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記憶是無花的薔薇
記憶裏的薔薇,代表了青春,亦或者苦澀的愛。願一直在心裏,永開不敗。
會走路的植物文|瞿幼芳
在世界上出人頭地的人,都能夠主動尋找他們要的時勢,若找不到,他們就自己創造出來。 ——蕭伯納
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可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世界上就有不怕死的植物,不但會走,而且活得還很滋潤呢。蘇醒樹和步行仙人掌就是典型代表。
蘇醒樹,生長在美國東部和西部地區。生物學家經研究發現,它的行動和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有關。當土壤中有足夠的水分時,它便紮根土壤,長得鬱鬱蔥蔥,枝繁葉茂。但一旦天氣幹旱,土壤缺水時,它就會自動把根從土壤中抽出來,形成一個球狀體,任憑風吹來吹去,當吹到有水的地方時,它又重新將根插入土中,重新生活,又長得非常茂盛。
這種蘇醒樹是有靈性有感應的植物,它能不斷適應周邊的環境,比一般的植物要高級。它還能有意識地控製自己的身體從而幫助自己更好地生存,雖然不能像人類一樣改變環境,但它能讓自己找到所需的環境並在那裏生活下來,簡直就是植物中的奇跡!
據傳,在神秘的羽族部落,蘇醒樹的樹液還被用於製作出征統帥所穿的祈福胸甲上的薄盾片。在將事先製作好的木盾片完全去除水分後,秘術師們將其完全浸入蘇醒樹的汁液中,然後晾幹,加持上明月係的祈福秘術。七浸七晾之後,輕薄小巧的胸甲片會覆蓋上一層堅硬的半透明的白色玉質層,在夜裏發出淡淡的白色熒光。傳說,這種祈福胸甲通常為統帥出征時提前三天佩戴。如若胸甲片顏色清明,則象征著凱旋,顏色黑濁,則象征著戰事不利,需要更換主帥。事實上這種傳說並非沒有毫無依據。據羽族的禦醫檢測,這層玉質層能檢驗人的健康程度,顏色重濁則表明主帥身體不適,不宜出征,更換主帥也在情理之中。
蘇醒樹生長起來後,縮卷身體,沉睡;又張開身體,蘇醒。但是在這個不斷進化自己的過程中,蘇醒樹總是努力使自己重生,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同樣在南美洲秘魯的沙漠中,有一種自己能徒步行走的植物——步行仙人掌。這種仙人掌能將自己的根係當成腿和腳,慢慢地向別處行走。
步行仙人掌的根是由一些軟刺構成的,能隨風在地麵上移動,隨遇而安。沙漠本來荒涼貧瘠,缺少水分。這種仙人掌為了覓取自身需要的水分和養料,以便維持生命,當在某一地區生活不下去的時候,隻好隨風一步一步地移動;當遇到適宜的生活條件時,再停下來。
用它那些軟刺構成的根,吸取水分“安營紮寨”,繼續生長。步行仙人掌需要的營養大部分是從空氣裏吸取的,故能短時間離土而不死。
蘇醒樹和步行仙人掌是植物中的天才,當紮根的土壤不能再維持生命時,它們毅然離開,去尋找更為適宜的土壤。
在我們的周圍,也有一些人,整天抱怨環境的不如意,但他們又鼓不起勇氣開創新的生活,對過去的眷戀總會成為往前走的障礙。既然過著混日子的生活,不如向蘇醒樹和步行仙人掌學習,去廣闊天地尋找更為適合自己的環境。
載於《知識窗》
學會變通,學會隨遇而安,就像一株生命倔強的草,雖然微小,但不可被藐視。
蝮蛇的智慧文|思想者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佚名
在我國遼東半島的西南端,渤海海峽的北麵,有一座高不過二百多米,方圓不到一平方公裏的孤島,那裏生活著數以萬計的蝮蛇,這就是世界上著名的蛇島。
據專家考證,早在數百萬年前,這座蛇島其實是和大陸連在一起的,島上不僅有毒蛇——蝮蛇,還有無毒的蛇。由於地質變遷,它與大陸斷離而成為一個四周被海水圍困的孤島。由於那裏沒有常年的積水,因此也不會有蛇類通常吃的食物——魚和蛙。擺在蛇類麵前的隻有兩個選擇,要麼等著挨餓,要麼改吃別的食物。麵對殘酷的生存競爭,無毒蛇漸漸地被淘汰,而蝮蛇卻頑強地存活下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來,對蛇類來說,唯一的食物是從天上飛來的小鳥。這小鳥也並非常有,一年隻有兩次機會,一次是候鳥北歸的五月,一次是九月和十月上旬,候鳥南遷的時候,它們將在島上短暫地停留。
可是,小鳥善飛,捕捉也並非易事。無毒蛇沒有特殊的辦法和利器,即便機遇來了,它們也是幹著急,讓機遇白白地從身邊溜過,等待它們的隻能是挨餓和被命運淘汰。
而蝮蛇卻不同了,它有兩種先進的捕食工具——毒牙和頰窩。毒牙是一種中空的“小刺”,類似特細的注射針頭。當蛇張口咬食物時,肌肉隨著收縮,就把毒液灌注到捕獲物中去,很快殺死小鳥。頰窩是長在蛇的鼻孔兩側的凹陷,對溫度非常敏感,相當於一個熱測位器,能夠分辨物體的差異和它的方位。雖然蝮蛇具備了捕鳥的先天條件,但是,如果不借助智慧的力量也是枉然。那麼,它是怎麼做的呢?
