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川若強調說:“回到前線後一定要向全體指戰員報告祖國人民的關切和慰問,並以更大的勝利來回報祖國人民。”

●歸國代表說:“接受各大城市熱烈的邀請,我們將立即乘火車或飛機到全國各地。”

●歡送的群眾在車站上高呼:“河南省3200萬人民永遠做你們的後盾。”

1951年2月22日,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同盟、民主建國會、無黨派民主人士、***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及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等,在北京聯合歡宴中國人民誌願軍歸國代表柴川若、稽炳前、李維英、董樂輔、張甫、竇少毅。

參加這次會議的有各黨派、團體代表50多人,大會在熱烈的掌聲中開始。

會議開始後,首先由中共中央代表林伯渠致詞。林伯渠在致詞中表示對歸國代表團的歡迎,以及對前線士兵的慰問。

林伯渠講話結束後,會場響起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接著,由各黨派代表李濟深、沈鈞儒、章乃器、馬寅初、馬敘倫、章伯鈞、許德珩、黃鼎臣、楊威理、馮文彬等相繼發言。

大家在發言中一致指出中國人民誌願部隊抗美援朝勝利作戰的偉大意義,並堅信中國人民誌願部隊和朝鮮人民軍必能給予美國侵略軍和李匪軍以更大地打擊,最後解放全朝鮮。

在大會最後,由中國人民誌願軍歸國代表柴川若講話。柴川若在講話中衷心感謝祖國人民對誌願部隊的偉大支援。

柴川若強調說:

回到前線後一定要向全體指戰員報告祖國人民的關切和慰問,並以更大的勝利來回報祖國人民。

席間大家頻頻舉杯,祝賀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輝煌勝利,並預祝他們贏得更大的勝利。

柴川若是山西省河津縣人,1914年10月出生,1933年11月參加革命工作,193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在上海晨更工學團共青團支部任宣傳委員。

抗日戰爭時期,柴川若曆任山西新軍五十一團政治指導員、宣傳股長,八路軍一一五教導二旅政治部副科長等。

解放戰爭時期,柴川若曆任山東濱海軍分區政治部宣傳科長,東北一師政治部宣傳科長、直屬政治處主任、一團政委等職。

抗美援朝開始後,柴川若入朝作戰,任誌願軍突破“三八線”先遣支隊政委,並受組織委托擔任誌願軍首次歸國代表團首席代表。

柴川若這次接到回國報告的任務,他感到異常高興。而中央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讓誌願軍代表回國報告,也是有原因的。

1950底到1951年初,朝鮮戰場的局勢發生改變。美國從總統到政府和軍隊最高層的決策人,都憂心重重,不知所措。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在其回憶錄中寫到:

朝鮮戰爭出乎預料地一下子從勝利變成了丟臉的失敗……我軍曆史上最可恥的一次失敗。

誌願軍取得了首次戰役的勝利,一下子使中國人民聲威大震,改變了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

中國軍隊達到了出奇製勝的目的。在政治上,這次勝利確定了中國在亞洲大陸上的主要軍事強國的地位,因而增強了北京在整個地區的影響。

與誌願軍在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同時,中國大使銜特派代表伍修權,於1950年11月28日率中國代表團,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會議上,發表長篇演說,控訴美國侵略我國台灣和侵略朝鮮的罪行,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對美國予以製裁。

這是中國人民第一次在國際講壇上伸張正義,使不可一世的美國當局處於被告的狼狽境地,是中國人民外交鬥爭的一個重大勝利。

這個勝利同誌願軍在戰場上的勝利一樣,在國際上起到了良好的影響。

同時,為了支援前線,中央號召增產節約。1950年11月,陳雲在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上作《抗美援朝開始後財經工作的方針》的報告,指出:

簡單地說,就是把明年的財經工作方針放在抗美援朝戰爭的基礎之上,與今年放在和平的恢複經濟的基礎上完全不同,表現在財政上就是要增加軍費及與軍事有關的支出,同時各種收入也必然要減少。

為了讓國內的人民更加了解誌願軍在前線的生活和作戰情況,中央決定派誌願軍代表回國,把發生在前線的事跡帶給國內的兄弟姐妹,真正做到軍民一條心。

這樣,第一批歸國的6位代表,計劃自1950年2月間在首都作報告之後,即分兩組出發:其中嵇炳前、李維英、張甫3位代表先後赴天津、開封、洛陽、西安、寶雞、蘭州、西寧、迪化、伊犁、重慶、瀘州、萬縣等20多個城市作報告。

柴川若、董樂輔、竇少毅3位代表,將到武漢、濟南、上海、南京、蕪湖、鎮江、南通、無錫、蘇州、杭州、金華、南昌、上饒等城市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