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人部十
言誌
《尚書》曰:詩言誌。
《禮記》:誌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樂亦至焉。
《毛詩序》曰:詩者,誌之所之也,在心為誌,發言為詩。
《論語》曰:顏回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誌,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弊之而無憾,顏回曰:原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原聞子之誌,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又,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又曰: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又,子路曾晢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原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原為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誌也。
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家語 》,孔子北遊,登於農山之上,子路子貢顏回侍側,孔子四望,喟然而歎曰:於斯致思,無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其誌,吾將擇焉,子路進曰:原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鍾鼓之音,上振於天,旌旗繽紛,下蟠於地,由當一隊而敵之,搴旗執馘,唯由能之,使夫二子從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貢曰:賜原使齊楚合戰,兩壘相當,旗鼓相望,埃塵連接,捉刃交兵,賜著縞衣白冠,陳說其間,推論利害,二國釋患,唯賜能之,使夫二子從我焉,夫子曰:辯哉,顏回曰:回聞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以類異也,回原得明王聖主而相之,敷其五教,遵之禮樂,使城郭不脩,溝洫不越,鑄兵刃為農器,放牛馬於原藪,室家無怨曠之思,千載無戰鬥之患,則由無所施其勇,而賜無所用其辯矣,夫子懍然曰:美哉德也,不傷財,不害民,不繁辭,則顏氏之子有焉。
孝經鉤命決曰:孔子曰:吾誌在春秋,行在孝經,以春秋屬商,以孝經屬參。
《史記 》:陳涉嚐與人傭耕,輟耕於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之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乎,涉太息曰:嗟乎,燕雀焉知鴻鵠之誌哉。
漢楊雄自敘曰:雄為人簡易佚宕,默而好深湛之思,清淨無為,少嗜欲,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不修廉隅,以儌名當世,無擔石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聖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東觀漢記,初光武適新野,聞陰後美,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甚盛,因歎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後《漢書》:馬少遊謂其從兄援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禦款段馬,守墳墓,鄉裏稱善人,斯可矣。
又,馮衍有大誌,不戚戚於貧賤,常慷慨歎曰:衍少事名賢,經曆顯位,懷金垂紫,竭節奉使,不求苟得,常有淩雲之誌,三公之貴,千金之富,不得其原,不□□於懷,貧而不衰,賤而不恨,年雖疲曳,猶庶幾名賢之風,修道德於幽冥之路,以終身名,為後世法。
