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孫建勇
孫建勇
男,湖北黃岡人,中學高級教師,《讀者》《格言》《意林》《經典》《啟迪與智慧》等雜誌簽約作家。
訪談錄
Q1:您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呢?今天是否都實現了?
我小時候的夢想其實並不遠大,就是想長大後不要父母負擔我的生活,能夠自食其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脊髓灰質炎而右腿致殘。那時候,我從父母的眼中讀懂了一個詞:憂慮,那是對我未來人生前途命運的憂慮。現在,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小時候的夢想已經實現,而且還“超額”實現:我上了大學,畢業後成了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後來又進入機關成為了公務員,不僅有穩定的收入,還通過寫文章實現了自我超越。現在,我的生活質量與一個身體健康者相比,沒有什麼不同。也許,我的人生更像一部台灣劇,開頭苦情,結局圓滿。
Q2:有過自己非常崇拜的作家嗎?寫作時是否曾經有意無意地模仿他的寫作風格?
我不讚成崇拜這個詞,應該說欣賞過一些作家,比如台灣的李敖,他的博學、犀利和揮灑自如等,都曾深深吸引過我;再比如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他的草根出身和作品的風格都是我所喜歡的。幾年前,我曾模仿莫言的風格寫過小說,還得了獎,自鳴得意過好一陣子,不過,後來有位批評家朋友痛批我的模仿痕跡,給了我善意的提醒:模仿永遠產生不了大師。為此,我還自掏腰包請這位批評家朋友好好地吃了一頓大餐。
Q3:對於“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您如何理解?
這句話,其實是一個“騙招”,是古人為了鼓勵學子苦讀而用的間接激勵法。讀書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活動,它的直接功能是提升一個人的精神生活品質,而不是物質生活品質。
Q4:現在市麵上流行的青少年讀物五花八門,家長和學生在挑選的時候更是眼花繚亂,對於這方麵,您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購書如同購衣,你得知道什麼款式是你所需,是否對你合適,絕對不能像張柏芝所飾演的“購物狂”那樣為買而買。如果你想將來當作家,不妨側重購買一些名著讀讀;如果你隻是想提高作文水平,相信多讀一些當下知名作家一路花開、陳曉輝等人的書應該有所幫助;如果你興趣廣泛,建議你按照曆史、地理和天文等類別訂一些雜誌。會穿衣的人必定會購衣,一個會購書的人,也必定是一個會讀書的人。
Q5: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但是現在的小孩子似乎並不太喜歡閱讀這類經典作品。對於如何讓青少年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您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呢?
一口吃不成胖子,再則說,過多的食物攝入量還可能嚴重影響健康,所以,青少年朋友不應該貪大求全,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食量”和“食欲”。對四大名著,我的看法是他們現在沒有必要一字不落地全“啃”,現在不喜歡並不代表將來永遠不喜歡,這必須有一個過程。啟蒙階段,可以讀一讀名著的縮寫本,培養讀名著的興趣,然後由淺入深,再去接觸原本。勁酒雖好,不能貪杯;名著雖好,不必求全,青少年時期的莫言,並沒有對《紅樓夢》產生興趣,但這沒有妨礙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Q6:對於現在很多老師讓學生硬背作文模式,硬背好詞好句的現象,您有什麼看法?
死記硬背,就如同陳佩斯小品中表演的吃麵一樣,會撐得慌。老師們讓學生硬背一些素材,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也許對付一兩次類型作文會有一點效果,但是,對真正提高作文水平,作用並不大,因為死記硬背的東西,就如同鴨子背上潑水,留不住。
Q7:是否有過廢寢忘食、異常執著地幹過一件事?如果有,請詳細說說。
當然有,比如說靈感來了,構思好一篇文章,下筆之後,基本上就不想停下來,因為害怕一旦停頓了,靈感就會跑掉,所以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往往都顧不上吃飯和睡覺。我曾經有好多次,半夜爬起來寫東西,寫到天亮,不覺得累,也不覺得餓,這就叫“心無二用”,光顧著寫了,沒想著累和餓。
Q8:對於中學生早戀您有什麼看法?對於成長,您有什麼感悟想跟中學生分享呢?
早戀如同感冒,預防為主,一旦得了,也沒有什麼可怕,能控製進一步發展就行。在青春期遇到感情問題是難免的,建議中學生朋友把它當作便利店裏買到的冰淇淋,適度品嚐,不可當成正餐而大快朵頤。
Q9:在當今這個時代,夢想實在是個沉重的詞語。您覺得中學生們有必要堅持自己的夢想嗎?
有夢想,當然要堅持!追逐自己的夢想,正如上“星光大道”,從周冠軍到年度總冠軍,先小後大,一步一步走,堅持到最後,你就是贏家。
Q10:現在很多中學生想當明星,當作家,可一說出來,就會被別人笑話。您曾經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您如何看待?
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戈登,很小就想當科學家,但是由於成績不好,被老師認定為“科學蠢材”,嘲笑他的夢想不切實際,但是,戈登不被其左右,仍堅持自己的夢想,並最終成為“克隆之父”。所以,要想不成為別人的一個“笑話”,你就得努力使自己成就一段“神話”。我小的時候,似乎沒什麼遠大的理想。
Q11:都說夢想是人生的燈塔,可現在很多中學生都覺得,自己所走的路不是離夢想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您有什麼話想要對他們說呢?
