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治世之本惟在用人(1 / 1)

第一章 治世之本惟在用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

【原文】

竊謂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吏治之興廢,全係乎州縣之賢否。安徽用兵十載,蹂躪不堪,人人視為畏途。通省實缺人員,僅有知府二人、州縣二人。即候補者,亦屬寥寥。每出一缺,遴委乏員。小民久困水火之中,偶得一良有司拊循而煦嫗之,無不感深挾纊,事半功倍。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奏請揀調各員來皖補用折》

【譯文】

我認為,行政的重要任務,首先在於得人。吏治興廢,全取決於州縣最高長官是否賢能。安徽用兵十年,糟踏得不成樣子,人人以為那裏是可怕的去處。全省確實缺乏官員,隻有知府二人、州縣長官二人。即使是候補官員,也寥寥無幾。每次有了空缺,總是缺乏人員選任。平民百姓長期困迫在水火之中,偶而遇上一位好官加以撫慰、給予溫暖,他們一定會倍受感動,心裏感到熱乎乎的。這樣,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盼英才輔佐

【原文】

希庵癆病失音,尚住湘鄉城內,輕重反複,深為可慮。操孤舟而涉巨海,環顧篙師柁工,少可倚恃之人。來示謂鄙人喜綜核而尚庸材,蓋不盡然。近年所見諸將,惟程鎮學啟謀勇俱優,去年拔赴上海時,我家沅弟堅不肯放,兄弟力爭數日,強之東行。厥後程鎮屢立奇功,舍弟雖深幸少荃振起一隅,有益全局,而亦未嚐不私怨阿兄,坐令彼得一人而強,此失一人而弱。是知喜雄駿而惡葺,重幹、莫而薄鉛刀,乃人情之常態。今之碌碌隸敝部者,庸則有之,尚則未也。

--同治二年五月初八日《複左宗棠》

【譯文】

希庵因癆病失音,尚住在湘鄉城內,時輕時重,實在令人焦慮。駕孤舟而渡大海,環顧船工柁手,幾乎沒有可以依靠的人。他來告訴說微臣喜綜核而崇尚庸才,大概也不盡然。近年來我所見諸將,隻有程鎮有勇有謀,才學俱佳,去年拔赴上海時,舍沅弟堅決不放人,兄弟力爭數日,強行東行,後來程鎮屢立奇功,舍弟雖然深幸少荃能獨擋一麵,有益於全局,也未嚐不私下報怨阿兄,以致彼得一良將而強大,此失一人而勢弱。其實喜愛英才而厭惡敗類,看重寶劍而薄鄙鉛刀,乃人之常情。現在敝部的眾將,庸才有,英才還沒有。

屈 尊 求 賢

【原文】

足下雄心偉辯不如季高,文義雅健不如長公,而敘述明暢,老嫗能解,則鄙人之所私好也。此間公定薪水章程,此二席者皆每月五十金,巨細條款悉以入奏,刊發糧台。明此乃天家之公糈,非主戎者所得而私也。君家清德介聲,諸季同守謀生之道,或尚求校文之館,趨有司之門,不免啄粟於野田,飲馬於清渭,尚未能迥絕人世,何必出自人者皆義,而出自我者皆不義乎?若必以幽棲自喜,而以他辭卻謝,則於二十年石交,毋乃少恝?懇切奉幹,伏惟心鑒。

--鹹豐四年正月二十一日《與郭嵩燾》

【譯文】

您在傑出的才智、卓越的口辯方麵趕不上左宗棠,在文辭雅潔,文義雄健方麵趕不上長公。但是,您的文筆明白暢達,連老婦聽了都能理解,這卻正好是我所偏好的。依照這裏製定的薪水章程,這兩個職務的薪水都是每月五十金,大小事務、條款都要上奏,印發到錢糧衙門。須知,這些都是國家的公糧,不是主帥所以據為已有的。您家素有美德直聲,各位兄弟一同謀求生計,有的還求職於學館、奔走於衙門,不免謀生艱辛,還不能完全做到與世隔絕,何必覺得從別人那裏求得衣食之資都合乎道義,從我這裏得到的就都不合道義呢?如果您一定要拿自己喜歡隱居為理由,用其它言辭來拒絕我的聘請,那麼,這對咱們二十年的交情,不是有點漠然置之了嗎?懇切地請求您,望您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