如前所述,蝮蛇一年中隻有兩次進食的機會,在候鳥沒來的這段時間,它們隻能耐心地等待。這個過程或許很慢長,很無奈,但是,隻要耐得住寂寞,哪怕是忍饑挨餓也要挺住,機遇終將到來。
當五月春回大地,候鳥從南方成群北歸,它們路經蛇島,便在此地歇息。蝮蛇終於等到了這次難得的機會。它們彎彎曲曲地趴在向外伸展的樹枝上,前端留出一段枝頭,把自己偽裝成樹枝模樣,然後一動不動地待在那裏,專等哪隻小鳥偶然落在枝頭,蛇身立即伸直,蛇頭如彈丸一樣迅速地襲擊小鳥,往往百發百中。飽餐後的蝮蛇要想再次進食,就得等到候鳥南遷的時候了。就這樣,年深日久,蝮蛇逐漸地適應了蛇島的生存環境,最終繁盛起來。
聰明的蝮蛇啟迪我們:機遇是公平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能抓住它。機遇是隻給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準備的,倘若不具備一定的能力,則會與機遇失之交臂,那麼這機遇就不屬於你。機遇也要靠智慧去爭取。當機遇未到之時,要學會等待,學會韜光養晦,容常人所不能容,忍常人所不能忍,才能後積薄發;當機遇降臨之時,不能徘徊張望、坐失良機,而是要全力以赴、迅速地抓住它,你才能因此而改變命運,成就美好的未來。
載於《知識窗》
當機會呈現在眼前時,若能牢牢掌握,十之八九都可以獲得成功而能克服偶發事件,並且替自己找尋機的人,更可以百分之百的獲得勝利。
龜的信念文|王萬龍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柏拉圖
幾乎每個人都聽過關於“龜兔賽跑”的故事。並且,在熟知者的印象中,烏龜和蝸牛同屬一類,速度極慢。要想與兔子這類靠速度吃飯的動物賽跑,不取巧,不碰運氣是絕對不可能勝出的。
另外,從古至今,龜這個詞一直都讓人缺少好感。縮頭,怯懦,仿佛都是它的天性。從出生就懶洋洋地安躺在這個蒼茫的塵世中,渾渾而來,又渾渾而去。一生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唯一讓人可羨之處,就是壽命比較冗長。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錯綜複雜的自然食物鏈中,為何就不曾見有龜類的天敵 或是聽說某種動物,喜食龜類。難道它們真已憑借著厚重堅實的外殼,逍遙逃出了自然的生存法則?
