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懂 事 起………
懂事起,我就是一個很沉默的人。
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我的成績冊裏,無論換誰當班主任,都毫無例外地在學習鑒定之後添上這麼一筆:希望今後能夠大膽一些。
雖然學習成績還行,但是,最怕被老師提問,因為總覺得頭腦空空,與同學、朋友相處亦然,可以一整天說不出一句話。
喜歡一個人呆在房間裏看書,看各種各樣的雜書;無聊時,常常一個人對著牆上的水漬,蚊帳頂上的一片灰塵發呆,從那兒憑空想象出一個神奇的世界。
一度缺乏自信,也缺乏自我認識。曾有人鼓勵我說:“你也寫點東西吧。”我趕忙擺手否決:“不行,不行,我缺乏想象力。”
想不到最終從事的是中學教學工作。這是一項有較大彈性的工作,既可以一本教案教到老,也可以與時俱進,常翻常新。
身為教師,焉能自閉?初踏講台,是趕鴨子上架,將教案原原本本搬到課本裏,課本密密麻麻,一個字都不敢疏漏……
多年之後,我終於領悟到:身為語文老師,不僅要說話,還要自己先學會聽說讀寫,然後才能教學生聽說讀寫。如果自己對文本沒有感悟,傳授給學生的都是別人說過的話、咀嚼過的殘渣,對與不對都沒有自己的判斷,就難免鸚鵡學舌、拾人牙慧了。如果自己不會寫,那麼教學生寫作,也不過是依葫蘆畫瓢,隻有理論沒有實踐,甚至連修改學生作文也是一大難事。
想明白了,於是自己動筆開始寫,先是簡單的筆記故事,接著是小說、散文、評論、隨筆……
寫文章不能人雲亦雲,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且越深入越好;要有創新,想別人所未曾想,說別人所未曾說。所以,伴隨著寫作水平的提高,思維能力也漸漸提升。然後,拿起一篇文章,從形式到內容,從修辭到風格,不看教參也能夠有自己的領悟。這時候,再閱讀教參,就會看到編者理解並不確切的地方,找到編者疏漏的地方,發現編者對經典文本刻板、機械的閱讀和朦朧的認識……
此後,備課的內容不再局限於教參所提供的那些傳統東西,而是能夠與學生實際水平相結合,與社會現實相結合,與現當代知名的作家作品相結合。將自己深刻領悟到的東西傳達出去,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
麵對天下文章,若是自己用心讀,用腦想,動手寫,那麼,我們就不再隻是一艘漂浮在海麵上任憑風雨擺布的小船,而是成為能夠深入到海底的潛艇,然後,那個神秘莫測、五彩斑斕、輕易不為外人見的世界就此敞開……
盈耳“鳥語”
每天早晨外出晨練,經過一處林深樹茂的地方總會聽見一個低沉的男中音短而快地說一個詞,接著是一隻鳥兒跟著快速地叫一聲“嗒嗒”或是“喳喳”。因為距離遠,我從來沒有聽清楚那鳥兒說的是什麼話。心裏想:一定是一個鳥迷養了一隻鸚鵡或者八哥之類的鳥,每天早晨出來遛鳥,同時教它學說話。
一天早晨,又聽見那“嗒嗒、喳喳”的聲音不絕如縷,忽然多事地想去看看那究竟是一隻什麼鳥,就順著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前麵有一小片空地,擺著藍色的塑料桌椅,一個大款模樣的中年男子和一個十二三歲的漂亮小姑娘並排坐在一起,我盡目力看也沒有發現什麼鳥。他們看到我這個陌生人闖入,呆了一下,接著中年男子又低下頭,指著麵前一本“看圖識字”類的書讀著:“仙人掌”,那女孩跟著讀一句,發出的聲音卻正是我每日聽到的那種“鳥語”,中年男子一遍遍地講,女孩一遍遍地跟,總還是那種“喳喳”的聲調,我認真聽,開始聽出一點兒“仙人掌”的味道來。十幾遍之後,中年男子又讀出“仙人掌”的英語單詞,女孩仍跟著讀。我明白了,原來他在教一個啞女學講話。
忽然,男子抬起手來,女孩大約以為自己學得不夠好惹來他的怒火,驚恐地一閃,男子卻是抬手輕輕拂去落在女孩頭發上的一隻小蟲子,然後繼續低下頭指著那“仙人掌”讀英語給女孩聽。那一刻,我被這充滿溫情的場麵感動得呆住了。
回想自己,每次兒子求我講個故事,求了很久,我就應付地讀一篇最短的兒歌給他聽,一讀完,我就不耐煩地把書一丟,說:“找你爸爸去。”或者“跟外公玩吧。”然後自己上網玩去了,他在一旁使勁央求:“媽媽,媽媽,再給我講一個故事吧。”我就是不理睬。有時候,兒子會稚聲稚氣地問:“媽媽,你為什麼沒有耐心嘍?”我總是生硬地說:“媽媽就是沒有耐心!”
