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升入中學,終於遇上了我終生不能忘的她。清晨的陽光細碎地灑在她年輕的臉上身上,她引我們走進李煜、李商隱、李清照的世界,才明白傷感、悲涼、離別、惆悵原來可以種在這麼美的文字裏,像花卻又非花,如淚卻又非淚。那便是我的心吧,靜靜地撲向這片沉重的大地。此時,已在高中住校的大姐,有了零花錢的自由,我常常在她的書包裏、枕頭下翻出我所渴望的“閑書”,瓊瑤、岑凱倫、席慕蓉、汪國真、金庸的作品。我像所有初長成的少年一樣,在這些流行書籍裏洗禮著自己的快樂與悲傷,而《簡·愛》《傲慢與偏見》《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這些外國名著引我走進更深沉的人類情懷。
讀書使我覺得成長是一件多麼值得期待的事情,它值得我熬過所有漫長的孤獨,值得我為了那些未知的歲月堅持著存在。假如童年隻是一朵屋簷下悄然開放的紫牽牛的話,那麼此時的我已開始變成一根努力向上的藤,盡管力量很微弱,卻把目光望向了藍天。
十八歲的生日,姐姐送我一套《三毛全集》,那個在荒漠裏卻開出燦爛文字的長發女子,用她憂愁卻又鮮亮的文字為我點燃了歲月的燈,無論上帝為我們關上了多少門,總還有一扇窗子在某處為我們打開,不是嗎?我知道,以前所有的沉重都終將積澱在心頭,綻放自己的顏色,上天創造了平凡的我,卻也創造了獨一無二的我。隔著三十年風霜,我觸及她的溫暖。
張愛玲的一抹蒼涼伴著大上海的月光遠去,那一爐又一爐的《沉香屑》的幽香在幾十年後綿綿不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昆德拉不相信沉重真的悲慘輕鬆真的輝煌,我也一樣,《百年孤獨》裏颶風吹散了羊皮卷裏最後一個孤獨者,我抬起頭,書裏書外,好一場人世悲歡。許多年後,我讀到新疆女作家李娟的作品,她說:當我以為我看到的是一個籽核時,我看到的卻是一個蘋果,當我以為得到的是一個蘋果時,我得到的卻是一棵樹,當我以為得到的是一棵樹時,我得到的卻是整片森林。我總相信,每一本書的出現都出於一場緣分,它們在我生命中每一個應該出現的時候適時地出現,引領我一步步走出那個曾經蜷縮著的自我。因為讀書,我相信,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存在,無論它有多麼卑微。舒婷在《致橡樹》裏關於愛情的理想,難道不也是種在每一個女孩子心中那個“我”的一株木棉樹嗎?
讀書,讓我重新認識了世界,也重新找回了自我,那個被舊時代所重創的靈魂,那個被平凡字眼壓得透不過氣來的童年,就在讀書的歲月裏慢慢地告別了。告別,這是我喜歡的姿態,它不是意味著結束,而是意味著開始。孤單,意味著回響,意味著靈魂在尋找著它的棲身之所。寂寥,意味著夢想在唱響著它的自由之歌。若不是讀書,我又怎麼能看到森林在我眼前慢慢靠近?若不是讀書,我如何能夠終於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灰塵永遠不知疲倦,目光卻打開了嶄新的窗子。
中年之身,我與孩子一起閱讀童話,彌補我那曾經虛空的童年,我們和多蘿西一起走進《綠野仙蹤》,和尼爾斯一起騎鵝旅行,和《彼得·潘》在永無島相遇。有人說,每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那個孩子始終生活在他的童年裏。我想,隻有我們重新回到童年,才能找回那個丟失的自己,把仙子的魔粉灑在他的肩上,他才能真正長大。我的童年沒有童話,但我卻不再怪責誰,我們不能永遠像彼得·潘一樣生活在永無島上。
王小波在《黑鐵時代》中說:如果我會發光,我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那麼美好,那麼一切恐懼就可以煙消雲散……。我是如此熱愛這樣的句子,當我們執著於生活本身時,疼痛、悲傷、恐懼永遠不會消除,隻有當我們努力地尋找著那個光明的自己時,黑暗才會像潮水一般自動退卻。
讀書這條長路,每一天都像是一次新的旅行,每一次旅行,都會讓自己遇到那個全新的自己,那個更好的自己。而這一生,因為讀書,我不曾與終生相伴卻又素未謀麵的自己擦肩而過。
載於《東方青年》
我始終覺得讀書的意義到最後還是為了認識自己,參悟一個故事,思考一些事情,然後回歸到自己的身上,批判亦或者感悟。讀書就是不斷批判自己和認識自己的過程。
堅持夢想做自己 文|崔鶴同
