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18日21時27分,誌願軍歸國代表高巢、王劍魂、李激濤離開大同前往歸綏。

當天晚上,大同市有4萬多人歡送他們。市民提著幾萬個燈籠,把5公裏長的路上照耀得如同白晝。燈光襯映著每個人興奮的臉龐。

火車經過內蒙古自治區的孤山子,已經22時多了。慣於早睡的農民還沒有睡覺,他們擁擠在車站上等待著歡送誌願軍歸國代表。

農民王春山和一位婦女提著雞蛋和點心上車來送代表。不料車開了,一直把他們拉到下一站,才由車站員工把他們送回去。

19日6時,歸國代表到達歸綏市。天氣還很冷,馬路兩邊歡迎歸國代表的人群已經在那兒等了兩個小時。歸國代表一走出車站,他們就舉行熱烈的歡迎會。

進城時,人們爭著把歸國代表抬上汽車,一路上有很多人向他們獻旗、獻花。

農業職業學校教員陳楓,把一枚金戒子親手帶在歸國代表的手上;奮鬥中學同學於保誠,走上汽車來送給歸國代表一付望遠鏡。

歸國代表在歸綏、包頭兩地,前後作了7場報告,聽眾有9萬多人。另外,他們還作了幾次廣播報告。

綏遠省各民族各界的人民,聽了歸國代表講述誌願軍的英雄事績以後,都非常感動。他們熱烈地向歸國代表獻旗、獻慰勞金,還寫了許多慰問信,獻出許多珍貴物品來慰勞誌願軍。

歸國代表在綏遠的時期,歸綏、包頭和烏蘭察布盟3地人民共獻出錦旗185麵,慰問信5900多封,慰問袋2600多個,慰勞金1.5億元,還有貴重物品454件,其他物品5.9萬多件。

包頭市民何清海,獻出一套價值600萬元的醫藥器械;歸綏市回胞楊萬元,獻出3件珍貴的新疆庫車皮襖。

蒙古旗群眾把自己民族特用的戒刀,刻上字送給歸國代表,還送了許多根據他們民族習慣上最崇高的禮物:哈達、鼻壺、銀碗等。

包頭市回胞婦女馬玉蓮等,獻了4條她們親手繡上了阿剌伯文的手帕。包頭市完小一群小同學,送給誌願軍10條香煙,這是他們集錢買來的。他們說:

咱們不能讓誌願軍叔叔們很多人合抽一根紙煙!

許多青年要求獻出自己的鮮血來急救誌願軍的負傷戰士。在聽了歸國代表的報告之後,有幾個同學發起組織輸血隊。“輸血隊”3個字剛貼出去,就有很多人來簽名,有的人沒有帶筆,就用手指在墨盒裏蘸著墨寫上名字。

一會兒,他們就組成400多人的“輸血大隊”。包頭市婦女識字班的婦女也提出要輸血。

許多同胞要求跟歸國代表一道去朝鮮打美國強盜,僅包頭鐵路工人就有120多人報名。包頭市13名婦女也要求誌願赴朝。

一位48歲的婦女要求到朝鮮去。別人說:“你去能幹啥?”

她回答:“我給誌願軍洗點衣服還不行?”

17歲的回民楊泉也要求到朝鮮去。他說:“我殺上一個美國鬼子,犧牲了也光榮。”

歸綏市電訊局會計室提出要每天增加兩小時工作。包頭皮革廠職工提出要增產,支援誌願軍。包頭發電廠工人提出每天要節省1200斤煤。

包頭市的王宏在聽了報告之後,立即檢舉他的胞兄特務王某。歸綏市民武萬英的院內住有一戶軍屬,他自動提出不要軍屬的房租,並贈送燃料給他們。

祖國的人民在各個崗位上為爭取抗美援朝反侵略戰爭最後勝利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