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曲目的創作(2 / 3)

為宣傳革命思想,豐富演出節目,一些少數民族說唱藝術家,取材於在人民群眾中產生廣泛影響的一些中外小說和電影戲劇,運用本民族說唱形式的特點和表現手法進行改編和再創造,排演了一批深受本民族群眾歡迎的新書新曲。如蒙古族烏力格爾《白毛女》、《紅岩》、《林海雪原》、《平原槍聲》、《烈火金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錫伯族念說《新兒女英雄傳》、《呂梁英雄傳》、《鐵道遊擊隊》,白族大本曲《雙槍老太婆》,瑤族鈴鼓《智斬欒平》等,對配合革命傳統教育,發展民族藝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沸騰生活,為少數民族說唱藝術的新創作提供了縱意馳騁的廣闊天地,使得一批具有較高藝術造詣和創作才能的民族說唱藝術家顯現了出來,如蒙古族的琶傑、毛依罕、道爾吉,白族的楊漢、黑明星、張明德,傣族的波玉溫、康朗甩、康朗亮、康朗英,侗族的吳居敬,水族的潘靜流,朝鮮族的崔壽峰……他們不僅能說能唱,而且能編會寫,以辛勤的勞動,為少數民族說唱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受到各族人民的尊敬與愛戴。

新時期少數民族曲藝發展

“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少數民族說唱藝術同樣也經曆了一場浩劫:說唱活動被視為“歌頌王公貴族”、“宣揚封建主義”的“四舊”遭到取締,眾多藝人被打成“封建迷信職業者”、“詐騙錢財的階級敵人”受到迫害,一個又一個曲藝廳、館被封閉……極少數艱難維持演出的人,也隻能移植說唱所謂的樣板戲,或改編如《閃閃的紅星》、《金光大道》等少得可憐的幾部被特準與群眾見麵的作品,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九七六年十月,中共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各民族說唱藝人同全國人民一樣感到無比的歡欣鼓舞,他們利用手中的文藝武器,投入到揭批“四人幫”、撥亂反正的鬥爭之中。蒙古族好來寶《四害的醜態》、朝鮮族漫談《瘋狗》、白族大本曲《鐵隊長》等,成為這一階段影響較大的新作品。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在“解放思想、撥亂反正”的正確路線指引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鄉經濟的迅速發展,複蘇了的少數民族說唱藝術開始進入蓬勃興起的新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麵的大好形勢,為少數民族說唱藝術的新創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各民族說唱藝術家精神振奮,筆耕不輟,創作、上演了一大批反映改革、謳歌“四化”的新書新曲,一個以“多種形式蜂起,多種題材並行”為特點的創作新局麵逐漸形成。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為了振興民族說唱藝術,從人力到物力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許多盟、市、旗建立了說書館,始建於一九五七年的自治區民族曲藝館也在呼和浩特市得以恢複。各地陸續不斷地舉辦各類說唱訓練班,而號稱烏力格爾之鄉的哲裏木盟,則一年必辦一期烏力格爾訓練班,並為藝人們建立了藝術檔案。一九八八年,自治區曆史上第一個專業說唱藝術團體——自治區民族曲藝隊成立了,它集中了全區說唱藝術的優秀人才,為民族藝術的普及與提高做出了積極的努力。在老一輩藝術家的帶動下,李雙喜、道爾吉·仁欽、瑪希畢力格等一批中青年接班人成長起來,創作上演了為數可觀的新書新曲。據不完全統計,僅一九八○年至一九八二年三年間,內蒙古人民廣播電台就錄播了笑嗑亞熱70多篇,好來寶20餘篇,烏力格爾500多小時。其中,好來寶《敬愛的黨,我慈愛的母親》、《在剪羊毛場上》、《嘎達梅林讚》、《那達幕大會》、《可愛的媽媽》、《騰飛的駿馬》,烏力格爾《杭蓋的秘密》,笑嗑亞熱《倆大嫂》、《白馬長鳴》等,無論是主題思想還是藝術質量,都可視為上乘,分別獲得文化部、中國曲藝家協會舉辦的曲藝調演、比賽獎,及自治區首屆文學創作索龍嘎獎,並多次被攜演異國,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近年來,有好來寶集《生活之歌》、《我的家鄉好》,笑嗑亞熱集《白馬長鳴》、《珍寶》及《內蒙古自治區四十年來民族曲藝作品選》等書籍出版,反映了蒙古族說唱藝術新創作的成果。

好來寶《騰飛的駿馬》(道爾吉·仁欽作)用那如詩似畫的火熱語言,以象征的手法,謳歌著“四化”建設中如駿馬一般騰飛向前的蒙古族人民。“威武的頭顱高昂,炯炯的雙眸閃光,偉岸的身軀巍立,堅實的四蹄飛揚。”“在暴風驟雨中,從不迷茫,在和煦的霞光中,從不擱韁……紮,騰飛在蒙古故鄉蔚藍色天空中的是什麼馬?是雪白的駿馬!”作者用自己民族無比酷愛的駿馬,讚頌著族人潔白如玉的品質和奮鬥不息的精神。然而,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於此,而把主題放在了更高層次上,對駿馬作為“終生向往”的“騰飛時代的象征”來加以讚頌。

七十年代即將結束的時候,一支藏族說唱藝術輕騎隊開始活躍在西藏高原上,這就是以中國曲藝家協會理事土登為首的拉薩市歌舞團曲藝隊。他們以繼承、發展藏族說唱藝術為己任,在向民間藝師學習、請教的同時,率先創作了一批運用藏族傳統說唱形式反映新生活的新作品,有力地推動了民族新說唱的建立。一九八○年西藏自治區在拉薩舉行了全區首屆曲藝會演,一批新作搬上了舞台,現實生活的主題使得古老的藝術形式展現了新麵貌,勃發出新的活力。其中,三人折嘎《參觀》、喇嘛瑪尼《候鳥的故事》等節目受到好評並獲獎。一九八二年,曲藝隊代表自治區參加了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優秀曲藝節目(南方片)觀摩演出取得優異成績,雙人折嘎《賀喜》、藏語相聲《歌舞的海洋》及改編的六弦彈唱《格薩爾王傳》片斷,獲得了創作、演出一等獎。為此,自治區文化局以《不拘一格,獨具一格——西藏自治區曲藝代表隊參加全國曲藝觀摩演出取得豐碩成果》為題發文通報全區,極大地鼓舞了說唱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