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按原計劃出兵(1 / 1)

1950年10月13日,彭德懷火速回到北京來見***,***已連續幾天沒有睡過好覺了,他穿著寬大的睡衣,正在豐澤園北房的臥室裏來回走動,一支接一支地吸著煙。

見到彭總,***便把發生的意外情況告訴他。彭德懷也向***彙報朝鮮最新動態。彭德懷說:

昨天樸一禹同誌到安東向我們介紹最新戰況。敵人推進速度很快,我們原來設想在元山至邊境以北地區建立防線已來不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危在旦夕。樸一禹再次代表金日成首相和朝鮮黨中央請求我黨中央盡快出兵支援。

***堅定地回答:

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世世代代友好,怎麼能見死不救呢?

當天,***同朱德、***、***、彭德懷再次進行研究出兵問題,大家覺得對蘇出動空軍掩護我軍不抱什麼希望了。

***經與彭德懷等中央政治局領導商量後,大家一致認為,即使蘇聯不出空軍支援,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出兵援朝不變。中央毅然做出曆史性的決策:

不管有沒有蘇聯空軍支援,我們仍按原定計劃出兵援朝。

10月13日,遠在莫斯科的周恩來得到***如下指示:

1、與高崗、彭德懷同誌及其他政治局同誌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誌願空軍就可以到達。6個月後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隻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2、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製。

3、11日斯大林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它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

4、隻要蘇聯能於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除出動誌願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津、沈、滬、寧、青等地,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隻是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

5、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周恩來收到電文,感到振奮和鼓舞,周恩來早已估計到,***決不會因為蘇聯改變主意而隨之改變自己的決心。

當時,***關注和擔心的是兩點:第一,蘇聯提供武器裝備,是用租借辦法,還是用錢買。這是關係到用於國內建設和一般軍費的資金能否保證,從而影響國內經濟是否穩定的問題。第二,蘇聯能否真正做到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之內提供空軍支援。

為此。***要周恩來在莫斯科再留幾天,與蘇聯就上述問題重新商定。

周恩來將***此電內容通過莫洛托夫轉達斯大林。斯大林做出回答:蘇聯將隻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斯大林這個決定,對中國出兵作戰雖然十分不利,但也沒有動搖***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