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挖掘、整理《江格爾》的工作即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並得到一些部門的支持。一九五○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邊垣編寫的長篇說唱《洪古爾》,是為中國第一本有關《江格爾》的出版物。一九七八年,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領導開始了搶救這一優秀曆史遺產的工作,批準成立了《江格爾》工作小組,組織專門人員深入民間藝人中間調查,指示對說唱史詩要給以科學的記錄和整理。與此同時,於一九八二年後相繼召開了幾次《江格爾》學術討論會,摸清了版本流變的脈絡,製定了相應的工作方針和原則。經過數年努力,挖掘、整理工作已取得很大成果,目前,即有色·道爾吉翻譯的《江格爾》十三章漢文本、托·巴德瑪與寶音和西格搜集整理的十五章蒙古文本以及霍爾查翻譯的十五章漢文選本出版。另外,《江格爾》工作組現已錄製並寫定60多部互為獨立的包含100多種異文在內的說唱資料,可印製15卷、10萬詩行的書稿。一九八九年,內蒙古自治區民委為霍爾查《江格爾》十五章漢譯本召開了專題討論會,對這一新的文學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它為《江格爾》研究工作者尤其是廣大漢族學者,提供了一份彌足珍貴的可靠資料。
柯爾克孜族《瑪納斯》是又一部群口流傳、版本繁多的少數民族說唱史詩。作品以柯爾克孜族人民反抗卡勒瑪克、克塔依人奴役與壓迫的古代曆史為背景,通過對瑪納斯一家數代人活動與遭遇的敘述,以曲折瑰奇的故事、多姿多彩的人物,謳歌了為自由、為統一不屈不撓地進行鬥爭的民族精神。年輕的瑪納斯“有青鬃狼一樣的膽量,有雄獅一樣的性格,有巨龍一樣的容顏,有大山般的體魄和力量”,他征服了40個同齡的部落首領,領導他們與異族進行拚死的鬥爭,大片土地和“一批批城鎮,擺脫了敵人的蹂躪”;他胸懷廣闊,足智多謀,聯合頭人闊克托依,以塔拉斯和塔什幹為根據地,有力地排除了內部的各種幹擾,成了“盟主”;為完成民族統一大業,他進行了不停歇的戰鬥,直到最後背部為毒斧所傷,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一九六一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與中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族自治州委員會宣傳部聯合組織隊伍,開始了《瑪納斯》的采錄工作。“草原上的歌手像星星一樣多”,“《瑪納斯》的故事就像一串斷線的珍珠撒落在廣袤的大地上”,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深入草原、高山,進行細致的調查,終於發現了兩部較為完整的本子,即:北疆特克斯藝人薩特瓦裏德演唱的“瑪納斯七代祖先故事”,及南疆阿合奇縣藝人居素甫·瑪瑪依演唱的“瑪納斯與後代的英雄業績”。後者共分八部,歌詞總數約22萬行。在此基礎上,他們整理、印製了《瑪納斯》第一部漢文資料本。一九六四年開始至“文化大革命”前,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會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聯、中共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族自治州委員會,集中力量記錄並翻譯了彙多位優秀藝人演唱成果的《瑪納斯》一至六部,不幸於十年動亂中散佚。一九七九年,三家單位重整旗鼓,在北京成立了《瑪納斯》工作組,跋山涉水,再曆艱辛,又一次開始了普查和搜集工作。一九八二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委員會做出決定,《瑪納斯》的挖掘、整理工作,專由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新疆分會主持進行。目前,已有《瑪納斯》柯文本第一部第一分冊、第二部第一分冊出版,由尚錫靜、劉發俊等翻譯的第一部漢文本業已付梓。第二節 全麵挖掘整理少數民族說唱藝術遺產
四十餘年來,成千上萬生活在祖國邊陲的文藝工作者,自覺地獻身於少數民族說唱藝術,為盡早搶救各民族珍貴的傳統藝術遺產,付出了大量的乃至畢生的心血和精力。黑龍江省遜克縣新鄂文化館鄂倫春族女幹部、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會員孟淑珍,就是他們當中優秀的一員。一九八○年以來,在省民研會和地區文聯的扶植、幫助下,她一門心紮進了采錄鄂倫春族傳統說唱作品的工作中。五年裏,與出色的歌手、故事家相伴相隨,獨自搜集、整理了數10萬字的資料,計有摩蘇昆作品《英雄格帕欠》、《布提哈莫日根》、《娃都堪和雅都堪》等13篇,堅珠恩作品《婕蘭和庫善》、《庫巴列》、《鹿的傳說》等5部,其中一部分已在《黑龍江民間文學》上發表,為少數民族說唱事業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