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觀念很重要
處於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對待時間的態度差別很大。在跨文化溝通中,這點也要引起人們的重視。時間對於發達國家的人們來說,極其重要,幾乎什麼活動都以時間為中心。譬如人們常說“節約時間”、“花錢買時間”、“浪費時間”,甚至說“投入時間”。人們如此看重時間,以至於如果他人不遵守時間,他們就覺得十分惱怒。
而在有些國家和地區,人們對待時間就比較隨便,因為這“隻是時間”問題。例如在巴西,你的合作夥伴可能讓你等上1~2小時,他們赴約遲到是常有的事。整個拉美地區,隻有聖保羅的商人最守時。有些文化則認為守時是頭腦僵化的表現,如墨西哥人和希臘人,他們的時間觀念不強。
一般來說,在工業化、現代化的時程中,人們會逐漸改變對時間的看法——會變得越來越守時。準時赴約是一回事,如何花時間談正事又是一回事。例如有些國家的商人喜歡單刀直入,見麵之後很快進入正題,而有些國家的商人通常先天南地北地扯一番,如在土耳其,商人在會見時必定會奉上一杯苦不堪言的土耳其茶,再聊上好長時間別的事才談正事;在中東,阿拉伯商人喜歡跟你喝上2~3小時的咖啡,眼看天色已晚,臨結束時才輕描淡寫地說某事就這樣定了——他們相信“欲交易,必先交友”。
對別人進行演講,與別人進行談判,還必須盡可能了解有關別人的情況,包括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曆史傳統、性格秉性、愛惡嗜好等,切不可莽撞死板,讓別人覺得不通情達理。
針對各國的不同情況,應當采取不同的演講方式和演講內容,因為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曆史淵源,由此也影響到各國會有不同的演講方式、談判方式及表達特點。
談判桌上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不同的文化景觀和行為方式以及各式各樣的觀念特征。
與不同國家的人溝通的要訣
美國人史密斯的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合並後,打算建立一個分公司。史密斯和他的日本同事相處得很好。經過幾周的商談,他們製定出總體規劃和發展策略。幾天之後,恰巧這位日本同事的祖父來訪。在談話中,老人滔滔不絕地談起原日方公司的創立、發展、傳統的管理方式,而這些傳統的條條框框恰恰已被史密斯和日本同事所放棄。史密斯希望日本同事向其祖父談談他們的新製定的富有創造精神的規劃和策略。然而,日本同事一言不發,隻對其祖父的話不斷地點頭稱是。對他人的話點頭稱是,在日本文化裏有多種含義,多是出於禮貌。這位日本同事對祖父點頭稱是,僅僅是為了顧及老人家的麵子,並不等於否定他和史密斯達成的共識。而史密斯對日本同事的行為做出了錯誤的歸因:他同意了其祖父的觀點,放棄了以前的共識。史密斯感到迷惑,繼而失望,他提出了異議,談話的氣氛頓時緊張起來。一個星期後,日本公司從談判中撤了出來。因為日本同事對史密斯的行為了做了錯誤的歸因:對自己祖父的意見當麵反駁,不留麵子,是對他本人的不尊重。而史密斯當麵直言,在美國文化裏,並不包含對對方的不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