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環境保護(2 / 3)

三、指標考核,經濟承包

一九八三年以前,考核鋼鐵企業的指標體係中一直沒有環保指標,忽視了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導致環境質量惡化。從一九八三年起,冶金部開始實行“汙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這一環保考核指標,促進了環境的改善。

所謂“汙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指標,是指把企業生產活動中向環境排出的廢水、廢氣、粉塵等主要汙染物質,歸納成揮發酚、氰、化學耗氧量、油、總硝基苯、六價鉻、懸浮物、ph值、病菌、煙塵、粉塵、瀝青煙、氰化氫、氟化氫和噪聲等15類汙染因子,通過按月進行現場監測,其中達到國家規定排放標準的合格因子占全部應考核的汙染因子總數的百分率,即汙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例如,首鋼按照冶金部的統一規定,把十三個二級廠礦的74個汙染源、89個汙染因子列入部的考核範圍。一九八四年根據當年汙染治理的排汙情況,編製了汙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計劃為58.7%。經過首鋼監測站對89個汙染因子逐月進行監測,並據此計算出全年的實際合格率為66.1%,這樣就超額完成了環保考核指標計劃。冶金部根據各重點企業環保考核指標的完成情況,考評企業管理水平和環境質量優劣。這種環保考核指標,簡單易行,可比性強,可以層層分解落實到基層,能綜合反映企業排汙和治理汙染的情況,便於企業間評比。

冶金部各重點鋼鐵企業實行上述指標考核後,企業汙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逐年上升,一九八三年為35%,一九八四年為47.7%,一九八五年為53%,一九八六年為61%,一九九○年74.2%。冶金部實行這一辦法後,受到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的表揚。《中國環境報》指出,冶金部實行全行業環境保護考核製度,是環境計劃管理的一個突破。這個指標模式已被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和國家經委吸收到考核企業環保工作成果的指標體係中。這一套綜合考核軟科學指標的研究與應用,被評為一九八五年冶金部的科技進步三等獎。

為實現環保規劃和完成考核指標,首鋼、鞍鋼、本鋼、武鋼、太鋼、成都無縫鋼管廠等企業都建立健全了環保經濟責任製,收到了實效。據不完全統計,重點鋼鐵企業一九八五年完成的較大環保樣板工程達16項。鞍鋼實行汙染治理工程承包製以後,一九八四年完成環保投資4046萬元,並提前一年多完成了十七號、十八號吹氧平爐電除塵和南區焦化廢水生物脫酚工程。一九八五年他們再接再勵,全年建成環保綜合利用工程32項,完成投資5526萬元,鎖住了三條“黃龍”,消滅了一條汙水溝。一九八七年,鞍鋼全麵推行經濟承包責任製,加速環境汙染的治理,確保企業升級。太鋼、武鋼等在實行了環保工程承包製以後,都加速了工程進度,治理了汙染,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四、預防為主,控製汙染

鋼鐵工業已往曾走過“先汙染後治理”的彎路。進入八十年代,大家轉變了認識,堅持主體建設工程同環境保護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以預防汙染為主的原則。冶金部為貫徹“三同時”和“預防為主”,還著重抓了建設項目前期準備中“環境影響評價”,對寶鋼、包鋼、攀鋼、唐鋼、太鋼尖山鐵礦、遼寧鎂礦公司、天津無縫鋼管廠等許多建設工程進行了環境影響評價,這對工程項目設計中保證合理采取環保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

鋼鐵工業建設中“三同時”原則的執行率,一九八○年不到70%,一九九○年達90%以上,並出現了一批環境保護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新工程和新工廠。例如,武鋼1700毫米軋機工程熱連軋和連鑄的用水循環率分別達到96%和95%,冷軋廢鹽酸回收率達到98%,熱軋、冷軋、矽鋼三個工廠和連鑄車間每噸產品平均消耗新水隻有2.3—6.5噸。又如,寶鋼一期工程各工序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交工率為100%,同時投產率為98.4%。一九八八年,寶鋼廠區平均降塵量為每月每平方千米25.10噸,僅為鋼鐵係統平均降塵量的40%;大氣中總懸浮微粒濃度為每標準立方米0.22毫克,比國家規定的三級標準(0.5毫克)降低44%;二氧化硫濃度為0.017毫克,比國家三級標準(0.25毫克)低93%;氮氧化合物為0.028毫克,比國家三級標準(0.15毫克)低81.4%;工業水的重複利用率達到96.12%,每噸鋼隻耗新水5.95噸,在國際同行業中都處於先進水平。

