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高新技術產業是新興的產業,加入到這個新興產業中來的科技人員、經營管理人員以及技術工人,對這項新興產業的理論知識所知都不多,通過舉辦各種講習班,提高從事高技術產業開發的各類人才的理論水平,是很重要的。
80年代中期,我國曾經舉辦過新科技革命的一係列知識講座,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參加聽講,這對普及新科技革命的知識,增強科技意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國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一直把重點放在招商引資方麵,對人才的培訓還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種狀況應盡快改變。由於高技術產業開發在部門經濟學中屬於一個新的分支,或者叫作新技術產業經濟學,與其他部門經濟學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依托一般的經濟管理培訓機構來培訓,也不適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人員的需要。在當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理論研究還不夠深入、教材也欠缺的情況下,各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能者為師”、“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辦法來解決培訓的師資問題。一是從開發區內請有經驗、有心得的人講課;二是從社會上請從事高技術產業開發研究的人講課;三是從開發區管委員的各職能部門請人講課。例如,開發區管委會的稅務、工商、創業服務中心、金融、外貿等職能部門,都可以根據實際講解政策內容和管理知識。這些講座應該形成一種製度,並且以講授和研討相結合。對所有的在職人員來說,繼續教育非常重要,國外甚至把繼續教育作為發展生產力的頭等大事,因為在職人員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的專業基礎,又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對新的知識容易理解和接受,一旦他們掌握了新的理論知識,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三,建立一所高技術產業大學。我國現有的成人經濟管理幹部學院不少,幾乎每一個省都有一所,但還沒有一所能麵向全國招生的、既培訓在職幹部,又直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中招生的以新技術產業經濟為主的高層次的大學。
從戰略眼光看,需要這樣一所大學;從集中分散的力量以形成辦學優勢來看,需要這樣一所大學;從現實的條件來看,完全有可能辦成這樣一所大學。
有人說大學應是綜合性的好,便於它文理交叉,各學科互相滲透,其實能否實現文理交叉和各學科互相滲透並不在於大學的專業設置究竟是綜合性的還是專門性的,而在於課程的設置是否能跟上實際需要。如果社會需要複合型人才,不管是綜合性大學或專門性大學,其課程設置就應該實行交叉與融合。
根據高技術產業開發歸口國家科學技術部管理的情況,可以由國家各部委選擇一所現成的大學(無論是不是成人學校)來改建成新技術產業大學,並且采取股份製的辦學方式,吸收全國52個國家級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省、市級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參與投資,也可以吸收有能力的高技術企業集團參與投資。用這種辦法籌集辦學資金,國外一直是這樣做的,我們完全可以毫不猶豫地借鑒。而且,這所大學不僅要有本科生,而且要有碩士、博士課程;不僅要有碩士、博士課程,也要有專科、中專,形成一個多層次的、沒有年齡限製的、寬進嚴出的、重視培養創業精神和實際工作能力的開放性的、具有21世紀特征的新型大學。
第四,要注重從實踐中培養和造就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家。
企業管理者經過大學培訓,隻是充實理論,開闊視野,真正成為企業家更重要的是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理論。所以,在高新技術企業,要形成一個決策群體,就要注意在企業中選撥人才,讓有培養前途的人才擔任一定的職務,放手讓他們獨立工作,參與決策。
第五,要辦好職業學校,重視高新技術企業的技工培養。
我國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已對職工的文化水平作出一定的規定。根據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僅僅招收高中畢業生進企業還是不行的,對高中畢業生至少還要有兩年的技術知識教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需要的技術工人,自己不能培訓的可以把技工需求計劃通報給社會,由社會的職業教育機構來協助解決。
總之,人才培訓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具有戰略意義。高新技術企業必須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待培訓人才和人才開發的重要性。特別要重視培養既懂科技又懂經營管理的複合型人才,這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人才的基本特征。進入21世紀後,這種複合型人才需求更為普遍。而且,在人才開發中,要擅於用人之長,不能求全責備。提高人的素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隻要把提高人的素質的工作堅持不懈地抓好,人才的問題就會解決。
(三)高技術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
高新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以後,高新技術企業也隨之誕生,並且帶來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管理的課題。我國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研究多數是從企業所有製形式或企業規模的視角出發。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過程中,我們要求企業成為市場的主體,使企業的經營管理形態由生產型向經營型轉換,從要求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來看這是對的。但是,決定企業經營管理形態的因素,不僅僅是經濟體製,也不完全是所有製形式,更重要的還有科學技術的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生活的麵貌,同時還改變了企業經營管理的麵貌,傳統產業的經營管理形態已不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經營管理的要求。我們要改變思維方式,從高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角度來思考高新技術企業的經營管理問題。
1製定企業中、長期研究開發計劃
製定中、長期研究開發計劃的目的是為了避免研究開發的盲目性。特別是企業的產品,要“生產一代,研製一代,開發一代”。隻有製定了中、長期的研究開發計劃,才能保證新產品開發的連續性,不斷地實現技術創新。
