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坐在最後一排的日子(1 / 3)

第四輯 坐在最後一排的日子

試著去靠近一個迷茫的人,去鼓勵處於進退兩難的她,用你的善舉,讓她重拾自信。

坐在最後一排的日子文|冠豸

友誼不但能使人生走出暴風驟雨的感情而走向陽光明媚的晴空,而且能使人擺脫黑暗混亂的胡思亂想而走入光明與理性的思考。 —— 培根

A

我們班的座位考一次調整一次,按成績高低,從前往後依次類推。大家抗議過,但抗議無效,老班說:“機會均等,公平競爭,成績好的當然得放在前麵重點保護。”

我是從來都不用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擔心,無論怎麼調整,成績好的我總是占據最前排的位置。我從來都沒有想過,一個教室裏,這一前一後的位置居然宛若兩個不同的世界。班上的同學也自然而然地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團體,涇渭分明,大家似乎都很明確自己的位置。

我從來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妥,直到後來有一次,我因為和父母產生矛盾,賭氣下我故意考了很差的分數氣氣父母。分數確實很低,全班倒數第二。

B

調整位置那天,老班苦口婆心地教誨了我一大堆話。我微笑著看他,麵無愧色。不就坐最後一排,有什麼呢?我對父母的氣還沒消。

班上的同學有的麵露不屑,有的沾沾自喜。倒是最後一排的幾個同學,他們樂嗬嗬地歡迎我。我衝他們笑,沒吭聲。

我的新同桌是一個叫馬麗的沉默女生。以前我沒和她說過話。我們的位置相隔遙遙,根本不用打交道。我把東西搬過去時,我向她打了聲招呼。她沒理我。

“終於來到最後一排了。”我伸了伸懶腰,一臉得意自在。

“你是不是腦子有病?坐到最後一排了還這樣高興。”她不屑地嘀咕。

我愣住了,看著出言不遜的馬麗,不明白她為什麼這樣說。“有什麼呀?你不就一直坐在最後一排。”說完這句話,我馬上後悔了。因為我看見馬麗的眼圈瞬間紅了,她低低地說:“我知道你們都嘲笑我。”我這才想起,她每次考試都倒數第一,一直坐在最後一排。

才過了幾天,我就明白了坐前排和後排的區別。坐在後排的都是些不愛讀書的學生,他們玩的花樣卻數不勝數。他們愛起哄,有時還故意搗亂,偶爾也會趁老師不注意時溜出教室玩。但馬麗和他們不一樣,她上課很認真。可坐在後排,各種影響很大,無法讓人專心。

“那個弱智,你看她整天抱本書,裝成一個好學生的樣子,卻次次考倒數第一,比我還差,真不知那是什麼腦袋?”隔壁桌的男生,在課間馬麗出去時對我說,一臉戲謔的表情。

我確實感覺到,後排的同學都不喜歡馬麗,他們成績差,那是因為他們貪玩,但馬麗的情形完全不一樣,成績卻比他們還差。連他們都瞧不起她,除了“笨”再無其他解釋。

不是說認真學習就會取得好成績嗎?為什麼馬麗不行呢?她真是“笨”到家了?

那男生離開時,瀟灑地打了一個響指,嘴裏哼唱起:“無所謂,誰會礙著誰……”

看著他離開的背影,我有片刻的失神。或許他也不想一直坐在這最後一排的位置吧。還有馬麗,同桌的幾天時間裏,我就已經明白她的心思,她是那麼急迫的想離開這個代表著屈辱的位置,調到前排去。她個不高,還近視,可是得由誰來坐這最後一排的位置呢?

C

一天放學後,我留在班裏出黑板報。等我走出教室時,校園裏已經空蕩蕩了,隻有聒噪的蟬鳴此起彼伏。

跑下樓,穿過綠樹成陰的甬道,我抄近路往校門走。路過操場西邊的小樹林時,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馬麗。她站在一棵樹旁邊,臉上淌著淚。我悄悄走近想瞧個究竟。

晌午的陽光下,馬麗抽噎著,一隻手用力地拍打著樹幹,邊哭邊哽咽:“他很快又要調回前排去了,我為什麼就不行?我一直在努力,可我所有的努力都隻是在做無用功。我是笨豬嗎?為什麼次次考試都是最後一名……”

馬麗烏黑的馬尾辮一直在我眼前晃蕩,雙肩起伏抖動。她看起來很冷的樣子,抖得厲害。她的手一直拍打著眼前的樹,仿佛那樹是她的腦袋,拍打過後就能開竅。我突然覺得馬麗很可憐,一個15歲的女中學生,要悄悄躲在放學後校園裏無人的小樹林裏對著一棵亙古沉默的樹發泄內心的憤懣和傷心。她無人可以傾訴,她內心的悲痛隻能說給一棵樹聽。

