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部門管理的機械製造業(3 / 3)

一九五八年以來,煤炭工業部擴建和新建了一批煤礦設備製造企業。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新增部直屬機械企業7個,年產量從2萬噸提高到5萬噸。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四年,新增機械企業19個。其中內遷“三線”新建企業7個,年產量從5萬噸提高到13噸。煤礦機械生產的發展大體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六四年,從一般的設備修理和配件製造,發展到成批生產聯合采煤機、截煤機、裝煤機、小型刮板運輸機和煤電鑽等打眼放炮采煤機械。第二階段是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四年,從打眼放炮采煤機械發展到成套生產滾筒采煤機、摩擦式金屬支柱、金屬頂梁和吊掛式皮帶運輸機等中厚煤層的一般機械化采煤設備。第三階段是一九七四年到一九八五年,由一般機械化采煤設備發展為成套生產包括井下采、掘、運、支護、煤礦安全儀器等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一九八五年全國有近百個煤礦機械製造企業承擔煤礦機械的生產,完成煤礦專用設備31.7萬噸。其中煤炭部所屬31個直屬煤礦機械廠和重點煤礦機械廠完成26.4萬噸。31個直屬和重點廠中,有3個采煤機械廠,2個掘進機械廠,9個井下運輸機械廠,3個礦井支護設備廠,4個井下照明設備廠,10個其它專用設備廠。這些企業共有職工7.13萬人,固定資產原值11.13億元,完成產值10.96億元。一九八五年底生產煤礦專用設備品種342種。“六·五”期間發展了大量的填補煤礦機械設備的空白項目,如適用於3.5米和4.5米煤層高度的綜合機械化采煤成套設備,適用於薄煤層的輕型液壓支架綜合機械化采煤成套設備等。煤礦機械製造業已能適應煤礦由一般機械化采煤到綜合機械化采煤設備更新換代的需要。

生產石油化工設備的除機械工業部係統的企業外,還有石油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等部門的企業。五十年代,化工部門就具有較強的機械修造力量。以後化工部又在吉林、蘭州、湖南湘東等地新建了一批化工機械骨幹企業。石油部在石油機械配件製造廠的基礎上,發展了寶雞石油機械廠等一批大型骨幹企業。一九八○年前後,國務院批準將機械工業部15個化工機械廠劃歸化工部管理。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成立後,也生產部分石油化工設備。一九八五年,石油工業部共有企業24個,其中生產石油勘探機械和配件的企業1個,生產鑽采設備和工具配件的企業21個。職工5.14萬人,固定資產原值9.35億元,生產石油化工設備11.02萬噸,產值7.09億元。主要生產ZJ—15型成套鑽機、車裝地震鑽機、泥漿泵、抽油機、通井車、試井車、電測車、下灰車、油田注氣裝置和石油機械工具配件等。化學工業部共有生產企業179個,其中,生產化工設備和化工專用機械的企業174個,生產石墨設備的企業4個,生產陶瓷設備的企業1個,職工總數10萬餘人,年總產值9.7億元,年產量18萬噸。主要生產化工設備、搪瓷設備、石墨設備、陶瓷設備、化工專用機械、備品備件等6大類近400個品種的產品。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共有19個企業,職工總數2.29萬人,固定資產原值4.43億元,總產值2.29億元。“六·五”期間試製成功的改進型五柱塞泵及其配套的液壓減震器,高性能多層結構波形膨脹節。YL3000—Ⅰ型單級燃氣輪機、YL2000雙級燃氣輪機及提升管催化裂化氣動調節風動滑閥等,技術指標達到了國外八十年代初同類產品水平,經濟效益較顯著。

六十年代末期,建材工業著手籌建自己的機械製造企業,發展擴建了沈陽、唐山兩個水泥機械廠,新建了湖北黃石、陝西延河水泥機械廠和貴陽建材機械廠。並在山東、河南、北京、上海、江蘇、陝西等地陸續建立了一批水泥、玻璃、玻璃纖維、建材儀器等專業機械製造廠。一九七九年,將一機部所屬的上海新建機器廠、朝陽重機廠、武漢建材機械廠、信陽建材機械廠、秦皇島建材機械廠和西安礦山機械廠等一批企業劃給建材工業部門管理。到一九八五年,國家建材工業局歸口管理的42個主要生產企業,共有職工4.61萬人,年工業總產值5.57億元,產量達11.37萬噸。其中:水泥機械7.5萬噸(約為年產600多萬噸水泥的新增能力),日產2000噸水泥廠成套設備性能已達到國際七十年代水平;玻璃機械3000噸,包括幅寬2.8—3.2米玻璃引上機和300噸浮法玻璃機組;各類磚瓦機械1.6萬噸;新型建築材料機械(包括加氣混凝土、石膏板、複合板、塑料地板、牆板機組等)4000噸。

