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報告”古已有之,並且在將來的一段時間裏仍將繼續存在,而且對被讒者所帶來的壞影響不比以前差,對此,你要掌握對付小報告的方法,比如捷足先登法、兼聽明斷法、針鋒相對法、利用第三者障謠法等,以此攻破小報告。孔子遭遇柏拉圖——跨文化溝通的障礙 孔子是東方的文化聖人,而柏拉圖是西文的思想巨擘。當孔子所代表的東方與柏拉圖所代表的西方相遇時必然會造成跨文化溝通的障礙。然而,隨著全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這種相遇與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在各種交流中,跨越溝通的障礙就顯得舉足輕重了。
認清文化差異
有一位紳士遇到一個中國女孩,在經過一番融洽的談話後,這位紳士建議駕車兜風,順便去看看他母親住的房子,女孩說:“您母親不是住院了嗎?”他回答:“是啊!所以去巡視一下嘛!順便帶你參觀一下。”女孩很信任地跟他去了,國外的住宅區夜晚出奇的靜,附近幾戶零散的燈光,進入屋內後,他們在客廳坐下,那位男士說:“您先喝飲料坐一會兒。”於是他走進另一個房間,女孩隨即聽到類似浴室衝水的聲音,她開始納悶、害怕起來,等到那位男士身著內衫,披著毛巾出現時,她簡直嚇呆了,男士緊坐身旁開始要抱住她,她猛然站起來,厲聲說:“你要做什麼?”男士倒也被嚇到了,他回答:“我喜歡你啊!隻是要表達喜歡你啊!你生氣?害怕?為什麼呢?”他伸手拉女孩,女孩急得嚷嚷:“馬上送我回旅店,否則我就大叫!”此刻,身處郊野,如入狼室,女孩對此男士的信任感全失,恐懼與時俱增,歇斯底裏地哭了;男士莫名其妙,等女孩稍許平靜,他說:“我百思不解,第一次遇見中國女孩,就這麼奇怪,我不是壞人,你應該看得出來,不過,我們思想差異太大了,可能就是所謂的文化鴻溝吧!你一定要幫我解惑。”
如同上例一樣,在跨文化溝通中,文化差異是一條巨大的鴻溝,最明顯的重點,往往在於彼此對溝通結果的“期待”,不同的期待產生不同的個別差異,而期待卻是主宰我們的直覺反應與信賴,或評斷事情對、錯,行為有禮貌或失禮的因素,更甚者,“期待”直接表達了對事件意義的解說。
溝通的思想,決定溝通的方式,溝通之目標為清楚地傳達訊息給接收者,無論在企業管理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皆同此理,務必使聽眾清楚明了訊息之意圖。在同族同種之溝通尚且不易,更遑論不同文化體係下的巨大差異了。
在整個溝通過程中,各種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規則”,從而引導人們的溝通態度,使之表達出對、錯判斷的選擇,而隱藏的信仰、價值觀更無形地指導其溝通方式,以及對溝通結果的期待,每個人都學習期待以某種方式表達訊息,並期待對方了解其訊息並做出自我期待的回應。
同時,在跨文化溝通中,在特殊文化及各民族獨的特表達方式中,語言不僅是一種溝通工具,它也形成了溝通中表達信仰的規則及期待。
跨文化溝通中的雙方,倘若對期待無所了解,堅持本位,良性溝通無從交集,則必然產生衝突,致使訊息意圖混淆不清。
大體而言,東西方之溝通方式有以下根本差異:
1清晰明白的西方溝通方式
(1)盡可能給予豐富、真實的訊息,並提出確切之數據與來源。
(2)簡明扼要之語言陳述重點、表達意見。
(3)簡潔、有規律、合邏輯之方式,達到訴求重點。
(4)避免語意不詳,使他人誤解或猜測你的意思、意圖。
(5)即使不同意,仍舊陳述不同意的意見,並為自己極力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