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人部十九(2 / 3)

魏繁欽愁思賦曰:何旻秋之慘淒,處閑夜而懷愁,潛白日於玄陰,翳朗月於重幽,零雨濛其迅集,潢淹汩以橫流,聽峻階之回霤,心沉切以增憂,嗟王事之靡盬,士感時而情悲,原出身以徇役,式簡書以忘歸,時陟岵以旋顧,涕漸纓而鮮晞,聽鳴鶴之哀音,知我行之多違,悵俯仰而自憐,誌荒悃而摧威,聊弦歌以厲誌,勉奉職於閨闈。

又弭愁賦曰:傷有閑之淑女,采薜荔於朝陽,露素質之皎皎,綰玄發以流光,結翠葉於珠簪,擢丹華於綠房,點圜的之熒熒,暎雙輔而相望,襲遊閑之妓服,褥阿縠之桂裳,紉畹蘭於纓佩,動晻曖以遺芳,既容冶而多好,且妍惠之纖微,顧見予之獨立,知我情之思歸,鳴環瑱以回眄,若欲進而行遲,眷紅顏之曄曄,何的皪之少群,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從景炎而猗靡,粲綿邈以繽紛,時了眇以含笑,收婉媚以愁人。

梁簡文帝序愁賦曰:情無所治,誌無所求,不懷傷而忽恨,無驚猜而自愁,玩飛花之入戶,看斜暉之度寮,雖複玉觴浮碗,趙瑟含嬌,未足以袪斯耿,句有脫文 。息此長謠。

【文】魏陳王曹植釋愁文曰:予以愁慘,行吟路邊,形容枯悴,憂心如焚,有玄虛先生見而問之曰:子將何疾,以至於斯,答曰:吾所病者愁也,先生曰:愁是何物,而能病子乎,答曰:愁之為物,惟惚惟怳,不召自來,推之弗往,尋之不知其際,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長夜,或群或黨,去來無方,亂我精爽,其來也難進,其去也易追,臨餐困於哽咽,煩冤毒於酸嘶,加之以粉飾不澤,飲之以兼肴不肥,溫之以火石不消,摩之以神膏不稀,受之以巧笑不悅,樂之以絲竹增悲,醫和絕思而無措,先生豈能為我蓍龜乎,先生作色而言曰:予徒辯子之愁形,未知子愁所由生,吾獨為子言其發矣,今大道既隱,子生末季,沉溺流俗,眩惑名位,濯纓彈冠,諮諏榮貴,坐不安席,食不終味,遑遑汲汲,或慘或悴,所鬻者名,所拘者利,良由華薄,凋損正氣,吾將贈子以無為之藥,給子以澹泊之湯,刺子以玄虛之針,灸子以淳樸之方,安子以恢廓之宇,坐子以寂寞之床,使王喬與之本集作子。攜手而遊,黃公與子詠歌而行,莊生為子具養神之饌,老聃為子致愛性之方,趣遐路以棲跡,乘輕雲以高翔,於是精駭意散,改心回趣,原納至言,仰崇玄度,眾愁忽然,不辭而去。

《說文》曰:泣,無聲出涕也。

《禮記》曰:高子皋執親之喪,泣血三年,未嚐見齒,君子以為難矣。

又曰: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矣。

《左傳》曰: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於其宮側,振萬焉,夫人聞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今令尹不尋諸仇讎,而於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

又曰:叔孫婼聘於宋,宋公與宴,子按子上當脫昭字。飲酒樂,宋公使昭子右坐,語相泣,樂祁左,退而告人曰:今茲君與叔孫,其皆死乎,吾聞之,哀而樂,樂而哀,皆喪心也,何以能久。

《國語》曰:叔向見司馬侯之子,撫而泣之曰:自其父死也,吾蔑與比而事君也,昔者其父始之,我終之,我始之,夫子終之。

《屍子》曰:曾子每讀喪禮,泣霑襟,已具孝篇。

又曰:費子陽謂子思曰:吾念周室將滅,涕泣不可禁也,子思曰:然,今以一人之身,憂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憂河水濁,而以泣清之也。

《呂氏春秋》曰:吳起治西門之外,王錯譖之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吳起至於岸門,止車而望西河,泣數行而下。

《楚漢春秋》曰:呂後欲為惠帝高墳,使從未央宮坐而見之,東陽侯垂泣曰:陛下日夜見惠帝塚,悲哀流涕無已,是傷生也,臣竊哀之,太後乃止。

《史記》曰:箕子過故殷墟,鹹生禾黍,箕子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為近婦人,乃作麥秀之詩,以歌詠之,殷民皆流涕,具麥篇。

又曰:荊軻與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漸離共荊軻相和而歌於市中,相樂,已而相泣,傍若無人。