高新技術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使自己擁有更多的知識產權,以維護自己處於高新技術前沿的地位。當今的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這種變革是由蓬勃發展的新科技革命引起的,它涉及到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其中經濟領域受到的影響最大。企業的發展不能適應新科技革命所引發的一係列變革,企業就受到阻礙。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企業經營中已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在製定企業的中、長期研究開發計劃時,要考慮到對變革的適應性。
企業要考慮如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革,以下四點必須充分認識:首先是世界新科技革命的發展非常迅速,無論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新的突破;其次是世界各國的企業都在聚集技術力量和人才資本,隨時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再次是當今的人類社會都在強調資源的有效利用,經濟國際化和經營國際化的趨勢發展迅速;最後是各國的經濟力量都在重新整合,以形成更具競爭力的企業集團。高新技術企業應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高新技術企業中、長期研究開發計劃可以成為眾多的生產型企業所依托的支點。
2加強對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和項目研究評價
研究開發型企業要加大對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這種投入可以從兩個方麵得到回報:一是研究開發成果實現商品化生產後的高附加值;二是研究開發成果申請專利以後所形成的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在研究開發型企業中是一項很重要的資產構成,並且可以使企業處於獨占性。所以,工業發達國家的研究開發型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一般都占企業銷售額的10%左右,最高的達到了20%。這麼高的投入一定會有比投入更高的回報才能使其作出如此決策。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至少有一次技術創新的經驗,否則成不了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應該很好利用自己的經驗,同時廣泛吸收世界各國成功的經驗,大膽增加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
研究開發型企業增加研究開發費用的投入,其依據除了企業的中、長期研究開發計劃之外,還要依據企業自身對研究開發項目的可行性評價。研究開發型企業的經營重點一在研究,二在開發(即R&D)。所以,企業要有對研究開發項目的評價能力,並且形成企業內部的研究開發評價係統。這個係統包括承擔研究開發的技術部門、技術情報資料部門、成本核算部門、製造生產部門、市場營銷和市場調查部門。
對研究開發項目的評價是決定研究開發經費和製定企業中、長期研究開發計劃的基礎,非常重要,它不是研究開發型企業臨時性的工作,而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從這點看,研究開發型企業又有點像科研機構,但它又不是科研機構,科研機構以發現科學真理、證實科學發現的可應用性為目的。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研究開發型企業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經營形態了。
3研究開發經營管理中的產品低價原則和產品成本遞減原則
不管什麼經營形態的企業,都要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研究開發型企業的研究開發成果雖然可以具有壟斷性,如果不掌握產品低價原則和產品成本遞減原則,企業同樣不可能有競爭力。
產品進入市場以後的競爭,不僅是質量即技術水平的競爭,還有售價的競爭。所以,新產品開發不僅要考慮技術的先進性,還要考慮消費者所能接受的價格。在考慮價格原則時,還不能以某一國或某一地區的消費能力為標準,要考慮進入國際市場所能接受的價格。
新產品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初起期、高峰期、衰退期。新產品在初起期和高峰期可能在市場上獲得企業預期的價格,但到了衰退期,如果再維持原價格就很難占有市場。因此,研究開發要考慮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不斷改進產品的設計,使其性能更完善,生產成本更低。當今的科技發展就是這樣一種不斷變革的趨勢。微電腦在國際市場上,功能不斷完善和提高,而價格卻在不斷下降,這是一個極為明顯的例子。高新技術企業要以變應變,不斷革新才能出奇製勝。
4研究開發過程中的合理化管理原則
從事研究開發是以企業的科技人員為主的,研究開發是一種創造性勞動,我們既要要求科技人員嚴格遵循研究開發計劃的日程,按時拿出研究開發成果,但是又不能采取組織車間生產的辦法來管理研究開發。
科技人員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運用邏輯思維,同時還要運用形象思維。由於科技人員的勞動是高度的智力勞動,加之各人有不同的思維習慣,有的人思路往往不是在上班的時間內被開啟的,許多好的設計思維是在上班時間以外的場合產生的。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要充分注意到這一特點,應當以科研機構的管理方式,亦即采取較為彈性的、靈活的方式來管理,以便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潛能,使他們的創造性得到更大發揮。
研究開發過程中的合理化,要重視技術情報資料的提供和檢索,特別是要查閱專利文獻。充分利用專利文獻檢索,可以知道要研究開發的項目是否已經有人申請專利,如果已經有了注冊專利,自然沒有再去開發的必要。如果沒有注冊專利也要詳細了解國際上對這一項目的研究開發動態。當研究開發項目取得成功以後,是否申請專利注冊也有合理化的問題。處於競爭性較強的項目,或者無法保密的項目,要盡快申請專利注冊,麵對保密性較強的項目,則不必急於申請專利注冊,因為經營注冊的專利,都要申報其技術創新的關鍵所在才能獲得批準,而任何專利文獻都可以啟迪他人的思路,並作出更大的或更高水平的創新。
5人才聚集原則
在研究開發過程中,要聚集起各類人才,除了以科技人員為主以外,還要吸收生產管理人才、成本核算人才、材料供應部門以及市場營銷和市場調查部門的人才。
特別是市場營銷和市場調查的人才,他們提供的市場信息對科技人員至關重要。比如說。對於產品的外觀設計和功能,市場營銷和市場調查人員是最為了解的,他們的意見對新產品打入市場並提高市場占有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國外的研究開發型企業來看,從事研究開發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至少占企業職工總數的20%以上,有的則達到了50%。在研究開發型企業中,研究開發部門是屬企業最高領導者管理和協調的一個最重要的部門,是全部經營管理的核心。由於生產製造可以擴散給生產型企業,生產管理已經不是重要部門。可以這樣說,研究開發型企業重在抓首尾,即研究開發和市場營銷。所以,研究開發型企業必然要與生產型企業建立起密切的協作關係,而生產型企業也會主動要求依托研究開發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