五、改造老廠,積極治理

鋼鐵企業嚴重汙染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技術落後。例如,鞍鋼、首鋼都是有六十多年曆史的老企業,武鋼、包鋼等企業也有了三十多年的曆史了。這些企業許多工藝和技術裝備相當落後,約有60%的設備沒有環保設施,這就導致汙染嚴重。為此,八十年代以來,冶金部把消除汙染,改善環境質量,作為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一個重要內容。如在工藝改革方麵,采取了用無氰選礦、將汞整流改為矽整流、改變空氣側吹轉爐為氧氣頂吹或頂底複合吹煉轉爐、以連鑄代替模鑄、用連軋代替疊軋生產薄板、燒結采用鋪底料和機上冷卻新工藝等,都有效地消除或減少汙染。

對老廠主要汙染的防治,冶金係統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水汙染的防治措施。鋼鐵工業是用水大戶。一九八八年全行業用水達127億噸,約占工業用水總量的十分之一。從一九七九年以來,為了減少用水,努力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實行清濁分流,一水多用,閉路循環,降低新水消耗,減少廢水外排量,做到增鋼少增或不增新水,增鋼少排汙,並提高外排廢水的達標率。在這方麵重點防治三股廢水:

一是焦化廠酚氰廢水治理。一九八○年重點鋼鐵企業焦化酚氰廢水處理設施欠帳57.1%。經過幾年的治理,到一九八八年,建成了25套焦化廢水的一級脫酚裝置、20套二級化學產品的脫酚裝置,一般的脫酚效率達到99%,脫氰效率達到90%以上,化學耗氧量去除率在65%以上。根據鞍鋼等十四個重點鋼鐵企業的統計,一九八八年焦化廢水外排酚量比一九八○年減少1733噸,下降了79%。

二是高爐煤氣洗滌水治理。按環保要求,重點鋼鐵企業應有高爐煤氣洗滌水處理及汙泥利用設施27套,到一九八八年末已累計建成24套,完成89%。過去,不少企業的高爐煤氣洗滌水全部外排。經過采取加酸法、石灰碳化法和藥劑處理等穩定水質的措施,使水的重複利用率達到84—94%,大大減少了排汙量。

三是轉爐煤氣洗滌水治理。重點鋼鐵企業應有轉爐煤氣洗滌水處理設施16套。一九八○年有治理設施6套,一九八八年增加到22套,相應配套率從27%提高到100%。處理方法一般是采用藥劑或磁處理。一九八八年重點鋼鐵企業轉爐煤氣洗滌水重複利用率85.7%,其中有75%的處理設施重複利用率達到90%以上。

(二)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在大氣汙染的防治上,重點抓了量大、麵廣、汙染嚴重的粉塵和煙塵的治理。

燒結機機尾粉塵治理。未治理之前,燒結機機尾煙塵的含塵濃度為每標準立方米2500—3300毫克。采用靜電或機械除塵裝置淨化以後,有45%的設施可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準(150毫克/標準立方米),其餘的排塵濃度也大幅度降低。

吹氧平爐煙塵治理。鞍鋼、武鋼等六個鋼鐵企業共有24個座吹氧平爐,到一九八八年已有20座的煙塵得到了治理,除塵設施與平爐的配套率達到88%。除塵方式,一般采用餘熱鍋爐——靜電除塵係統,除塵效率可達98%以上。在初始含塵濃度為15000毫克/標準立方米的情況下,經過除塵後的排放濃度可以降到100毫克/標準立方米以下,低的可以達到10—20毫克/標準立方米,完全符合國家排放標準,通過治理,每噸鋼約可收塵10餘千克,回收餘熱折標準煤40多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