又曰:漢高欲自擊陳豨,蒯成侯周緤泣曰:始秦攻破天下,未嚐自行,今上自行,是為無人可使者乎。

又曰:戚姬愛幸,生趙王如意,常從之關東,日夜啼泣,欲立如意為太子。

又曰:竇皇後兄長君,弟曰廣國,年五歲時,家貧,為人所略,賣之長安,聞竇後新立,廣國上書自陳,後召見,具言其故,後持之而泣,侍禦左右,皆伏地泣。

《說苑》曰:雍門周以琴見孟嚐君,君曰:先生鼓琴,亦能令人悲乎,周曰:夫千秋萬歲之後,高台既已壞,曲池即以塹,墳墓既已下,嬰兒豎子樵采者,躑躅其足,而歌其上曰:夫以孟嚐君貴尊,乃若是乎,於是孟嚐君泫然涕泣曰:令文立若破國亡邑之人,具琴篇。

又曰:聖人於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令滿堂飲酒,有一人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又曰:禹出見辜人,問而泣之,左右問其故,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為心,今吾為君,百姓皆以其心為心,是以痛之。

《新序》曰:周舍事趙簡子,居無幾何,周舍死,後與諸大夫飲酒酣,簡子泣曰: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眾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愕愕,自周舍死,吾未嚐聞吾罪也,吾國幾亡乎,是以垂泣。

《漢書》曰:高祖破黥布軍還,過沛,置酒沛宮,上慷慨傷懷,泣數行下,具懷舊篇。

《東觀漢記》曰:更始害齊武王,光武飲食語笑如平常,獨居,□不禦酒肉,枕席有涕泣處。

又曰:來歙蓋延攻公孫述,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歙未死,馳告蓋延,延見歙,悲哀不能仰視,歙叱曰:欲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

《論衡》曰: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泣涕於途者,或問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

又曰:蘇秦張儀,學縱橫之術於鬼穀先生,先生曰:能說我泣出,則能分天皇之地,秦說鬼穀先生,先生泣霑襟。

《汝南先賢傳》曰:蔡順母畏雷,後母卒,每有震,順輒圜塚泣曰:順在此。

邴原傳曰:原年五六歲,過書舍而泣,師曰:何泣,原曰:孤者易傷感,夫書者皆有父母也,心原其得書,故惻然涕零也,師哀原而為之泣曰:欲之可書,須費也,《太平禦覽》六百十一作不之求費也,此有脫文。

《後漢書》曰:張奐與張公超書曰:下筆愴恨,泣先言泯。

《吳錄》曰:孟宗為驃騎朱據軍吏,將母在營,既不得誌 。又夜雨屋漏,因起涕泣以謝母,母曰:但當勉之,何足泣也。

《襄陽耆舊記》曰:羊公與鄒閏甫登峴山,垂泣曰: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登此遠望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不可得知,念此令人悲傷。

《晉陽秋》曰:司馬文王問劉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也,郤正見禪曰:若王後問,宜泣以對,會王複問,禪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眼,王曰:何以似郤正語耶,禪驚視曰:如尊命。

《尚書洪範》曰:六極,四曰貧。

《禮記》:子路曰:傷哉貧,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槨,稱其財,之謂禮。

又曰: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竇。

《論語》曰:子曰: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又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鄭玄曰:縕,絮也,《毛詩》曰:出自北門,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又曰:小東大東,杼柚其空,注曰:謂無貨,唯絲麻,今盡不作也。

《家語》曰:端木賜結駟連騎,以從原憲,憲居蓬蒿中,並日而食,子貢曰:甚矣子之病也,憲曰:予貧也,非病也。

《國語》曰:叔向見韓宣子,宣子憂貧,叔向賀之,宣子曰:吾有卿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對曰: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諸侯親之,戎翟懷之,以正晉國,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脩其德也,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脩,而患貨之不足,將吊不暇,何賀之有。

呂悅按當作忱。《字林》曰:窶,貧空也。

《方言》曰:南楚人貧,衣被醜敝,謂之須捷,捷謂俾遲。或謂之褸裂,褸,衣壞,具音 。或謂之藍縷,《左傳》曰:蓽輅藍縷為貧也。

《晏子》曰: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不飽,晏子亦不飽,使者反之,公曰:晏子如此貧乎,使致千金,以奉賓客。

《列子》曰:凡為名者必廉,廉斯貧,為名者必讓,讓斯賤,《莊子》曰:原憲處魯,居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木為樞而甕牖,上漏下濕,匡坐而弦歌,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憲杖藜應門,子貢曰:先生病也,憲應之曰:憲聞無財之謂貧,學而不能行之謂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退,有愧色。

又曰:孔子謂顏回曰:家貧居卑,胡不仕乎,對曰:不原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餰鬻,郭內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可以自娛,所學夫子者,足以自樂也,回不原仕,夫子愀然變色曰:美哉。

又曰: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河侯曰:我將得邑金,貸子三百金,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顧視車轍,有鮒魚焉,問之曰: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將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焉作色曰:吾得升鬥之水為活爾,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魚之肆。