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左拉
1986年9月2日,她出生在江西九江白楊鎮。在小學讀書時,父親就開玩笑地對她說:“乖乖女,如果你將來考上北京大學,我就跟你到北京去玩。”這對於從小品學兼優的她來說,上北大成了一個美好的夢想。2003年,她以總分641分成為江西省文科高考狀元考進了北京大學。
大學畢業後,一個好朋友說,你去聽聽新東方的課吧。她從工作的陝西報名,來到北京。在首都體育館萬人大禮堂,第一次聽到俞敏洪、徐小平、王強老師在台上講課,讓她熱血沸騰,她這才意識到原來課可以這樣上、人可以這樣活,從此她愛上了新東方。
此時,一個女孩說你可以做新東方老師,你比台上的老師能講,你不妨試試。剛好新東方在招聘,她就投了一個簡曆,可是杳無音信。第二次又投一個,剛巧被俞敏洪看到了,因為當時別人的簡曆都是打印的,而她那打印機不方便,所以她的簡曆是手寫的,結果讓她的簡曆變得與眾不同,一下子讓俞敏洪看中了。
在新東方她真的很順利,教書打分得了最高分,又做了集團的培訓師、演講師、總裁的助理,可是她希望更多的去學習,因為教了幾年,感到自己空了,應該充充電,於是她就離開了新東方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金融專業。
在美國讀書時,她看了很多的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還看了很多美國的電視節目,這些令她拍案叫絕,不能自已。她經常一個人在屋子裏自言自語,原來新聞還有那麼多的層次,原來人內心還有這麼多的聲音,她想在一個地方傾聽更多別人的聲音,她期望做一些能夠對這個社會產生一點正能量的事,這是她的又一個夢想。
於是她在紐約摩根大通銀行、瑞士信貸投資銀行香港部、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本完全可以有機會謀得一個很體麵、待遇又很優厚的職業,但是她回來了,回來做媒體。她不是科班出身,普通話發音很不準。為此,她到傳媒大學進修一個月,學播音主持,考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考播音主持資格證、編輯證。
她要做傳媒,她要告訴所有人自己的夢想,她想,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羞於告訴別人,誰會相信你能實現?你如果敢站在舞台上大膽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的夢想,你才有義無反顧地走過去的精神和付出堅實的行動。她是這麼想的,所以她變成了“祥林嫂”,逢人就說我想當主持人!當然,她遭到無數次的拒絕,也受過無數次的打擊。有人說,你這樣的我見的多了,根本不行,你別試了。還有人說,你這麼高齡還想換行業,尤其還想做一個對女生來說是青春行業的主持人,你還是歇了吧。可是她不管這些,該幹嘛幹嘛,她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由於她的堅持,後來很多人主動地向她伸出了援手。
於是她到了新浪,擔任新浪網財經頻道主持人兼記者,又從新浪到北京台,擔任青少年頻道主持人。但是她更大的夢想是央視。於是從回國起她就一直在做這方麵的努力。後來央視財經頻道找她,說你願不願意做一個記者,她說她願意。她不是想做一個花瓶站在鏡頭前說一些自己都聽不懂的話,或者說一些別人給你寫好的話,她是期望可以聽到別人的聲音,期望自己也有一些有價值的聲音可以去和別人分享。於是,她答應做記者,願意從頭學起。
後來,她參加了第六屆央視主持人大賽,並獲得了第3名,後來她又成了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調查》出鏡記者,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她就是張曉楠。
“堅持夢想做自己,你就會與眾不同。”這是張曉楠的座右銘,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異彩紛呈。
載於《高中生之友》
不管日子怎麼過,年齡怎麼長,我們都要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並為之努力。