“馬麗!”我輕輕喚了一聲,極盡溫柔,怕嚇到了正沉溺於痛苦中不能自拔的她。她這時可能有些累了,倚靠在樹幹上,雙手抱著頭,仰望著高遠的天空。

聽到叫聲,馬麗顯然嚇了一跳。待看清是我時,她臉上即刻呈現出一種戒備的神情,忿忿地說:“你來幹什麼?看我笑話嗎?”“你知道我沒那意思。”我友善的說。“那你什麼意思?在跟蹤我嗎?”她緊接著追問。“我剛好路過。”我說。

馬麗幽幽地歎了口氣。可是才一會,她眼中的淚又不設防地洶湧出來。她抹著淚說:“我討厭坐在最後一排,討厭那讓人屈辱的位置。可我努力了,還是最後一名。”

我掏出紙巾,遞給她,讓她盡情地哭,能哭出來總比壓抑在心裏好。

好一陣後,我輕聲問:“好一些了嗎?”她沒吭聲,但臉上的表情漸漸平靜下來了。

“需要我幫助嗎?”我問她,之前她總像隻刺蝟,讓人難以接近。

我知道,馬麗其實不是這樣的女生,她渴望友誼,卻因為成績差一直受到傷害。在班上,她沒有朋友。

“你為什麼想幫我?不嫌棄我笨嗎?”她自嘲地說,對我的話充滿了疑惑。

“你不是想離開最後一排,離開那個讓你厭惡的位置,我有能力幫你,接受嗎?”我問。

她猶豫片刻後,說:“我很願意,但你怎麼幫我呢?每次一到考試,我就如臨大敵,心裏慌亂,頭腦昏沉,仿佛做了一場噩夢,夢醒後就是悲慘的最後一名的試卷……”

馬麗絮絮叨叨,說出了她心底裏一直埋藏的秘密,原來她有“考試恐懼症”,就像有人有“恐高症”,有人會暈血一樣,是一種心理疾病。我確實有點被震到了,我從來沒想過,她居然會如此害怕考試,怪不得那天考試時,她給我的感覺就怪怪的,臉色白得像一張紙。

“你是不是對自己不自信?”我問她,隻有找到根源才能解決問題。

“我也不大清楚,可能是吧,反正我就討厭考試。從小父母讓我學這學那,什麼都要考試,考不好就要挨罵……”馬麗說。她開始信任我了,一股腦兒,把過往的經曆都告訴我。

我正思忖著,突然聽到肚子“咕咕”叫的聲音,還真有點餓了。我邀馬麗邊走邊講,讓她把心裏話都說出來,至少這樣她會舒服一些。

在路口說“再見”時,我看見馬麗朝我笑了,她揮著手,很開心的樣子。

D

下午上課,老班第一件事就是發考卷,然後公布總成績,準備調整位置。我注意到馬麗的臉又蒼白如紙,她緊張地抿著嘴,手不停地互相搓揉,眼睛緊緊閉上,身體卻禁不住篩糠般抖動起來。

我在桌子底下,輕輕踢了她的腳,示意她別緊張。

第一個被叫到調整位置的是我,這次考試,我又回到了第一名。但我舉手向老師說,我暫時不想調整位置,放學後我會把原因告訴他。老班一直器重我,所以我的要求被允許了。但我看見了周圍同學不解的目光,他們竊竊私語,說我是不是看上馬麗了。我淡淡地笑起來,不想多作解釋,既然答應幫助馬麗了,我應該兌現承諾。

馬麗也急了,一下課,她就對我說:“你應該回到前麵的位置,這裏不屬於你。“你不想坐到前麵去嗎?”我反問她。她看了我一眼,低下頭沒再吭聲。

那天放學,我找到老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並且對他說:“按分數排位置,確實能鼓勵一部分同學,但也會傷害一部分同學的自尊心。大家都努力才最重要,畢竟沒有誰願意考最後一名的。”我說得很誠懇,還把馬麗的事告訴他。

看著老班驚訝的表情,估計他也沒想到還有“考試恐懼症”的事,想了一陣,他說:“那好吧,你先回去,我再想想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馬麗的症狀,我不知要怎麼辦,我建議她和父母開誠布公地談一次,讓家人帶她去看心理醫生。至於我,能幫她的就是鼓勵,讓她對自己多一些自信。我們依舊同桌,相處融洽,課後,我幫她補缺補漏,把基礎打紮實。

