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采取說服、示範、國家援助的方法
組織手工業合作社的工作方法,主要是說服教育、典型示範、國家援助。
手工業者是小生產者,有分散,落後、保守等特點,合作化涉及他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這就不可能想象他們會很容易地走上這條道路;然而他們又是勞動者,他們的地位和經曆又決定了他們可能接受合作化的教育,逐步組織起來。因此,必須采用思想教育和實際措施相結合的方法,啟發和引導他們自覺自願地組織起來走向合作化。
(一)說服教育。這在當時主要是結合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宣傳貫徹,向手工業者進行新舊社會對比和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兩條道路的教育,進行合作化基本政策的教育;通過對比、算帳,讓手工業者知道資本主義道路是兩極分化的走不得的道路,這條道路隻會使絕大多數手工業者陷入貧困、破產的道路;隻有走社會主義才能共同富裕,才有光輝的前途。在說服教育過程中,多數地區都注意了根據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把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結合起來,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手工業者的個人利益結合起來。有的地方過去曾發生過不結合實際,泛泛地講優越性,或者宣傳組織起來,可以解決原材料供應問題,可以獲得貸款,等等。這些有片麵性的宣傳,會使手工業勞動群眾鬧不清組織起來的目的性,看不清社會主義的遠大目標和發展方向。也有個別地方歪曲共產黨的政策,向手工業勞動者提出:“不入社就是走資本主義的黑暗死路”、“單幹可恥”,等等,這實際上是變相威脅,顯然也是錯誤的。
(二)典型示範。手工業者有著“耳聽是虛,眼見是實”的信條,僅僅用口頭上的宣傳或說服的辦法,他們往往是半信半疑,隻有當他們親眼見到組織起來的好處,才會真正相信並積極行動起來。在國民經濟恢複時期,各地在手工業中試辦的一些典型生產合作社,為廣大手工業者起到旗幟和榜樣的作用。通過辦好典型社,作出樣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實踐證明,凡是手工業合作組織搞得較好的地區,單幹的手工業戶就越願意參加到合作組織中來。上海有很多生產合作社,就是因為親眼看到鐵床生產合作社的優越性,才組織起來的。北京市第五棉織社就是在幾個單幹戶參觀了已經成立的兩個棉織社後籌備組織起來的。在一九五三年十月陽泉市第二次社員代表會上,被邀請參加會議的單幹戶代表說,看見生產合作社搞得好,從心眼裏羨慕,感到單幹人少力薄,生產困難難以克服。濟南市郊王爐村鐵業社起初搞不好,有6個社員退了社;後來搞好了,產量提高了,質量改進了,積累增多了,社員生活也改善了,不但退社的社員要求回來,其他手工業者也紛紛要求參加。
(三)國家援助。啟發和引導手工業勞動者自願參加合作組織,走合作化道路,還需要有國家經濟力量的扶助。這是手工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重要條件。正如列寧所說:“任何社會製度,隻有在一定階級的財政支持下才會產生。”它不僅是促進手工業勞動者向往合作化、自願要求組織起來的有力條件,同時也是使已經組織起來的合作社,克服各種困難,不斷壯大發展不可缺少的條件。
在稅收方麵,國家對手工業合作組織采取了減免優待的政策,對新成立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供銷生產社、生產小組,可以適當減稅。對邊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新成立的手工業合作社和手工業合作社聯合社、供銷生產社、生產小組,由當地政府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比上述辦法更為優惠的待遇。
國家物資分配部門和商業部門在原材料供應和產品推銷上,也給了手工業合作社以很大的支持。在新中國建立初期,由國家調撥的鋼鐵、木材和煤炭3項,就給合作社以優待差價。
從一九五四年起,國家還決定將鐵路、機械、冶金、軍工等部門的大批清倉呆滯物資,包括廢舊機器、廢次鋼材、木材等,低價撥給手工業合作社加以利用。這對幫助合作社進行技術改造和解決某些原材料不足,起了很大作用。
國營商業、供銷合作社通過加工、訂貨、收購、包銷幫助手工業合作社推銷產品。各級合作社聯合社也設立了供銷經理部,在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方麵為基層社服務,聯社還想方設法幫助基層社克服困難,廣泛地利用各種廢舊下腳材料進行生產。如河北泊鎮、山東濟南市麻繩社將廢包繩扯開再打麻繩。河北省聯社動員麻繩社用胡麻來打繩獲得成功。旅大、沈陽、營口的生產合作社利用大工廠的廢紗,生產襪子、手套、網兜、小孩鞋。北京、上海利用碎木做兒童玩具。各地大量利用廢鋼鐵製造農具,如鄭州、石家莊的五金社利用大工業的大量鋼土沫煉製成鋼,提供工業使用,上海、濟南利用鐵屑溶製鐵農具等,都為生產合作社開辟了新的原材料途徑,又節約了社會財富。
國家銀行也對手工業合作組織給予了優惠貸款。如一九五二年給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貸款額為800萬元。一九五三年增至4000萬元,一九五四年達到6300萬元。國家銀行通過放款,並對手工業合作組織的資金運用進行必要的監督,以促進合作組織經營管理的改進,逐步建立經濟核算製。
建立手工業聯社
一、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的建立
如前所述,新中國建立初期,手工業工作是在全國合作總社和各級合作社聯合社(總社)的領導下進行。在全國合作總社下設有生產局,各級合作社聯合社下設有生產處、科,具體負責手工業工作。在各級合作社領導機關的扶持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得到了迅速發展。但是,由於當時的全國合作總社和各級合作社聯合社擔負著包括供銷、消費、手工業,以及信用、漁業等其它一些合作社的組織領導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難免顧此失彼。當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在全國開始普遍建立,並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一定比重的情況下,從上到下逐步建立起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單獨的領導係統,就十分必要了。為此,在第二次全國手工業生產合作會議上,即提出在手工業工作已有基礎的地區建立生產合作社聯合社的問題。
