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人部十一
行旅
《爾雅》曰:征,邁,行也。
《易》曰:天行健。
又曰: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又曰:利有攸往。
《毛詩》曰:周大夫行役,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彷徨而不忍去。
又曰: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又曰:周公東征,三年而歸。
又曰: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濛。
又曰: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又曰: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又曰:行道遲遲,中心有違。
《尚書》曰:歲二月,東巡狩,至於岱宗,五月,南巡狩,至於南嶽,八月,西巡狩,至於西嶽,十有一月,北巡狩,至於北嶽。
《左氏傳》曰:不有居者,誰守社稷,不有行者,許扞牧圉。
又曰:先王卜征五年,歲襲其祥,祥習乃行。
又曰:行李之往來,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
又曰: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勳焉,禮也。
又曰:君行師從,卿行旅從。
又曰: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將皆必有車轍馬跡焉。
《禮記》曰:行則有隨,立則有序,行而無隨,則亂於行。
《莊子》曰:黃帝將見大隗於具茨之山,方明為馭,昌??參乘,於襄城之野,七聖皆迷,適遇牧馬童子,問塗焉。
又曰:黃帝遊乎赤水之池,登於昆侖之丘。
又曰:適百裏者宿糧,適千裏者,三月聚糧。
《家語》曰:齊人歸女樂,魯君觀之,三日不朝,孔子遂行。
《穆天子傳》曰:天子北征,絕漳水,西征,賓於王母,天子觴西王母瑤池之上。
《史記》曰: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山行乘轝,史記夏本紀作□。泥行乘橇,陸行乘車,水行乘舟。
又曰: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喜與老子俱之流沙之西。
又曰:秦始皇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浮江,下觀丹陽,至錢唐,臨浙江,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傍海,北至琅邪,《漢書》曰:武帝行幸雍,遂北出蕭關,曆獨鹿鳴澤,自代而還。
又曰:行幸至甘泉宮,賓禮外國客。
又,行幸東海,獲赤雁。
又,武帝南巡,至盛唐,祀虞帝於九疑,祭天柱山,自尋陽浮江,斬蛟江中,遂北至琅邪,傍海而還,所過名山大川。
又曰:張騫為郎,募使月支,匈奴留之十餘年,騫持漢節不失,西走大宛,抵康居,傳至大月支王,從月支,至大夏,窮河源,廣地萬裏,九譯致殊俗,威德遍於四海。
【詩】古詩曰:驅車遠行役,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魏文帝詩曰: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佯,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鬱鬱多愁思,綿綿思故鄉,原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
又於明津作詩曰:遙遙山上亭,皎皎雲間星,遠望使心懷,遊子戀所生,驅車出北門,遙望河陽城。
魏陳王曹植雜詩曰:悠悠遠行客,去家千餘裏,出亦無所之,入亦無所止,浮雲翳日光,悲風動地起。
又曰:遊魚潛淥水,翔鸞薄天飛,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稀。
魏阮瑀詩曰:臨川多悲風,秋日苦清涼,客子易為戚,感此用哀傷,攬衣起躑躅,上觀心與房,三星守故次,明月未收光,雞鳴當何時,朝晨尚未央,還坐長歎息,憂憂安可忘。
又曰:我行自凜秋,季冬乃來歸,置酒高堂上,友朋集光輝,念當複離別,涉路險且夷,思慮益惆悵,淚下霑裳衣。
晉王讚詩曰: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昔往倉庚鳴,今來蟋蟀吟,人情懷舊鄉,客鳥思故林。
晉張協詩曰:述職投邊城,羈束戎旅間,下車如昨日,望舒三五圓,流波戀舊浦,行雲思故山。
晉陸機赴洛詩曰:總轡登長路,嗚咽辭密親,借問子何為,世網嬰我身,永歎遵北渚,遺思結南津。
又曰:遠遊越山川,山川脩且廣,振策陟崇丘,按轡遵平莽,夕息抱景寐,朝徂銜思往。