為此,我翻閱了許多書籍。因為這個與我生活毫無關聯,又無傷大雅的問題,著實困擾了我多時。甚至,讓我偶然寢食難安。
龜的種類實在太多。我所能了解最為全麵的,莫過於海龜。他們常年蟄伏於深海之中,隻有到交配的季節才會懶洋洋地浮上海麵,進行一到兩小時的交配。交配完成後,雄海龜再度回歸深海,而雌海龜卻要艱難地等待產卵時節,遊弋靠岸,將成熟的卵全然埋入事先挖好的沙坑內。
至此,一位母親的使命算是圓滿完成了。剩下的,隻能靠那些還未步入海洋的小海龜了。在我還來不及埋怨這些狠心的母親時,小海龜們已經探頭而出了。那些在沙灘上等待,或是潛伏了許久的“殺手”,也已儼然久侯多時。
在與海洋僅為咫尺的距離裏,爬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海龜。他們剛出生,一心隻想潛入茫茫大海。
禿鷲,蜥蜴,甚至螃蟹等動物都已站好位置,匆忙將這些剛入塵世的小生命塞進口中,作為最易得來的美食。
溫軟的沙灘上,這些小生命在逐一消失。即便是到了如此生死存亡的時刻,它們也僅能依靠自己那雙笨拙的鰭,不顧一切地向前匍匐。速度依舊緩慢,卻從未懷疑過對邁出每一步所做的努力。
近在眼前的距離,對於它們來說,真是遙隔萬裏。它們完全可以躲藏,可以認命,由此,不讓那些“捕殺者”用自己的性命來肆意製造天堂。可這樣一來,它們就動搖了自己與生俱來的信念。
估計你們和我一樣,都在為這些無辜而又倔強的小生命歎息。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內心震撼的同時,正為從前的不明所以,還給予它們譏笑而慚愧。
在成萬上億年的時間裏,它們從未更改過自己步入海洋的生存方式。這是何等的勇敢與坦然。正是這樣的一種不息信念,才讓它們在時光的長河中得以延續,並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與之比較,以便進行關於信念的最徹底的反思。
載於《文苑》
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除了雄鷹還有蝸牛。堅持自己的路,並用不放棄,雖然走的慢,但終會到達。
最謙卑的姿態文| 大彩
偉大的人是絕不會濫用他們的優點的,他們看出他們超過別人的地方,並且意識到這一點,然而絕不會因此就不謙虛,他們的過人之處愈多,他們愈認識到他們的不足。—— 盧梭
秋天的田野裏,漫步在金色的稻田邊上,秋風颯然而過,沉甸甸的稻穗謙虛地低下頭,隨風輕輕擺動,發出沙沙的聲音。也有高昂著頭顱的幾枝稻穗,招搖在站在哪裏,那麼顯擺那麼不合時宜,我知道它們是胸中無物的秕穀。那一刻,我仿佛被自然界上了一堂生動的哲學課,這堂課的名字叫---最謙卑的姿態。
???????在大自然裏,還有另外一種動物的智慧,值得人類學習。企鵝世界的生存法則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不向低頭而過的企鵝挑戰。一群好鬥的企鵝正在進行混亂的戰爭,你爭我奪之間誰也不肯讓著誰。忽然看見一隻低頭而過的企鵝,所有的企鵝會自動讓出一條路,直到那隻低頭的企鵝走遠。這隻低頭而過的企鵝,曾被複雜的人類演繹出很多身份,有人說它一定是萬人矚目的領導,理應受到那樣的禮遇,也有人說它是香風襲人的絕色美女,讓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了。事實上,它隻是一隻企鵝媽媽,因惦記巢中的孩子而急忙趕路。這樣的法則在企鵝世界裏被推崇備至,而在人類的世界也毫無例外。也許是人類天性中對於弱者的同情,人們對於主動示弱的對手總是留下七分寬容,願意釋懷放手。從“退一步海闊天空”,到“伸手不打笑臉人”的感悟之中,你就知道這是人們在低頭低眉之間悟出的道理。
????? 民間還有“彎腰之樹不易折”之說。那彎腰之樹,比起臨風絕響的玉樹,挺拔已是不能企及的,但它一直以這樣謙卑的姿態站立著,至少可以規避風雨雷電。彎腰的樹把低頭當作一種謙卑的姿態,在經曆幾數雷電風雨後,它依然堅定地站立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
???? 作為人類,適時適度地懂得低頭,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女人在低頭的溫柔裏享受愛情的幸福甜蜜,男人在低頭的姿態保持著向上的力量。低頭,像一把衡量人生智慧的尺子,尺度盡在人心的把握之中。曾有人問哲學家蘇格拉底:“作為天下最有學問的人,你知道天與地之間的高度是多少?”蘇格拉底回答:“3尺!”那人叫:“普通人都5尺高,天地之間卻隻有3尺,那豈不是要頭戳蒼穹?”蘇格拉底笑道:“所以,這世上凡高度超過3尺的人,就要懂得低頭。”這是我們偉大的先哲關於低頭最深邃的思考。
?????? 從大自然和先哲給我們的啟示中,我們也應該明白,低頭是一種最謙卑的姿態。它絕不是一種單純的示弱,而是一種力量的蓄積。願我們有稻穗的胸懷,胸中裝滿沉沉的智慧;願我們做一顆彎腰的樹,能抵禦更多的風雨雷電;願我們可以像企鵝媽媽低頭路過,那樣我們不僅能避免外界的傷害,還能看清腳下的道路,不受坎坷流離之苦。
載於《文苑》
謙虛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明智之舉,因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謙虛使人進步,隻有熟悉到自己的不足才會去想辦法彌補它。謙卑更是一種處世哲學,因為無爭,所以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