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世有不可得(1 / 2)

皇家叔侄的對峙,仿佛是姬家王族一個無法解除的詛咒,世代延續不斷、無法消融。

姬詹聽到身後那紅漆斑駁的長春殿大門嘎吱嘎吱的合攏,接著呯的沉悶聲響如同遮蔽了一世的光陰和蕭索,這初夏的青空飛鳥也掩藏了身影悄悄躲進雲靄。

“陛下。”一旁隨侍的小太監不敢出言也不敢大聲,他們隻是弓著脊背壓低了腦袋聽候天子的吩咐,就連那眼角的餘光都不敢偷偷瞟一下,瞧瞧天子的步子、天子的神色,分明帶著潛藏的慍怒和煩躁,這個時候誰還敢多嘴一句。

“文修館。”姬詹不多言,他輕輕張啟了下唇,自己先調轉了方向朝著那史館而去。

侍從們連忙持著華蓋追上去,文修館的路要經過喧怡殿和三重苑,路上的十二衛恭恭敬敬退身行禮不由得心裏頭倒是琢磨起來,陛下這走路帶風的架勢,怕不是要上那些個老頭子的館子裏來個大發雷霆吧。

惹不得、惹不得——

眾所皆知這段時日來史館在修文,而宮廷內苑裏也不知哪來的“謠言”悄悄的滋生著關於上一任東宮的秘聞,在這深宮裏當差的哪個沒左耳進去兩句,現在這皇帝老子衝衝的就向著任謙和大人的館子去了。

別問話,壓低腦袋,就當什麼也不知曉,小侍從們追的是齜牙咧嘴上氣不接下氣。

文修館算是個清靜的地兒,偶有些許的探討都帶著嘩啦啦翻閱書冊的聲響,好似與外頭那初夏午後的清燥有些不同,這會兒,那些執筆的小徒弟們正忙著將前幾日收集的資料進行複查審核。

卻不曾想,明晃晃的龍袍已經駕臨。

頓時惹的那清靜之地成了喧囂館兒,一股腦的萬歲萬歲萬萬歲合著不小心從案幾上滾落下來的毛筆,濺的墨跡都亂了章法。

姬詹可懶得搭理這些個執筆小司,他擺擺手示意這群家夥該幹什麼的幹什麼去,用不著在他九五之尊的麵前瞎晃悠,而他呢,徑自穿過花廊步到了後室。

那是任謙和大人的小書館。

天子抬眼將一排排書架子上堆疊的封冊一掃而過,單手撩起龍袍一角時那五爪的金龍襯著從窗口照射進來的微弱陽光栩栩如生:“任大人,這數月有餘可有成果?”陛下不著急,落落而坐,歪著頭仿佛隻是今天心情好來瞧瞧這位老大人的“工作”,美曰其名,審查審查。

任謙和呢,聽聞陛下突然駕臨這不是老遠就慌慌張張的趕了過來,手裏還抓著沒有放下的前史朝著九五之尊恭敬行禮,扭頭就示意一旁的小徒弟去將案子上的卷冊取來,一邊接下一邊沉沉遞交:“前史三卷,王侯三卷,老臣慚愧,至今不過有個概錄。”他的臂彎裏是厚厚的書本子,上麵的字密密麻麻,邊邊角角還夾雜著不少的殘卷,看得出,確實不過是個疏總的概錄,“由執筆司總述完成,老臣還未過目。”

要記錄世家王侯和皇家謹言自然少不了查閱、鑒別,包括當初頒布的政令、天子的金牌,可說一切都難逃任謙和的法眼,現在的這份不過是個概論罷了,屆時還需要由任老頭子一句一句逐字相校才算得上檢修完畢。

姬詹眼神在上頭一晃而過,所謂前史乃是稱帝之後的天子言行起居注,而王侯卷則是上一任帝王執政時期那些王爺、侯爺們的家族事跡卷冊,如此算來,便應有北魏賢王冊,安國侯冊,東宮聿王冊,天子的眼神有些泛亮又悄然遮掩了自己的異樣,他的手在上頭來來回回的晃了晃,不知是在思慮什麼,最後索性一把接下了所有的書冊子“噗通”丟在一旁的八尺大案上——就著這午後的清明豔陽和溫熱香茗,翻看了起來。

這倒是有些嚇壞了跟在任謙和身邊的那個小徒弟,他可從沒有聽聞帝王會提前來查閱前史,更沒聽說還未修檢提交前就這麼閑情逸致的翻閱,看起來倒像是——倒像是專程來找他們的茬呀。

尤其是——

那高位之上的九五之尊唇角會時不時細微的抽*動一下,隨著清雅的熏香煙煙嫋嫋的生騰繚繞反將姬詹往日看起來還似溫和的眉眼都氤氳出了雲海生濤的蜉蝣,天子不似在笑,隻是那麼悄然的觸動了唇角的弧度,不喜不怒的樣子看得小徒弟心裏發虛又發毛。

都說龍顏難測,聖心莫猜,小徒弟是頭一回察覺了這時間的難耐和煎熬。

這小執筆忍不住去瞧自個兒的老師,任謙和的神色倒沒什麼波動和緊繃,相反,這老頭雖然壓低著腦袋在座下候著,可氣定神閑自成一派風雅,哪裏是邊上那不敢動彈的小門生可以相提並論的,皇帝老子沒發話兒,就算要在文修館裏坐上一天一夜,他們師徒兩自然也要陪著站一天一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