又屍鄉亭詩曰:東遊觀鞏洛,逍遙丘墓間,秋草蔓長柯,寒木入雲煙,發軫有夙晏,息駕無愚賢。
晉湛方生帆入南湖詩曰:彭蠡紀三江,廬嶽主眾阜,白沙淨川路,青鬆蔚岩首,此水何時流,此山何時有,人運互推遷,茲器獨長久,悠悠宇宙中,古今迭先後。
又還都帆詩曰:高嶽萬丈峻,長湖千裏清,白沙窮年絜,林鬆冬夏青,水無暫停流,木有千載貞,寤言賦新詩,忽忘羈客情。
晉成公綏詩曰:洋洋熊耳流,巍巍伊闕山,高岡碣崔嵬,雙阜夾長川,素石何磷磷,水禽浮翩翩,遠涉許穎路,顧思邈綿綿,鬱陶懷所親,引領情緬然。
宋陶潛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作詩曰: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詩書敦宿好,園林無俗情,叩枻新秋月,臨流別友生,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宋謝靈運入東道路詩曰:整駕辭金門,命旅惟詰朝,懷居顧歸雲,指塗溯行飆,屬值清明節,榮華感和韶,陵隰繁綠杞,墟囿粲紅桃,鷕鷕翬方雊,纖纖麥垂苗,隱軫邑裏密,緬邈江海遼,滿目皆古事,心賞貴所高,魯連謝千金,延州權去朝,行路既經見,原言寄吟謠。
又之郡發都詩曰:述職期蘭署,理棹變金素,秋岸沉夕陰,火昊團朝露,辛苦誰為情,遊子值頹暮,生幸休明時,親蒙英達顧,空班趙氏聖,《文選 》二十六作璧。徒乖魏王瓠,從來漸二紀,始得傍歸路,將窮山海跡,永絕賞心悟。
又發石首城詩曰:白珪尚可磨,斯言以為緇,雖抱中孚爻,猶勞貝錦詩,寸心若不亮,微命察如絲,日月垂光景,成貸遂兼茲,出宿薄京畿,晨裝摶曾颸,重經平生別,再與朋知辭,故山日已遠,風波豈還時,遙遙萬裏帆,茫茫終何之,欽聖若旦暮,懷賢亦淒其,皎皎明發心,不為歲寒欺。
又七裏瀨詩曰:孤客傷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淺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又初往新安桐廬口詩曰:感節良已深,懷古亦雲思,不有千裏棹,孰申百代意,既及冷風善。又即秋水泱,江山共開曠,雲日相照媚,景夕群物清,對玩鹹可憙。
又夜發石關亭詩曰:隨山逾千裏,浮溪將十夕,鳥歸息舟楫,星闌命行役,亭亭曉月映,泠泠朝露滴。
又彭蠡口詩曰:春晚綠野秀,岩高白雲屯,千念集日夜,萬感盈朝昏,攀崖照石鏡,牽葉入鬆門。
又初發入南城詩曰:弄波不輟手,玩景豈停目,雖未登雲峰,且以歡水宿。
又往臨川郡發石頭城詩曰:越海陵三山,遊湘曆九疑,欽聖若旦暮,懷賢亦淒其。
宋顏延之北使至洛詩曰:振楫發吳州,秣馬陵楚山,塗出梁宋郊,道由周鄭間,前登陽城路,旦夕望三川,伊洛絕津濟,台館無尺椽,宮階多巢穴,城闕生雲煙。
宋鮑昭還都道中詩曰: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蘆洲,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侵星赴早路,畢景逐前儔,發艫眺淮甸,掩泣望荊州,絕目盡平原,時見遠煙浮。
又從臨海王西鎮發新亭詩曰:客行有苦樂,但問客何行,攀龍不待翼,附驥絕塵冥,梁珪分楚牧,羽鷁指全荊,狐兔懷窟誌,犬馬戀主情。
又登黃鵠圻詩曰:適郢無東轅,過夏有西浮,三崖隱丹隥,九派引蒼流,淚竹感湘別,荊珠懷漢遊。
又還都在路詩曰:夕聽江上波,遠極千裏目,寒煙警窮蹊,爽氣起喬木。
又至竹裏詩曰:衤複澗隱鬆聲,重崖伏雲色,君子樹令名,細人效命力,不見長波水,清濁俱不息。
又齊劉繪入琵琶峽望積布磯詩曰:江山信多美,此地最為神,以茲峰石麗,重在芳樹春,照爛虹蜺雜,交錯錦繡陳,卻瞻了非向,前觀已複新,翠微上虧景,青莎下拂津。
齊謝朓和劉繪琵琶峽望積布磯詩曰:昔餘侍君子,曆此遊荊漢,山川隔舊賞,朋僚多雨散,惆悵懷昔踐,仿像得殊觀,赬紫共彬駮,雲錦相淩亂。
晚登三山望京邑詩曰: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又休沐重還道中詩曰:還邛歌賦似,休汝車騎非,霸池不可別,伊川難重違,汀葭稍靡靡,江葉複依依,田鵠遠相叫,沙鴇《文選》二十七作鴇。忽爭飛,雲端楚山見,林表吳岫微,歲華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齊孔稚珪旦發青林曰:孤征越清江,遊子悲路長,二旬倏已滿,三千眇未央,草雜今古色,岩留冬夏霜,寄懷中山舊,舉酒莫相忘。
齊劉瑱上湘度琵琶磯詩曰:茲山挺異萼,孤起秀雲中,陂池激楚浪,紛糾絕宛風,煙峰晦如晝,寒水清若空,頡頏鷗舞白,流亂葉飛紅。
梁簡文帝經琵琶峽詩曰:百嶺相迂蔽,千崖共隱天,橫峰時礙水,斜岸或通川。
梁孝元帝經巴陵行部伍詩曰:涉江望行旅,金鉦間采遊,水際含天色,虹光入浪浮,柳條恒拂岸,花氣盡燻舟,叢林多故社,單戍有危樓。
梁範雲述行詩曰:振策出燕代,驅車背朔並,翩翩朱蓋轉,蕭蕭良馬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