其他部門的民用機械行業門類很多,發展過程各具特色。雖然由於各自分頭發展,造成了不必要的重複,但總的來看,三十多年來,為各部門提供了大量的技術裝備,為本部門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一九八五年,國務院40多個部門65個民用機械行業。共有縣屬以上企業18280個,其中機械工業部係統占60.8%;其他各部門占39.2%。職工總數1036.9萬人,其中機械工業部係統占57.35%;其他各部門占42.65%。工業總產值1462.98億元,其中機械工業部係統占50.64%;其他各部門占49.36%。固定資產原值1016.97億元,其中機械工業部係統占55.76%;其他各部門占44.24%。

鄉鎮機械企業

鄉鎮機械企業是從七十年代開始發展起來的。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農業機械不斷增加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提出農業機具“大修不出縣、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隊”的口號。除了國家統一安排每縣設有一個農機修造廠外(全國2000多個縣,除西藏地區外,每個縣都有農機廠),各地農村社隊逐步辦起了農機、農具廠。鄉鎮機械企業的發展,是從農機農具的修理製造業開始的。以後也發展了一些與城市工廠進行工業和零部件協作的企業,大都是為本地區農業生產服務的。據統計,一九七八年全國有社隊辦機械企業52330個,占社隊企業總數的16.4%;從業人員217萬人,占社隊企業總人數的17.3%;工業總產值75.1億元,占社隊企業總產值的31.1%。

一九七九年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指出:“社隊企業要有一個大發展”。並提出“城市工廠要把一部分宜於在農村加工的產品或零部件,有計劃地擴散給社隊企業經營,支援設備,指導技術”。“國家對社隊企業,分別不同情況,實行低稅或免稅政策”。這個決定的貫徹執行,進一步促進了社隊(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經營範圍不斷擴大。一九八五年底,全國鄉村兩級機械企業總數11.44萬個,年產值372.5億元,約為全國機械工業總產值的16.7%;從業人員440.2萬人,約為全國機械工業職工總數的28%;實現利潤39億元,約為全國機械工業的16%;銷售收入117億元,上繳兩項稅金5.9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6290元,比全部鄉鎮企業勞動生產率3776元高66.6%。鄉鎮機械工業的發展,解決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繁榮,已成為機械工業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此過程中,鄉鎮機械企業與城市大中型機械企業的協作關係也有了發展。據對北京大興縣、上海金山縣、江蘇武進縣部分鄉鎮機械企業調查,為城市大中型機械企業進行零部件加工配套和工藝協作的企業有82個。這樣,一些大中型企業就可以在不增加廠房、職工和技術裝備的情況下,利用鄉鎮企業力量擴大產品的生產能力,並騰出力量來上品種、上水平。鄉鎮企業則由於和國營大中型企業建立了生產技術協作關係,接受了大廠的指導,技術與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有些鄉鎮企業已形成了自己的產品優勢。在北京大興、上海金山、江蘇武進有23個企業的產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10%以上。北京永安機械廠的管螺紋絞板、江蘇武進通用機械廠的混凝土噴射機等,市場占有率高達60—70%。杭州萬向節廠就是從7名職工、4000元資金,進行簡易農機修理發展起來的鄉鎮企業,一九七四年正式生產汽車萬向節。一九八三年開始由廠長魯冠球承包了這個工廠。一九八五年生產汽車萬向節110個規格40萬套,占國內汽車萬向節產量的三分之一,有6種規格被評為浙江省和部的優質產品,不僅在國內占領先地位,而且已進入美國舍勒公司的世界銷售網絡。有的產品已主要由鄉鎮企業進行生產,如全國生產玻璃鋼冷卻塔近200個企業中,95%以上是鄉鎮企業,其產品除供應國內市場外,還配套出口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形成優勢產品的基礎上,有些企業已發展到相當的規模和水平。廣東省順德縣桂洲第一電扇廠,一九八五年生產吊扇80萬台,出口40萬台,創彙580萬美元,居同行業出口創彙之首。一九八五年,鄉鎮企業的機電產品首次獲國家質量獎。浙江省上虞縣風機廠生產的LTF係列冷卻塔專用風機、山東省煙台市石油機械廠生產的QQM—01起動汽馬達、遼寧省瓦房店鍛壓機床附件廠生產的工形檢驗平尺,這3個項目都獲得銀質獎。一九八五年,約有500個鄉鎮企業的10種類型產品出口,刨彙額約1.2億美元。

鄉鎮機械企業的發展和成長,對於中國農村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主要是有些產品發展上有盲目性,有的企業產品質量低、甚至粗製濫造,有的企業造成了新的環境汙染等。有關部門正在研究製定有關政策和措施,以加強對鄉鎮機械企業的指導,進一步促其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