馬麗一點都不笨,很多難題,我稍微點撥一下她就能想出來,看著她歡悅的笑臉,我心裏也樂滋滋的,畢竟她走出了孤單的角落,不再刺蝟似的隨時武裝自己和戒備別人的友善。

我們班後來重新調整了位置,不按分數,按身高。那天老班說了很多抱歉的話,說得很動情,他的良苦用心,我想我們都明白,作為老師,他所做的都是為大家好,隻是有時方式不對。

我不知道馬麗是不是真的有去看過心理醫生,還是位置調整了對她的影響,或者是有我的一點點功勞,馬麗後來的考試都能正常發揮了,而且愈來愈好。

我想,她應該是戰勝了“考試恐懼症”吧。隻是很多時候,回想起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那段日子,我心裏就會有很多感慨:人與人之間,如果沒有深入了解,表麵看到的往往並非真實的內裏。

載於《青春風A》

試著去靠近一個迷茫的人,去鼓勵處於進退兩難的她,用你的善舉,讓她重拾自信。

為蝸牛畫道安全線文|湯園林

內容充實的生命就是長久的生命.我們要以行為而不是以時間來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安娜的家住在馬路邊,每天,都有很多學生從門前路過,大家還會熱情地和她打招呼,有時邀上她一起走,這讓她覺得特別開心。

那天放學後,安娜蹲在路邊,看那些花花草草,剛下了一場雨,空氣裏全是青草的香氣,讓人感覺很舒服。

忽然,一隻蝸牛出現在安娜麵前,應該說,是一隻蝸牛的屍體,不知道誰的腳踏上了它的背,踩得它血肉模糊,躺在那裏一動不動。

安娜不忍直視,別過臉,另一隻蝸牛的屍體又出現在眼前,那也是一隻被踩扁的蝸牛,殼早已碎了一地。

看著這些慘死的蝸牛,安娜心裏很難過,她想,路人肯定也是無心的,這些蝸牛跟地麵的顏色太接近了,人們根本注意不到它,它們被踩死踩傷就在所難免了。

如果讓人們一眼就看出它是隻蝸牛,而不是地麵,不是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了嗎?可是,怎樣才能讓人注意到它呢?

安娜托著腮想了很久,忽然,一個念頭閃了出來,美術課上,老師讓同學們在指甲上作畫,如果現在在蝸牛殼上作畫,給它塗上鮮豔的顏色,人們不是就能一眼看到它嗎?

安娜激動地跑回房間,拿出美術課上用的畫筆,然後,開始俯著身子在地麵上尋找蝸牛,看到一隻,就把它抓起來,放在掌心裏,拿過畫筆,在它的殼上畫上漂亮的圖案。

安娜忙得不亦樂乎,等天色暗下來時,她周圍已經有了很多鮮豔的蝸牛,它們在馬路上爬來爬去,活像一個個美麗的精靈,特別顯眼。既鍛煉了畫技,又讓蝸牛變得安全,真是一舉兩得。

“但是,憑借一個人的力量,能挽救多少蝸牛呢?”晚飯時,當安娜興高采烈地跟媽媽說起自己的壯舉時,媽媽提出了疑問,並建議她,可以發動更多的人來做這件事情。

安娜覺得媽媽的話很有道理,第二天,她又畫了幾隻蝸牛,然後用手機把圖片拍下來,上傳到網站上,並呼籲大家一起來為蝸牛做畫。

在蝸牛殼上作畫,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當網友看到那些形態各異的圖畫時,忍不住紛紛點讚,安娜的同學們知道這件事後,紛紛要求加入到給蝸牛繪畫的行列中來。

於是,安娜不再是一個人,每天放學後,她和同學們一起,拿著畫筆,在馬路邊上尋找蝸牛的身影,給它們畫上美麗的圖案,然後拍下照片,上傳到網上。

隨著照片越傳越多,關注的人也越來越多,很多人被這些圖畫吸引,也紛紛效仿,他們拿起畫筆,也跑到路邊上,撿起一隻隻蝸牛,在它們的殼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

很快,全英國都刮起了一股蝸牛彩繪風潮,大家不但把這做為一種時尚,而且人們走路時,也會留心路邊有沒有蝸牛,爭取讓自己腳下留情。

自從給蝸牛繪畫後,安娜就很少在馬路邊上看到蝸牛的屍體了,這讓她和同學們都覺得特別欣慰,大家約定,這件有意義的事,他們要一直做下去,用自己的筆和愛心,給親愛的蝸牛們,畫一道漂亮的“安全線”。