又,班超,字仲叔,家貧,傭書以供養,久乃投筆而歎曰: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又,梁竦,字敬叔,自負其才,鬱鬱不得其意,登山遠望,歎息曰:大丈夫生當封侯,死當廟食,如不然,閑居足以養誌,詩書足以自娛,州郡之職,但勞人耳。
又,仲長統,字公理,常欲卜居清曠,以樂其誌,曰:濯清水,追涼風,釣遊鯉,弋高鴻,不受當世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則可以淩雲霄,出宇宙之外矣。
張璠漢紀,孔融拜太中大夫,雖居家失勢,賓客日滿其門,愛才樂士,常若不足,每歎曰:坐上賓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
吳書,鄭泉,博學有奇姿,而性嗜酒,閑居,每日原得美酒滿五百斛舡,以四時甘肥置兩頭,反覆沒飲之,憊即住而啖肴膳,酒有升鬥減,隨即益之,不亦快乎。
晉中興書,畢卓為吏部郎中,常謂人曰: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柏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詩】魏陳思王曹植詩曰:慶雲未時興,雲龍潛作魚,神鸞失其儔,還從燕雀居。
晉阮籍詠懷詩曰:天地煙煴,元精代序,清陽曜靈,和氣容與,於赫帝朝,伊衡作輔,才非允文,器非經武,適彼沅湘,讬介漁父,優哉遊哉,爰居爰處。
又曰:月明星稀,天高地寒,嘯歌傷懷,獨寤寐言,臨觴拊膺,對食忘餐,世無萱草,令我哀歎。
又曰:河上有丈人,緯蕭棄明珠,甘彼藜藿食,樂是蓬蒿廬,豈效繽紛子,良馬騁輕輿,朝生衢路傍,夕瘞橫街隅,歌笑不終宴,俯仰複欷歔,鑒茲二三者,憤懣從此舒。
又,幽蘭不可佩,朱草為誰榮,脩竹隱山陰,射幹臨增城。
又曰:駕言發魏都,南向望吹台,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曲未終,秦兵複已來。
又曰:木槿榮丘墓,煌煌有光色,白日頹林中,翩翩零路側,蟋蟀吟戶牖,蟪蛄鳴荊棘,蜉蝣原三朝,采采循羽翼。
又,一日複一日,一夕複一晨,容色改平常,精魂自飄淪,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情人,對酒不能言,淒愴懷酸辛。
又曰:鴻鵠相隨飛,隨飛適荒裔,雙翮淩長風,須臾萬裏逝,朝餐琅玕實,夕宿丹山際,讬身青雲中,網羅不能製,豈與鄉曲士,攜手共言誓。
又曰:□鳩飛桑榆,海鳥運天池,豈不識宏大,羽翼不相宜,招搖安可翔,不若棲樹枝,下集蓬蒿間,上遊園囿籬,但爾亦自足,用子為追隨。
又曰: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又曰: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春秋非有讬,富貴焉常保,清露被皋蘭,凝霜霑野草。
又曰:平生少年時,輕薄好弦歌,西遊鹹陽中,趙李相經過,娛樂未終極,白日忽蹉跎,驅馬複來歸,反顧望三河,黃金百鎰盡,資用常苦多,北臨太行道,失路將如何。
又曰: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寒風振山岡,玄雲起重陰,鳴雁飛南征,鶗窸發哀音,素質遊商聲,淒愴傷我心。
又曰:昔年十四五,誌尚好書詩,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丘墓蔽山岡,萬世同一時,千秋百歲後,榮名安所之。
又曰: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淥水揚洪波,曠野渀茫茫。
又曰:寧與燕雀翔,不隨黃鵠飛,黃鵠遊四海,中路將安歸。
又曰:北裏多奇舞,濮上有微音,輕薄閑遊子,俯仰乍浮沉,焉見王子喬,乘雲翔鄧林,獨有延年術,可用慰我心。
又曰: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朝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又曰: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衿,孤鴻號外野,翔鳥歸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晉傅玄雜詩曰:閑夜微風起,明月照高台,清響呼不應,玄景招不來,廚人進藿茹,有酒不盈杯,安貧福所與,富貴為禍媒,金玉雖高堂,於我賤蒿萊。