麵前的這位男子,我猜他一定是女孩的父親,不知道他教他的女兒已經花了多少的時間,將來還要花多少時間,而他似乎一直都是那樣很有耐心地一遍又一遍,一個詞又一個詞地教著。麵對他,我感到深深的慚愧。
古語雲“子不教,父之過”,生下孩子自己不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而把孩子完全推給學校、推給老師、推給社會,造成很多的社會問題,難道不正是為人父母的一種過錯嗎?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所賜的天使,帶給爸爸媽媽無限的快樂,這個孩子會長大,會逐漸擁有自己的思想,會違背爸爸媽媽的心願,而爸爸媽媽也會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與孩子的距離會越來越遠,但是,請相信爸爸媽媽的愛是永不止息的,不同階段有不同方式,對待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辦法。有時候,爸爸媽媽也會煩躁,請一定要原諒他們哦。
三個老人的美麗瞬間
秋天的一個傍晚,車在江濱大道行駛,我坐在汽車裏,忽然有一個老太太上來攔住車子,敲敲車窗,我馬上聯想到前些天晚上在電視裏看到的:一夥“啞巴幫”專門攔車搶劫的事,心想:莫不是也有個“老太太幫”攔車搶劫?司機猶豫了一下還是搖下了車窗。老太太問:“先生,能給我一塊錢坐車嗎?”司機搖搖頭,搖上車窗。我想:是坐車差一塊錢,這個容易。我掏出錢包找錢,卻沒有找到一塊零錢。司機看見了,趕緊拿出一塊錢,又搖下車窗,遞給她。老太太感激地看著他,說了一句:“感謝美麗的心靈。”然後向車站的方向走去。
有一年元旦,我們到於山風景區遊玩,這裏是文化與藝術的殿堂。正要進門,門前有一個花白頭發的老人從他坐的一張椅子上站了起來。我心想:該是要我們買門票吧。他招呼說:“請過來看看我的作品。”這話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於是仔細打量他:七十來歲,穿著老式的西裝,裏麵一件舊毛衣,沒係領帶。他的椅子緊靠一張桌子,很簡陋的一張桌子,上麵擺著一疊窄長的字幅,仔細看那字幅,內容是勸世人行善的“勸眾文”,寫得還真不錯,再看,不是手書,而是印刷的。老先生自顧自地讀著條幅,他的手抖得厲害。先生掏出十元錢給了那位老先生,拿起一幅複印的字就走,我急忙跟上。走在路上,看那份複印件,正麵是老先生昔日所作的文與字,背麵則印著他的人生經曆。原來,他並非靠賣複印的條幅為生,他是退休的國家幹部,隻是希望借著自己的文與字讓這社會充滿善良與美好。
春天,帶著孩子到郊外去踏青,經過農林大學空曠的運動場時,我們看見一位銀發老先生,拿著一隻紙鳶在操場上放飛。旁邊的輪椅上坐著他的老伴。老先生快樂地奔跑、歡笑,雖然腳步有些笨拙,雖然風箏老是一頭栽倒,但是他最終還是成功了。看著老先生將風箏放上了藍天,老太太滿是皺紋的臉上綻開了笑之花。風箏尾部那根旋轉的小飄帶隨風轉動,一圈、一圈、一圈……
看著老人家微笑著麵對生活,不禁感慨:當我們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時,是否想過:其實我們應該感謝生活,哪怕獲得的隻是一塊錢;是否想過:我們除了抱怨,其實也可以為這社會變得更美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否想過:即便是遇到病患,依然可以微笑麵對。
嬰兒期綻放的可愛笑臉;幼兒期專心地堆砌積木;少兒期收到優異的成績,青年期專心地學習工作,成年後對父母的體貼……都是美麗的,老年人呢?白發皺紋,似乎美麗漸行漸遠,其實老年人一樣可以美麗,懂得感激的美麗,懂得奉獻的美麗,遭遇坎坷病痛依然知足常樂的美麗。生活處處有美,你發現了嗎?