新中國建立後,最早成立地區性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的是山西省陽泉市。一九五一年九月,陽泉市成立了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籌備委員會,第二年在全國合作總社生產局的指導幫助下,召開了社員代表大會,民主選舉產生了理事會和監事會,正式成立了陽泉市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繼陽泉之後,山東省濰坊市於一九五二年八月也成立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
陽泉、濰坊和其它部分市縣聯合社的建立,對於當時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當地各行各業的手工業者組織起來,走合作化道路;指導基層社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幫助基層社更好地解決原材料供應和產品銷售的困難;並且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改善社員的生產、生活條件,舉辦一些文化福利設施等方麵,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到一九五三年底,全國各地共成立了各級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或聯合社籌委會43個,其中省、市級14個,縣、市級29個。
為了加強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組織領導,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一九五四年七月全國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會的決定,各級手工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應從各級供銷合作社的領導下分開,單獨成立從中央到基層的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織係統。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國務院成立了中央手工業管理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於同年十一月十五日起,停止對原全國合作總社所屬生產局的領導關係。省、縣級的領導關係也按此相應改變。
二、關於對個體手工業的領導和管理問題
在組織發展手工業合作社的同時,各地人民政府的手工業管理部門還注意加強了對個體手工業的領導和管理。自一九五四年起,對個體手工業采取了以下一些領導和管理措施。
一是加強開歇業登記工作。通過對個體手工業者開業、歇業、轉業,變更登記,及時了解他們的人數、技藝、設備、資金等基本情況,有利於在一定程度上限製和防止其盲目發展,也有利於安排和改造。
二是加強加工訂貨的管理。幾年來,全國各地國營和合作社商業對個體手工業的加工訂貨、收購包銷業務不斷擴大。據一九五四年23個省市的統計,加工訂貨總值占個體手工業生產總值的22.2%其中有的省市高達40—60%。凡接受加工訂貨的個體手工業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一些困難,促進了產品質量的提高和經營管理的改善,保證了產銷雙方的利益。
三是加強價格管理。由於過去個體手工業戶擅自定價,價格高低不一,這樣不僅影響消費者和銷售者的利益,也影響手工業者之間的團結。加強價格管理,既可保證個體手工業者的合理利潤,穩定物價,也限製了盲目競爭。各行業的主要產品,經過評比、核實成本,作到明碼標價,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提高或降低價格。
四是采取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相結合的方法,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經營指導工作。為了加強手工業工人和手工業勞動者的團結,加強手工業集體勞動者和個體勞動者的團結,並發揮他們的生產積極性,不少地區除采取召開手工業勞動者代表會議,團結所有從事手工業生產的勞動者以外,有的地區還組織了手工業勞動者協會(下簡稱勞協),把手工業獨立勞動者、手工業工人和學徒從政治上組織起來。勞協是共產黨和人民政府聯係廣大手工業者的紐帶。國家通過勞協,團結手工業勞動者,對他們進行社會主義教育,協助解決會員思想上的問題和生產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勞協由當地政府的手工業管理機關領導。縣、市可以組織勞協,省一級不建立勞協。自從第三次全國手工業生產合作會議提出試辦勞協以來,各地勞協組織有很大發展。至一九五四年底的初步統計,已成立縣(市)勞協和勞協籌委會200多個,會員30餘萬人;如成都市有52個行業分會,會員17782人,占全市個體手工業從業人員的59%。各地勞協發揮的作用表現在:第一,初步劃分了勞動者與資本家的界限,改善了內部關係,出現了尊師愛徒、團結互助的新氣象。第二,加強了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社會主義覺悟。第三,領導會員搞好生產,協助解決供銷困難。第四,加強了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對廣大手工業者的領導,密切了政府各有關部門與個體手工業的聯係。建立勞協以後,對手工業者開歇業情況的了解,加工訂貨任務的分配,產品質量的檢查,政治思想的教育等工作,都可以通過勞協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