一個人的夢想不一定要宏大,但是一定得實在,而且方向必須正確。夢想不是虛無縹緲的空想,夢想應該是你努把力跳一跳就能摘到手的蘋果。
Q12:走到今天,對於夢想,對於成長和堅持,您一定有異於常人的感悟,請把您的寶貴心得說出來,讓中學生們也一起獲得力量。
一個人沒有夢想,他的人生就會迷茫。一個人有了夢想,盡管不一定能夠完全實現,但是,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他的人生才豐滿,才有生機,正如讀一部鴻篇巨製,我們並不是一下子就翻到篇末去揭曉故事的結局,而是在一頁頁閱讀中獲取心靈的激蕩與愉悅。
13歲少年的精彩16秒
2012年4月9日,早晨7:25。傑瑞米和強尼與校車司機伍德叔叔打過招呼,坐到了各自的位置上。傑瑞米,13歲,是卡車司機的兒子,同齡的強尼是外科醫生的兒子,他們住在美國華盛頓州彌爾頓鎮的同一條街區。兩人同班,又是好友,每天結伴乘車上學。
像往常一樣,等到16名學生全部到齊坐好後,伍德緩緩啟動校車,沿著馬路開往學校。一路上,車上的16名學生很守紀律,都規規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聊天的聊天,看畫冊的看畫冊。坐在第二排的傑瑞米時不時扭頭,欣賞窗外景色,坐在第五排的強尼則在聽音樂。伍德穩穩地開著車,43歲的他已經擁有25年的駕齡,技術嫻熟。
早晨7:37。校車過了第三街區,來到教堂前,再轉一個彎兒,過一個十字路口,就該到校了。然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意想不到的危險突然降臨。如果不是傑瑞米的機警和沉著,那麼,車上1名司機和16名年僅十二三歲的學生,都將被死神拉進黑名單。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把時間倒回到7:37。那時,傑瑞米不經意地瞟了一眼駕駛座,不禁大吃一驚。他看見伍德叔叔情況異常,頭擱在靠背上,臉色蒼白,渾身發抖,雙手則完全離開方向盤。而校車呢,已經向左偏離方向,衝向教堂,這中間過了5秒。傑瑞米作出反應,驚呼一聲,從座位上跳起,衝向駕駛座,抓住方向盤,這過程用了3秒。傑瑞米拚盡全力,向右轉動方向盤,一下,兩下,三下……把車開回原路,拔鑰匙,踩刹,車停,這個過程用了8秒。
這一切,都被車載錄像機記錄了下來。事後,人們發現,5秒,3秒,8秒,共計16秒,傑瑞米沒有絲毫慌亂,也沒有絲毫猶豫,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迅捷、熟練,他表現出來的沉穩,與其年紀極不相稱。
校車停後,傑瑞米迅速跑回自己的座位,拿出手機,撥通“911”,報告完車上發生的情況後,又來到駕駛座旁邊。伍德的情況非常糟糕,一直翻白眼,嘴裏不斷發出粗重的喘氣聲。這時,傑瑞米的好友強尼跑過來,說:“快給他做CPR!我懂這個,傑瑞米,你幫我。”CPR,是心肺複蘇法的縮寫,也就是胸部按壓。在傑瑞米的協助下,強尼解開伍德的上衣,一下,又一下,熟練地為伍德做著胸部按壓,直到救援人員趕到,那時已經7:51。後來,經檢查得知,伍德屬於突發心髒病,所幸有傑瑞米和強尼一直在做CPR,為後來的搶救爭取了寶貴時間。
人們不禁要問,兩個年僅13歲的小孩兒,在緊急關頭為什麼能夠表現得如此冷靜而專業呢?其實,這完全得益於他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就家庭教育而言,傑瑞米8歲時,他的爸爸就開始向他傳授卡車駕駛技術和汽車維修技術,9歲時,傑瑞米對他爸爸的卡車已經了解得非常透徹,並學會了駕駛,隻是因為法定年齡未到而沒有去考駕照而已。至於強尼,也是很早就開始向爸爸學習醫護知識和技巧,CPR的操作要領在他10歲那年就已經知道。
就學校教育而言,美國中小學一直很注重生命教育,讓學生關注死亡,體悟人生意義,珍惜生命,促使學生成為全麵、均衡發展的人。他們把生命教育滲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個性化教育和挫折教育之中,形成了完備的內容體係。以健康教育為例,美國有36個州將健康教育規定為必修課,按幼兒園和低年級、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四個階段將其內容細化,並確定了具體的健康教育目標。其中,小學健康教育的重點領域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區健康三個方麵;中學健康教育分為身體健康、心理和感情健康、預防和控製疾病、營養、藥品的使用和濫用、意外事故的預防和安全、社區健康、環境健康、家庭生活健康等十個方麵。也就是說,從幼兒園起,傑瑞米和強尼就開始接受生命教育,至於意外事故的預防和安全知識,就是他們接受健康教育時最基本的內容。
所以,當緊急狀況出現後,訓練有素的傑瑞米和強尼能夠表現出色。尤其是傑瑞米,在與死神的博弈中,他憑著自己的機警和能力,掌控了寶貴的16秒,從而化險為夷,有效地避免了一場特大交通事故。對於傑瑞米和強尼的非凡舉動,整個彌爾頓鎮的居民們都交口稱讚,並聯名要求華盛頓州政府嘉獎兩位小英雄。比爾警官的話最有代表性,他自豪地說:“傑瑞米和強尼是整個彌爾頓的驕傲,是美國孩子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