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長期服用可引起高血鉀,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及血鉀偏高者禁用。
本品的不良反應還有惡心、嘔吐、頭暈、腹瀉、頭痛等。
阿米洛利
【拉丁名】
Amiloride
【別名】
氨氯吡咪
【作用和用途】
作用與氨苯蝶啶相似,為目前保鉀利尿藥中作用最強的藥物。本品一般與氫氯噻嗪和利尿酸等利尿藥合用,而不單獨服用。
【用法】
1日10~20mg,分2~3次服。
【副作用與注意事項】
與氨苯蝶啶同。
乙酰唑胺
Acetazolamide
別名:醋氮酰胺、醋唑磺胺、代冒克
【作用與用途】
本品是一種碳酸酐酶抑製劑,能抑製眼中內睫狀體的碳酸酐酯酶,使HCO3-合成減少,使房水的生成減少。
臨床用於降低眼內壓、治療青光眼。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0.125~0.2g,一日2~3次。
坎利酸鉀
【拉丁名】
CanrenoatePotassium
【別名】
索體舒通
【作用和用途】
作與參見螺內酯,用於治療心衰水腫和肝硬變腹水。
【用法】
靜注:200~400mg/日,分2~3次。
【副作用】
參見螺內酯。
坎利酮
【拉丁名】
Canrenone
【作用和用途】
參見坎利酸鉀
【用法】
口服50~200mg/日,1次或分3次服用。
【副作用】
參見螺內酯
雙氯非那胺
【拉丁名】
Diclofenamide
【別名】
雙氯磺酰胺
【作用和用途】
參見乙酰唑胺,但作用較之緩慢、持久。
主要用於治療青光眼,尤適用於對乙酰唑胺有耐藥性的患者。
【用法】
開始時每次100~200mg,12小時用1次,維持量為25~50mg/次,每日25~150mg。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長期服用,可引起低鉀血症。
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其他不良反應還有:眩暈、厭食、惡心、嗜睡、手足麻木感等。
二磺法胺
【拉丁名】
Disulfamide
【別名】
甲磺酰胺
【作用和用途】
參見乙酰唑胺
【用法】
口服100~400mg/日,分次服。
【副作用】
同乙酰唑胺。
依索唑胺
【拉丁名】
Ethoxzolamide
【別名】
乙氧唑磺胺
【作用和用途】
參見乙酰唑胺。
【用法】
每日62.5~250mg,1次服或分次服。宜間斷給藥。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不宜作為嚴重心衰的早期利尿。
醋甲唑胺
【拉丁名】
Methazolamide
【別名】
甲氮酰胺。
【作用和用途】
參見乙酰唑胺
【用法】
每次50~100mg,1日2~3次。
【副作用】
參見乙酰唑胺。
四、滲透性利尿藥:
甘露醇
【拉丁名】
Mannitol
【作用和用途】
作用原理見本節總論,靜注後10~20分鍾顯效。
用於治療腦水腫和青光眼,及急性腎功衰的預防。【用法】
靜滴,20%溶液250~500ml/次。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活動性顱內出血者禁用,心功能不全者,尿閉者禁用。
山梨醇
【拉丁名】
Sorbitol
【作用和用途】
參見甘露醇。
【用法】
靜滴25%溶液250~500ml/次,治療腦水腫時,每隔6~12小時重複注射1次。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參見甘露醇。
尿素
【拉丁名】
Urea
【作用和用途】
同甘露醇。其高滲液用於腦水腫、腦疝、青光眼等。
【用法】
靜注或快速靜滴:每次0.5~1g/kg,於20~30分鍾內滴完。12小時後可重複給藥,可連用1~3天。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腎功能不全、嚴重休克、明顯脫水者、活動性顱內出血者、血內氮質積留過多者忌用。
五、治療尿崩症用藥:
尿崩停
【作用和用途】
其主要成分為抗利尿素(加壓素)。用於治療尿崩症。
【用法】
每次30~40mg,倒在紙上,卷成紙卷,壓住左鼻孔,將紙卷插在右鼻孔內,輕輕將藥粉吸入鼻腔內。作用時間為6~8小時,作用消失後再繼續吸入。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呼吸道和副鼻竇疾患、哮喘患者禁用。並注意吸收不宜過猛,過深。
鞣酸加壓素注射液
【拉丁名】
InjectionVasopressinTannate
【別名】
長效尿崩停注射液
【作用和用途】
本品維持時間較長。用於治療尿崩症。
【用法】
深部肌注:0.2~1ml,或遵醫囑。
【副作用及注意事項】
冠狀動脈疾病、動脈硬化,心力衰竭患者及孕婦禁用。
調節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用藥
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是人體細胞進行正常新陳代謝所必需的條件,也是維持人體生命和各髒器生理功能所必要的條件。在因疾病、創傷、感染或其它物理化學因素而造成平衡失調時,除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外,還應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