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群雄逐鹿(1 / 1)

元末,農民起義軍風起雲湧,大元的統治危在旦夕,而這距離元朝建立不九十多年。

皇覺寺處於農民起義軍“紅襖軍”的勢力範圍,軍隊軍糧斷絕,無奈之下,軍隊開始搶劫百姓的救命糧,無數沒了活路的人要麼加入起義軍,要麼就進“皇覺寺”當和尚,混口飯吃。不過,皇覺寺的糧食還是夠的,因此,朱重八對於參加起義軍並不感冒,反正現在也餓不著。

但好景不長,“紅襖軍”盯上了“皇覺寺”隔三差五的來寺裏搜糧食,和尚們害怕,於是白天一人帶一個燒餅躲進山裏,等晚上起義軍走了再回來睡覺。

後來,起義軍在寺中搜不出糧食來了,於是一怒之下,防火將寺焚燒。。。。。

“皇覺寺”廢墟中,朱重八跪在一個沒有燒毀的佛像前,他希望佛能告訴他該如何應對。寺裏的主持交過自己卜卦,並告訴自己在佛麵前卜卦非常靈驗,他希望佛能給他一個正確的答案。

他從地上撿起兩塊木片,開始為自己卜卦。。。。朱重八開著木片,:“難道果是天意,三次都是讓我加入義軍,”

不久,一位身披破爛袈裟的青年和尚加入了“紅襖軍”。

許多年後,朱重八是誰已經沒有幾個人知道,但所有人都知道在江南有一個叫朱元璋的起義軍領袖。

此時大元已是四麵楚歌,而勝利的果實如何分配成為義軍首領們必須麵對的問題。在南方,朱元璋和陳友諒是兩支最大的勢力,明眼人都知道這二人中必須有一個人死。

很快“潘陽湖之戰”爆發,這是朱元璋和陳友諒的生死一戰,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戰爭是陳友諒挑起的,陳友諒的主力部隊偷襲了朱元璋的部隊,朱元璋隻能倉促應戰,陳友諒的準備很充分,因此,朱元璋的部隊剛開始非常被動,且援軍被阻。

按照常理,此戰朱元璋絕無勝算,但結局出乎意料。

據史記載,兩軍決戰之日前夜,軍師劉伯溫為朱元璋算了一卦,他告訴朱元璋隻要他在自己指定的時間與陳友諒交戰必能取得勝利。朱元璋將信將疑於正午之五行中金盛木衰之時與陳友諒交戰,結果在最後的關鍵時刻一直被阻的援軍竟即時趕到,陳友諒腹背受敵,戰敗。

陳友諒在殘將的保護之下於陸路逃命之時被朱元璋的伏兵,一箭斃命。

幾年後,大將徐達攻克大都,元在中原的統治宣告結束。

不久,朱元璋登基為帝,改年號“洪武”。

坐於龍椅上的朱元璋不敢相信這一切竟都是真的。他發誓要作一個好皇帝,勤政愛民,由於童年的經曆使他對貪官汙吏十分厭惡,懲罰力度的殘忍更是前所未有。

一日,朱元璋召見了劉伯溫,他想證明一件事。

朱元璋:“老先生不知可認識虛道子這個人。”劉伯溫頓時變了臉色:“聖上,何出此言。”朱元璋笑到:“我就是突然這個人,老先生博學廣聞,想問一下認不認識他。”劉伯溫:“聖上,人不可貪得無厭,有些事是強求不得的。若無事,臣請求先行告退。”朱元璋:“那先生就去休息吧。”劉伯溫退去後,朱元璋想了很多,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伯溫和虛道子必有關係,朱元璋想起,自己當年剛起兵不久後的一件事,那可以說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當年,他的軍隊被元軍打散了,他在將士的拚死保護下才衝出重圍,見了一條小命。他連夜奔波,最終昏倒在路上。

當他醒來時,他看到了兩張熟悉的麵孔,一老一少,是他們。

朱元璋爬起:“謝謝二位再次出手相救,不知這次可不可以告訴在下,二位的大名。”老者摸著胡須說:“我說過,再見即時緣,吾號虛道子。”朱元璋向虛道子講述了自己的經曆,也說出了自己的迷茫。虛道子:“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個偉大的目標,比如登上那九五至尊之位。”朱元璋笑到:“先生說笑了,我手下不過士兵千人,而且我從小也沒有讀過書,對於爭天下我可是想都沒想過,起兵我也不過是為了一口吃的。”虛道子:“不見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認為你可以,不會帶兵,你可以讓會的人來。不會管理,你可以找會的人來。你隻要保證他們對你忠心就好。”朱元璋為難道:“可我去哪裏找這些人呢?”虛道子:“我識得一人,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必能助你一臂之力。他叫劉基。你若遇他必要將他留下。”朱元璋拱手道:“先生大恩,在下如何報得。”虛道子:“你出家於,皇覺寺,如他日你真得有所成,我希望我們二人可以在那受到好的待遇。”說完,二人便留下幹糧和一些銀子離去。

劉府。劉伯溫正在園中品茶。劉基他確實見過虛道子。

那時他還很小,虛道子是自己的教書先生,而虛道子身邊的卜雲是自己的伴讀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