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代辦會意地笑了,就摸出一把指甲刀給他修理起來。指甲刀剪不齊,彭德懷把頭一搖,說:“算了!實在太緊張了,沒時間換衣服。反正是戰爭時期,就這樣去見吧!”
兩人來到一所整潔的朝鮮式房屋前,早已在室外等待的金日成微笑著迎上前來,他說:“我代表朝鮮黨和政府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熱烈真誠地歡迎彭德懷同誌!”
彭德懷在轉達了***、周恩來的問候後,向金日成介紹說:
中國誌願軍先頭部隊共有4個軍和3個炮兵師,此外,還有高射炮團、工兵團、汽車團等部共約25萬餘人,已於19日晚開始分批自安樂、長甸河口、輯安3個方向渡鴨綠江入朝。根據敵軍兵力裝備占絕對優勢的情況,已建議***再調2個軍盡快入朝參戰,這樣第一批入朝的誌願軍將達到6個軍共約30多萬人。中央軍委準備再調兩個兵團共6個軍作為第二批誌願軍入朝,以後根據實際情況還可繼續增調。
金日成表示十分感謝中共中央和***的全力援助。
為使朝、中兩軍能協調作戰,彭德懷希望金日成率人民軍總司令部和誌願軍司令部住在一起,以便隨時協商處置重大問題。
金日成表示還有許多問題亟待他去解決,因此派樸一禹作為朝鮮代表住在誌願軍司令部,重大問題可通過樸一禹協商解決。中國誌願軍入朝後的作戰行動,則請彭德懷指揮處置。
彭德懷說:“患難識朋友。”然後又謙遜地說:
你們的鬥爭不僅是為了自己,你們已經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應該像好鄰居那樣,別人遭到欺辱,就應該挺身而出,驅趕豺狼。
接著,金日成介紹說當前僅僅有3個多師在手上,一個師在德川、寧邊以北,一個師在肅川,一個坦克師在博川。還有一個工人團和一個坦克團在長津附近,隔在南邊的部隊正在逐漸地往北撤。
彭德懷的心一沉,看來必須依靠過江的誌願軍首批部隊4個軍20餘萬人,來對付美軍氣勢洶洶的最後攻勢。
彭德懷與金日成首相又商量了關於組成朝中部隊聯合指揮的問題,確定誌願軍司令部設在大榆洞。金日成同意派樸一禹為朝方全權代表,任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副政委,同時擔任副書記。
從10月1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國出兵,到19日晚中國人民誌願軍渡過鴨綠江,僅僅18天。但對***來說,卻似乎走過一個漫長的路程。
在這決策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出現在他麵前。他要對世界大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要能應付自如,迅速做出決斷。
在20年以後,1970年10月10日,***、周恩來會見金日成時,共同回憶了起這段曲折的曆史過程。
***感慨地說:
事情總是這麼彎彎曲曲的。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動搖搖,斯大林也就泄了氣了,說:算了吧!後頭不是總理去了嗎?是帶了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
周恩來說:“兩種意見,要他選擇。我們出兵就要他的空軍支持我們。”
***接著說:“我們隻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幹。”
周恩來指出:“開始的時候,莫洛托夫讚成了,以後斯大林又給他打電話說,不能用空軍支援,空軍隻能到鴨綠江邊。”
***說:“最後才決定了,國內去了電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我看也還是要感謝蘇聯,它總幫助了我們軍火和彈藥嘛,算半價。還有汽車隊呀。”
對***出兵援朝的決策,彭德懷這樣評價:
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複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曆史進程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生最為艱難的一次決策,但同時又是***軍事藝術、國際戰略乃至治國方略中的絕妙之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獲得了有利的國際和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