夾,並連連說請他吃“宣威小鮑魚”。他看著滿滿的一盤土豆最先吃光,我們還意猶未盡的樣子,終於明白了土豆對於宣威人的重要。

自此後,土豆作為“宣威小鮑魚”的美譽便漸漸傳開了。有時,看著小竹筐裏擺上的烤得略焦的土豆,隻有鮑魚那樣的大小,看上去,越發與鮑魚的樣子神似。事實上,我們對它的熱愛程度遠遠超過鮑魚。

這離不了的美食呀,它喂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那些缺衣少食的年代,它能填飽肚子,宣威人親切地稱呼它為“吹灰點心”。孩子們的早晨是從祖母們煮豬食的鍋洞裏刨出來的一個個火燒的土豆開始的,他們在吹灰剝皮後,狼吞虎咽地享受無以倫比的美食。即使是在如今豐衣足食的年代,以各種方式製作的土豆食品,依然是人們的最愛。

在這方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人,吃著樸實的土豆長大,長成了樸實的人們,無論走得多遠,永遠牽掛著故鄉土地上生長出來的土豆。遠離家鄉的遊子們,對土豆的思念與對親人的思念在步伐上是一致的,在他們眼裏,土豆的味道,就是故鄉的味道。

鑒於對土豆的由衷熱愛,宣威人對土豆的吃法,也有些空前絕後。在傳統的煎、炸、蒸、煮之外,還發明了許多奇怪的吃法,比如生意火爆的洋芋燜雞。在宣威人眼裏,土豆不僅可以當作主食,而且可以和任何一種蔬菜配在一起,做出味道各異的菜肴,長吃不厭。曬幹用油炸出的土豆片,是宣威男人下酒的好菜品,宣威女人一盤盤端上去,男人們一盤盤吃光光,如此廉價的美味,不知人間有幾許?所以,家家戶戶要在春天播種土豆,甚至在秋天也播種土豆,這片土地適合大麵積地種植土豆,所以這片土地上生長的人們永遠離不開土豆,土豆與我們的家庭成員一樣親切。

宣威的主婦們製作各種鹹菜,當作吃土豆時的佐料。曾記得一個外地的朋友一個又一個地吃下我們的“小鮑魚”,嘴裏說了一句誇張的話,他說,這簡直是喪心病狂的好吃。他的吃相空前絕後,他的說法想必也是空前絕後的。

當我和我的朋友們旅遊歸來,見到路邊燒土豆的攤子,就整齊昂昂地奔過去時,我們都深深地知道這小小的土豆所擁有的巨大誘惑,它就是宣威人舌頭上的最忠實的味蕾,隻要生長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就不可避免地被烙上愛吃土豆的標簽。

無論真正的鮑魚有多麼“高大上”,它都無法取代一個小小的土豆在我們心中的地位,在我們的眼裏,它就是高貴的鮑魚,當然,為了避免高攀之嫌,我還是願意在鮑魚的前麵加個“小”字,以示自尊和謙讓。

載於《初中生之友》

每寸土地的人們,都有賴以為生的美食。哪怕這食物不起眼,卻依然受人們尊重和喜愛。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文|彼岸花開

古往今來人們開始探索,都應起源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亞裏士多德

愛花之心,由來已久。每有遇見高高低低的繁花綴枝,開到極致的絢爛,錯落著,散亂而不失韻致,素心微漾,泛著歡喜的小漣漪;每去一處,最先絆住目光的,必是葳蕤的花花草草。與薔薇,便是這般不期而遇。

去女友的新家,徑直奔向樓頂的露天陽台。方寸天地,布置得很是別致精巧。開墾出的半小塊菜地裏,辣椒、番茄冉冉生長,恰似少年時。牆角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植物披披掛掛,婀娜的藤蔓順壁垂下。向南的整麵雕花圍欄上,鋪滿綠色的藤蔓枝條,綠葉子緊挨著,擁擠著,茂盛得不留彼此間一絲絲空隙,喘不過氣來的親密。似乎所有的春光都是她們的。好奇地問其名姓,女友漫不經心地答道,是薔薇啊。哦,曾經詩文裏一而再相遇的薔薇,戀上塵世的歡,與我偶遇。緣來,如此妙不可言。“不搖香已亂,無風花自飛。”詩裏的薔薇花瓣輕柔,無風自舞的柔美,而眼前的薔薇收起嬌媚的性情,獨占半壁江山,濃蔭如蓋,陡添豪情幾許。

回到家,將女友剪下的幾根薔薇枝,小心翼翼地插植於牆根下。期待著來年,葳蕤的春色撲啦啦地漲滿小院。想必薔薇是懂我心思的,也就三兩年光景吧,庭院的南麵圍欄上爬滿了薔薇。大片大片地瘋長,細長的枝幹左右奔突,懸於欄外。月光下的薔薇最為溫婉,葉影參差,花影迷離,滿眼的綠,滿心的香。薔薇薔薇,用滿腹的芬芳給滄桑的中年築起一道詩意的心牆,將紅塵紛擾擋隔在牆外,正應了白居易的那句詩:“始知真隱者,不必在山林。”在小小的庭院裏,在蔥鬱的薔薇前,我是自己江湖一隱者,清靜,沉寂。和庭院裏的植物一樣,簡單而純粹地過活。

想起從前,那時的心像梅雨的天。薔薇即便怒放到濃情處,也黯然,惆悵地失戀一般。落紅成陣,更惹愁緒滿懷。光陰荏苒,四時有序,任憑庭院裏花開盛宴日日相見,任憑曾經那些綻放在文字路上的花兒,一一在小院裏落戶安家,任憑夜來風雨聲,聞訊而開的花兒,白如雪,黃如緞,紅似火的嬌豔欲滴。生活的底色卻是如何也調不出明麗的色彩來,浮動的暗香裏,想逃離的心臥在花叢中任性地醉上一場場,欲歸,忘卻來時路。

年年春色,花事也年年,花草像體貼的知己,默然無語守候在身邊。看榮枯有時,禪意漸參透,因而,當遙望多年的濟南城畫卷般緩緩鋪展開來,當蔥蘢的薔薇以綺麗的景觀姿態,姹紫嫣紅開遍在街道中央,我一下子掉進旖旎的春光裏,心境柔軟妥帖的純棉一般。一直覺得薔薇如閨秀人家,深藏庭院之間,顧影自憐嬌羞的溫柔。怎料到,異鄉的薔薇如雪如火,熱烈奔放,一地錦緞,一城幽香。

走出趵突泉公園,候車不來,在園外護欄邊歇腳。暗香縷縷沁入肺腑,才驚訝地發現,撐起頭頂綠蔭的,是爬滿護欄的薔薇,密密匝匝的枝椏間鑲嵌著數不清的花朵,白的,粉的,小巧玲瓏,惹人憐愛。

席慕容說,記憶是無花的薔薇,永遠不會敗落。花開爛漫的薔薇將是什麼呢?輕輕摘取一朵白色的薔薇花,拂去花瓣上的浮塵,掌心裏反複摩挲。且以一瓣薔薇為箋,清風作筆,月色帶路,將盈盈花香寄與踮腳離去的青春。

載於《經典閱讀》

記憶裏的薔薇,代表了青春,亦或者苦澀的愛。願一直在心裏,永開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