又曰:子輿與子桑友,而霖雨十日,子輿曰:子桑殆病矣,裹飯而往食之,子桑若歌若哭,鼓琴曰:父母豈欲吾貧哉,天地豈私貧吾哉,求其為之者不得也。

《孫卿子》曰:子夏貧若懸鶉,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吾不複見。

又曰:仁義之於人也,譬之若貨財粟米之於家也,多有之者富,少有之者貧,至無有者窮。

《呂氏春秋》曰:世皆以珠玉為寶,寶愈多而民愈貧,失其所寶也。

《戰國策》曰:齊人有馮暖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嚐君,原寄食門下。

《史記》曰: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家貧,無以自通,乃常獨早夜掃齊相門外,相舍人怪而以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原見相君無因,故為子掃門,欲求見,於是舍人見勃,曹參因以為舍人。

又曰:東郭先生久待詔公車,貧困饑乏寒,衣敝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無下,足盡以踐地,道中人笑之。

又曰:甘茂亡秦奔齊,逢蘇代,代為齊使於秦,茂曰:臣得罪於秦,懼而逃,無所容跡,臣聞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有餘,子可分我餘光,無損子之明,今臣困,原以餘光振之。

又曰:楚相孫叔敖死,謂其子曰:我死,汝必貧困,可見優孟,已具諷篇。

《漢書》曰:朱買臣,家貧好書,不治產業,妻求去,買臣笑曰:我五十當貴,今已四十餘,妻曰:如公子等,終當餓死,買臣不能留,即聽之。

又曰:酈食其,好讀書,家貧落魄,無衣食產業,為裏監門,然縣中賢豪不敢役,皆為之狂生。

又曰:王章,字仲卿,為諸生,學長安,獨與妻居,病疾無被,臥牛衣中,與妻訣,涕泣,其妻嗬怒之曰:仲卿,京師尊貴在朝廷人,誰逾仲卿者,今病疾困厄,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

謝承《後漢書》曰:王充,字仲任,少孤,家貧無書,常遊洛陽市肆,閱所賣書,具雜文部讀書。

《續漢書》曰:王苑,字孫仲,安貧,茅屋蓬戶,藜藿不饜。

又曰:範丹,桓帝時,以丹為萊蕪長,不到官,遭黨人禁錮,結草室居,歌之曰:甑中生塵範史雲,釜中生魚範萊蕪。

範曄《漢書》曰:李元,《太平禦覽》四百八十四作充。字大遜,陳留人,事母至孝,家貧,兄弟六人,同衣出入。

《三輔決錄》曰:弟《太平禦覽》四百八十五作第。

五頡,字子陵,倫小子,洛陽無主人,鄉裏無田宅,寄上禦覽作止。靈台中,或十日不炊。

又曰:孫晨,字元公,家貧不仕,生居城中,織箕為業,明詩書,為郡功曹,冬月無被,有槁一束,暮臥中,旦收之。

先賢行狀曰:胡定,字元安,至行絕人,在喪,雉兔遊其庭,時雪霜滿其室,縣令遣戶曹掾,排雪問定,定已絕穀,妻子皆臥在床,令即遣掾,以乾糧就遺之,定乃受半。

魚豢魏書《太平禦覽》四百八十四作略 。曰:楊師,禦覽作沛。前後宰城守,不以私計介意,故身退之後,家無餘財,蝸牛廬居其中,妻子凍餓。

《魏略》曰:裴潛每之官,不將妻子,妻子貧乏,織荊芘以自供,群弟之田廬,常步行,家人小大,或並日而食。

《楚辭》曰:坎壈兮貧士失耳楚辭九辯作職。而誌不平,《六韜》曰:成王問太公,貧富豈有命乎,將理不得其意,太公曰:盜在其室,計之不熟,一盜收種不時,二盜取得無能,三盜養女太多,四盜其《太平禦覽》四百八十五作棄。事就酒,五盜衣服過度。

顏延之庭誥曰:富則盛,貧則病,甚矣,不唯形色粗黶,或亦神心沮喪,非但交友疏棄,必有家人訟誤,非廣絜深識者,何能不交移其植,故欲蠲憂患,莫若懷古之意,當自同古,見深則憂淺,識遠則患浮,昔有琴歌於編蓬之中,用此道也。

【詩】晉張望詩曰:荒墟人跡希,隱僻閭鄰闊,葦籬自朽損,毀屋正寥豁,炎夏無完絺,玄冬無暖褐,四體困寒暑,六時疲饑渴,營生生愈瘁,愁來不可割。

晉江逌詩曰:蓽門不啟扇,環堵蒙蒿榛,空瓢覆壁下,箄上自生塵,出問誰氏子,憊哉一何貧。

宋陶潛貧士詩曰:萬族各有讬,孤雲獨無依,曖曖虛中滅,何時見餘暉。

又詩曰: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好爵吾弗營,厚饋吾不酬,一旦壽命盡,蔽覆乃不周,豈不知其極,非道固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