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解決發展人際關係的障礙與難纏的人物溝通 (3)(2 / 3)

這些問題會造成一些戲劇化的衝擊,除了獲得正確的信息,也提供一個表達本身需求的機會。

化解各種難相處的行為

溝通中,很多人麵對各種難相處的行為會顯得手足無措,下麵是幾種難相處的行為及其解決方法,在實際溝通中,這些會對你有所幫助。

1惡性攻擊行為

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人。他們總是喜歡不遺餘力地攻擊和指責別人,或散布一些流言飛語,或造謠中傷,或出言不遜地辱罵,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不要針鋒相對地予以回擊呢?對此,在考慮和選擇自己的行為方式時,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應弄明白你所遇到的是不是真正的攻擊。在現實生活中,下麵幾種情況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攻擊。其一,由於對某種事物持不同的看法,對方提出了比較強硬的質疑或反對意見。此時,如果你能夠給予必要的解釋和說明,矛盾很可能會得到很好的解決;其二,由於自己對某事處理不當,而對方在利益受損的情況下表示不滿,提出抗議。如果的確是自己處理不當,或雖並非失誤,但確有不完善之處,而對方又言之有理。那麼,盡管對方在態度和方式上有出格的地方,也不能看成是攻擊;其三,由於某種誤解,致使他人在發脾氣,或出言不遜。在這種情況下,隻要耐心地、心平氣和地把問題加以澄清,事情自然也會過去。如果我們忽視了去判別與區分,往往會鑄成大錯。

其次,即便你完全能夠確定他人在對你進行惡意攻擊,也不必統統給予回擊。因為這樣對他恰恰是“正中下懷”。不難發現那些喜歡攻擊他人的人,大多善於以缺德少才之功,消耗大德大智之勢。你對著幹,他不僅喜歡奉陪,還頗會戀戰,非把你拖垮不可。所以在這種時候,你仍然應果斷地指袖而去。

中國古代哲學名著《老子》中,曾經有這樣一句話:“天下莫柔弱於水,而堅強者莫之能先。”攻擊者並不屬於真正的強者。所以,對此,你要以柔克之。

2說三道四的行為

誰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有所成就,有所創新,有所突破。特別是年輕人,他們不甘平庸,總想打破一些不合理的、陳舊的條條框框,大膽革新,從而體現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但是,在任何地方、任何部門,總是有那麼一些人,他們自己的工作做得不怎麼樣,卻總是喜歡對別人的工作說三道四。對此,我們在從事某種創新和改革時,要不要在意這些不三不四的閑話呢?

既不在意,又在意,也許是一種比較適當的方式。

所謂不在意,就是說,你一旦打定主意要去幹某件事,隻要你的考慮是比較充分的,計劃也是相對慎重的,就應該排除一切阻力去幹,而不必計較種種閑言碎語。人們總是比較習慣於既定的工作方式,願意按照已經穩定和熟悉的路子走。一旦這種老法子被打破,必然會感到一種心理上的不平衡,從而費力氣去建立一種新的平衡。在這過程中,有些人說些閑話當然也就不奇怪了。我們了解到這種規律,就不必去介意,也不必非要把這種閑話看成是對你創新的反對。實際上,這隻是他們的一種自我排遣罷了。相反,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這樣一些不三不四的閑話,那才真是一種奇怪的反常現象呢!

所謂在意,可以從兩個方麵理解。其一,我們自己的創新和變革盡管動機和願望是好的,但有可能在方式上存在不當之處。所以,通過對一些閑言碎語的了解,可以進一步改進和調整我們自身的工作,從而幹得更出色。其二,當我們在從事某種創新和變革時,常常可以從周圍的議論中收集到群眾的一些反映,以此做參考,改革我們的創新行為。所以,我們在意它,也正是從中了解自己的創新和變革的客觀條件。總之,在意並不是為了不去創新,而是為了更好地創新和變革。

3各種小報告

此外,還有一種打小報告的行為,也要引起注意。“小報告”的“小”,既不是指報告的長短規格,也不是指報告的重要與否,更不是指報告涉及範圍的大小,“小報告”是指一種不正當的舉報行為,或是內容不正當,或是動機不正當,或是手段不正當,或是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