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朝方救援信(2 / 2)

斯大林這樣說,無疑把出兵援助朝鮮的責任推給了中國,而且使他的中國盟友陷入無法拒絕的境地。

盡管***對出兵已有思想準備,但是要使一個剛從戰火中獲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再次麵臨血與火的考驗,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美國決一雌雄,下這個決心要有何等的氣魄和膽略!

當時,中美兩國的國力相差懸殊。1950年,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工農業總產值2800億美元。而當年中國的鋼產量隻有60萬噸,工農業總產值隻有100億美元。

美國還擁有***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最強的軍工生產能力。就連實力雄厚的蘇聯,也不願因為援助朝鮮而冒同美國直接衝突的危險。

中國出兵會不會導致同美國直接對峙?美國大舉轟炸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和內地大城市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慮的問題,稍有疏忽,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況且,***還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說服中央決策層的其他成員,當時在出兵的問題上意見不一。這是***一生中最難做出的決策之一。

***接到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的信息已是10月1日深夜。2日2時,***立即致電駐守在東北的司令員高崗、鄧華:

請高崗同誌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

請鄧華同誌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

***還在周恩來給駐朝鮮大使倪誌亮的電報稿中加寫下一段話,要他轉告金日成:

盡可能將被敵切斷的軍隊分路北撤外,凡無法撤退的軍隊應在原地堅持打遊擊,切勿恐慌動搖。如此就有希望,就會勝利。

10月1日,在古都西安正舉行慶祝建國一周年大會。解放軍第十九兵團7000多名指戰員同22萬群眾一起,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觀禮台。

觀禮台上的彭德懷舉手向隊伍還禮。他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52歲的彭德懷個子不高,精神矍鑠,氣勢凜然,帽簷下的兩鬢已有些發白。

遊行隊伍響亮的口號響徹全場,彭德懷聽得非常分明,那是:“保衛新生的祖國,反對美國侵略朝鮮!”

實際上,遠在西北的彭德懷一刻也沒有停止關心和分析朝鮮戰場的形勢。10月2日,剛剛過了國慶節,彭總在辦公室聽完秘書楊鳳安報告的最近消息,自言自語地說:“我總覺得快了,中央不會再讓大家等下去的。”

10月2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

在這次會議上,***認為出兵朝鮮已是萬分火急。這次會議決定,10月4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式討論誌願軍入朝作戰問題。***要周恩來派飛機到西安,將彭德懷接到北京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