你很努力,我很加油 文|胡識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有一回,我在一場比賽中拔得頭籌,我滿心歡喜地告訴媽媽,我說:“媽媽,我馬上就有工作了。”媽媽聽後特別高興,給我做了我喜歡吃的燒魚。那個晚上,我簡直活蹦亂跳地快把我的床給折騰壞了,我非常期盼那份工作的到來。
可還沒等我從日光中醒來,大概早上7點45分,公司打來電話說我被高層領導pass了。我隻輕輕地“哦”了一聲,像啜飲了一口苦茶。7點48分我脫下西服,換掉皮鞋,穿著邋遢,跑到窗戶邊,將紙糊的窗戶推開,我看見日光正一步一步被天上的黑雲蠶食。那年夏天,我沒被好的大學錄取,轉而報考了那家公司。我心想,讀不了大學,但可以有自己喜歡的工作,這輩子也沒什麼不劃算的了。但有時候,命運就是這樣,它會把你當做雪球一樣在地上滾來搗去,你以為自己長胖了,變得更碩大,健壯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接下來,你就有可能被另一群玩雪球的人損毀,一點一點消失。有一天,我聽朋友說,那家公司之所以會不要我,是因為有另一個人接替了我的崗位,而那個人的表舅的朋友就是那家公司的大boss。
有人說,生活在這個世上隻需要認識三個人就可以圈大自己的圈子。但我不相信,因為我連一個當大boss的親戚或是朋友都沒有。我隻能孤立無援地愣在窗戶邊,看日光又慢慢地變得毒辣。我終於抱頭大哭起來,像失魂亂竄的螞蟻,因為我當時隻有十九歲,爸媽的感情不是很好,他們也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民。我找不到工作,上不了大學,那就意味著我是個沒有用的孩子。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我還是咬牙說服了自己,男子漢不能喊疼。這大概是因為後來有一天,城裏的表叔找到我,他建議我學醫,他可以幫我。在農村,當醫生,穿白大卦的孩子是特別讓人羨慕而又自豪的。於是,村裏人紛紛向我爸媽表示祝賀。村裏有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她在我去學校的第一天,死活塞給我五十塊錢。她說,我是個好娃,將來一定會有出息,得了她的獎勵今後就會好運連連。媽媽握著她的手,對我使眼神叫我收下。我將它放在兜裏,一路上,它被我緊緊地攥在手裏,我生怕自己會鬆懈,垂頭喪氣。老實說,我不喜歡學醫,但我又沒得選擇。
我不知道人這一輩子能有多少次選擇的機會,但我敢篤信,每經曆一次選擇,必定會有一個人懊悔難過,也必定會有一個人心花怒放。那對於像我這種沒有選擇權利的人來說,想必就介於這二者之間。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在做那個舉棋不定,飄來蕩去的人。有人高興時,對我講了一個勵誌故事,我立馬就會發誓要堅持下去,既然我選擇了要成為醫生,我連死都應該不怕,去勇敢成為一名醫生。但也有人會眼瞼下垂地對我講,當醫生簡直太苦,太虐心了。我便目光呆滯地看著他,幾乎連半個字都說不出來。我不知道我是怎麼度過大學那幾年的,反正那段時間,我看了很多很多本心靈雞湯,聽了很多很多個勵誌講座,我滿腦子都是道理。當然,我很感謝這些東西。
人這一生確實並不缺乏道理,而是缺乏對道理的堅信。所以,今天我很想和像我一樣還在路上掙紮的你再分享一個道理,如果命運一次兩次三次都給不了你好的待遇,那你也要好好努力,因為隻有好好努力,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命運還會發生,總有一次命運會被你掌握。你也不要整天浪費時間去吐槽你周邊的人群,因為有一群人對你不好的同時,也一定會有另一群人對你好,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改變自己,朝好的那端走。你也不要對我說的道理感到不屑,反正總有一天你也會用我對你說過的話去教另一個人怎麼努力堅持下來。
你努力,我加油。不是一點點,而是很努力,很加油。因為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就比有些人矮。
載於《閱讀》
人生路上大多數人在傳授我們道理,卻缺乏對道理的堅信、堅持,努力前麵加個“持之以恒”,人生就會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