上帝不想你在這條路上走太久
有一個孩子,他喜歡機器人,幾乎達到癡迷的境界。
每天回家,作業可以不做,電腦可以不玩,飯也可以不吃,但機器人一定要“摸”上一兩個鍾頭,才開始做別的事。做完作業,也是要“摸”上好一陣子,才在媽媽的千呼萬喚下,戀戀不舍地去洗澡睡覺。
他參加了市級選拔賽,以一等獎獲得了參加省賽的資格。他更加努力練習,躊躇滿誌,誌在必得,他要獲得省賽第一名,去參加國賽。媽媽看他很努力,也一直鼓勵他。
省賽的日子到了,媽媽陪他坐火車去另一座城市參加。
比賽前,他還抓緊時間練習,甚至錯過了吃午飯。
可是在參賽過程中,他遇到太多人為的阻力:
賽前調試,他發現比賽采用全新的賽道,全新的規則,一切都是他陌生的。調試完,指導老師召集自己所有的參賽學生開會,講策略,他也參加了。不料,在老師指導的時候,老師宿舍的門竟被人給悄悄地關上,造成這一宿舍聽講的學生全部不能參加比賽。後來,一位領隊老師趕來開門解圍。
比賽的時候,電池插在牆上充電,一眨眼,居然被人偷走,沒有電池了,機器人也跑不動了,幸好老師有備用電池。
拚裝機器人,編寫程序,下載到機器人裏,再拿去調試,卻因為個子小,被別人推出來,機器人也被扔出來,調試無法進行。時間到了,機器人和筆記本電腦全部被封存。
第二天,每位選手把昨晚做好的機器人拿到賽場上跑一圈,就結束。
這時,混亂的賽場擠進了不少指導老師,他們悄悄地把昨晚熬夜寫的程序用U盤拷到自己學生的電腦裏。
這個孩子在比賽中失敗了,吃了兩個“0”,僅最後一個任務得了可憐的13分,要想得獎已是不可能,他鬱悶地發現另一組選手某個任務同樣失敗,卻因為裁判就是指導老師而被登記為“88”分。
孩子很沮喪,一再自責:“對不起爸爸,對不起媽媽,對不起學校,對不起老師,對不起……早知道這樣黑暗,我就不來參賽了……”
媽媽一再安慰他:“你已經盡到努力了,出來見識一下也好啊!再說,惡性競爭的比賽不得獎也罷。”
可是,他還是耿耿於懷,時不時抱怨比賽不公,時不時自怨自艾,媽媽很後悔鼓勵他參賽。
後來,他寫了一條微博:我拚盡全力了,相信爸爸也會寬容我的。
他爸爸給他回了一條:失敗,那是上帝不想你在這條路上走太久。爸爸寬容你,你也要學會寬容,寬容別人,寬容自己……
孩子的臉綻開了笑容!
縱是有十足把握,也未必能十全十美,成長的途中,一定會有不少的坎坷挫折,會見識一些不公平的事,一定不要被打倒,寬容自己,也寬容別人。雨過天晴後,你會見到更美的彩虹。請相信所有的經曆都是財富——喜怒哀樂驚恐悲,回想起來時,你已成長,已學會戰勝困難,已收獲親情的溫暖。
靜候花開
初夏,經過錦江園,那兒,成片的鳳凰花開得正豔。盛夏,蔥翠的樹葉代替了嬌豔的花朵,也長得異常繁茂。夏末,再次經過那裏,卻發現,滿眼蓊鬱中居然又有極少量紅色的花兒夾雜其間。雖然花期已過,但尚未綻放過的鳳凰花不甘心就此被綠葉埋沒,她依然會在人們意想不到的時間展現自己的風采,而且,萬綠叢中一點紅,更加鮮豔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