載於《博愛》

每一個微小的生命都有生存和被保護的權利,這些蝸牛是幸運的,它們遇到了平凡的愛心,可是不平凡的是,當每個人走這麼做的時候,整個社會就充滿了愛的氣息。

溫暖的糖果文|湯貴成

生命在閃耀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伯 克

英國男孩湯米是一名單親家庭的孩子,母親一個人掙錢養家,每天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這讓他很心疼。

平時,母親也很少給自己買衣服,星期天也出去兼職,她總說,要多攢些錢,以後他上大學要用呢。

湯米不想母親那麼辛苦,他已經15歲了,不是小孩子了,做為一個男子漢,應該自己掙學費才是。

怎樣才能掙到學費呢?因為年齡原因,他無法找到一份兼職的工作,後來他決定,幹脆賣糖果吧,就在學校附近賣。

他發現學生們平時都喜歡帶糖果當零食,而且這種小零食價格低廉,學生都能接受。在學校附近賣,也不耽誤他上學。

說幹就幹,湯米把平時攢的零花錢拿出來,到批發市場買回一些五顏六色的糖果,用玻璃瓶裝著。下課後,他就把糖果拿到操場上,往地上一放,立即吸引了很多好奇的同學圍觀。放學後,他也第一個衝出教室,跑到操場上,把他的糖果攤開,等著同學們購買。

湯米的糖果顏色亮麗,價格也比別處低,又是在操場裏賣,近水樓台先得月,購買者很多。沒幾天,第一批糖果就賣得幹幹淨淨。

湯米把賣糖果所得的錢,再次拿到批發市場去,買回更多的糖果。慢慢地,他手裏的本錢越來越多,批發的糖果也越來越多,並附帶一些可口的飲料。

貨品多了,生意就更好了,眼看著要掙夠大學費用了,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被校長抓了個正著。

校長嚴厲地警告湯米,如果他想繼續留在學校,就不能再賣糖果。學校是不允許學生在校內做生意的。

湯米當然不想退學,為了繼續學業,他隻得忍痛收起糖果攤。

放學後,湯米拿著他的糖果和飲料,走在寒風凜冽的街頭,腳步像灌了鉛一樣地沉重。好不容易能幫母親減輕一點負擔了,現在生意又不能做,手裏還積壓了那麼多糖果,怎麼辦呢?

他準備找個地方,把剩下的糖果賣完。他目光在街頭搜索,希望找個好位置。

好位置沒找到,卻發現街頭蜷縮了好幾個流浪漢,他們縮成一團,身子輕輕地發抖,好像隨時都會在寒風裏暈倒。

湯米的心猛地痛了一下,這麼冷的天,這些流浪漢無家可歸,心裏該是多麼地絕望啊,如果能給他們一點溫暖,那該多好。

湯米看著手裏的糖果,忽然有了主意。他走到一個流浪漢身邊,把裝糖果的袋子打開,拿出一瓶糖果,又拿出幾瓶飲料,遞到流浪漢手中。流浪漢驚訝地看著他,片刻後,開心地笑了。

其他的流浪漢看到這一幕,也紛紛圍了過來。湯米給每人發了些糖果和飲料,大家蹲在街頭,熱火朝天地聊了起來。北風似乎不那麼寒冷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

雖然這些糖果都是自己辛苦賺來的,但看到流浪漢們幸福的笑臉,湯米也覺得心裏暖暖地。

這件事,湯米並沒有太放在心裏,畢竟,他還得操心以後的生計。但他沒想到,這一幕卻被人拍了下來,並很快在網上傳播。大家對他的行為稱讚不已,都親切地稱他為“那個賣糖果的小男孩”。

成了網絡紅人的湯米,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很多人邀請他去賣糖果,也有人願意跟他合作做生意,還有大公司主動找上門,給他實習的機會。

雖然糖果攤不能再擺了,但湯米卻有了更多的選擇。撫摸著那些糖果,湯米覺得它們好溫暖。

一個自強不息的人,一個願意給別人溫暖的人,一定也會得到溫暖的回報。

載於《當代青年·我贏》

最大的幸福是莫過於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獻給他人。也許我們都應該像著名的法國作家蒙田說的那樣:“生命的用途並不在長短,而在我們怎樣利用它。許多人活的日子並不多,卻活了很長久。

滿大街都是陌生朋友文|湯

四海之內皆兄弟——孔子

廚房的窗子正對著小區大門,做飯時,偶一抬頭,看見一輛三輪車進了門,一個小女生跳下來,是女兒。

她沒有第一時間往家走,而是站在原地,和三輪車夫熱絡地聊了起來,聊了五分鍾之久,才和對方揮手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