晉張翰詩曰:暮春和氣應,白日照園林,青條若總翠,黃花如散金,榮與壯俱去,賤與老相尋。
又,東鄰有一樹,三紀裁可拱,無花複無實,亭亭雲中竦,隙禽不為巢,短翮莫肯任。
又,忽有一飛鳥,五色雜英華,一鳴眾鳥至,再鳴眾鳥羅,長鳴搖羽翼,百鳥互相和。
晉張協詩,瓴甋誇璵璠,魚目笑明月,不見郢中歌,能否居然別,陽春無和者,巴人皆下節。
又曰:此鄉非吾地,此郭非吾城,折衝樽俎間,製勝在兩楹,巧遲不足稱,拙速乃垂名。
宋謝靈運憶山中詩曰:采菱調易急,江南歌不緩,楚人心昔絕,越客腸今斷,斷絕雖殊念,俱為歸慮款。
又詩,韓亡子房奮,秦帝魯連恥,本自江海人,忠義感君子。
宋謝惠連詩,夕坐苦多慮,行歌踐閨中,房櫳引傾月,步簷結春風。
宋鮑昭雜詩,十五諷詩書,篇翰靡不通,弱冠參多士,飛步遊春宮,側睹君子論,預見古人風,兩說窮舌端,五車摧筆鋒,羞當白璧貺,恥受聊城功,晚節從世務,乘鄣遠和戎,解珮襲犀渠,卷帙奉盧弓,始原力不及,安知命不終。
齊謝朓冬緒羈懷詩曰:去國懷丘園,入遠滯城闕,寒燈耿宵夢,清鏡悲曉發,風草不留霜,冰池共如月。
梁江淹效阮公詩曰:歲暮多懷傷,中夕弄清琴,戾戾曙風急,團團明月陰,愁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誰謂人道曠,憂慨自相尋,寧知霜雪後,獨見竹柏心。
又曰:十五學詩書,顏華常美好,不逐世間人,鬥雞東郊道,富貴如浮雲,金玉不為寶,一旦鶗窸鳴,嚴霜被勁草,誌氣多感失,泣下霑懷抱。
又曰:夕雲映西山,蟋蟀吟桑梓,零落被百草,秋風吹桃李,君子懷苦心,感慨不能止,駕言遠行遊,驅馬清河涘,寒暑更進退,金石有終始,光色俯仰間,英豔難久恃。
梁吳均詠懷詩曰:仆本報恩人,走馬救東秦,黃龍暗迢遞,青泥寒苦辛,野戰劍鋒盡,攻城才智貧,唯餘一死在,留持贈主人。
又曰:元淑勢位卑,長卿宦情寡,二頃且營田,三錢聊飲馬,懸風白雲上,掛月青山下,心中欲有言,未得忘言者。
周庾信詠懷詩曰:步兵未飲酒,中散未彈琴,蕭索無真氣,昏昏有欲心,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風雲能變色,鬆竹且悲喑,由來不得意,何必往長岑。
又曰:無悶無不悶,有待何可待,昏昏如坐霧,漫漫疑行海,千年水未清,一代人先改,昔說東陵侯,唯見瓜園在。
又曰:疇昔國士遇,生平知己恩,直言殊可吐,寧知炭欲吞,一顧重尺璧,千金輕一言,悲傷劉孺子,淒愴史皇孫,無因同武騎,歸守灞陵園。
又曰:周王逢鄭忿,楚後值秦冤,梯衝已鶴列,冀馬忽雲屯,武安簷瓦振,昆陽猛獸奔,流星夕照境,烽火夜燒原,古獄饒冤氣,空亭多枉魂,天道或可問,微子不忍言。
又曰:蕭條亭鄣遠,淒愴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隋顏之推古意詩曰:十五好詩書,二十彈冠仕,楚王賜顏色,出入章華裏,作賦淩屈原,讀書誇左史,數從明月宴,或侍朝雲祀,登山摘紫芝,泛江采綠芷,歌舞未終曲,風塵闇天起,吳師破九龍,秦兵割千裏,狐兔穴宗廟,霜露霑朝市,璧入邯鄲宮,劍去襄城水,不獲殉陵墓,獨生良足恥,憫憫思舊都,惻惻懷君子,白發闚明鏡,憂傷沒餘齒。
又曰:寶珠出東國,美玉產南荊,隨侯曜我色,卞氏飛吾聲,已加明稱物,複飾夜光名,驪龍旦夕駭,白虹朝暮生,華彩燭兼乘,價直距連城,常悲黃雀起,每畏靈蛟迎,千刃安可舍,一毀難複營,昔為時所重,今為時所輕,原與濁泥會,思將垢石並,歸真川嶽下,抱潤潛其榮。
【賦】後漢馮衍顯誌賦曰:馮子以大人之德,不碌碌如玉,硌硌如石,風興雲蒸,一龍一蛇,合道翱翔,與時變化,夫豈守一節哉,上隴阪,騰高岡,遊精宇宙,流目八紘,眇然有思淩雲之意,乃作賦自廣,命篇曰顯誌雲,開歲發春,百卉含英,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發軫新豐兮,徘徊鎬京,淩飛廉而太息,登平陽而懷傷,悲世俗之險阨,哀好惡之無常,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波而飛揚,陟九嵕而臨□□截嶭,聽涇渭之波聲,歲忽忽而日邁兮,壽冉冉而不與,恥功業之無成兮,赴原野而窮處,陟隴山以逾望,眇然覽於八荒,風波飄其並興兮,情惆悵而增傷。覽天地之幽奧兮,統萬物之維綱,究陰陽之變化兮,昭五德之精光,高吾冠之岌岌兮,長吾珮之洋洋,飲六醴之清液,食五芝之茂英,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聃之貴榮玄,德與道其孰能寶,名與身其孰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