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工業(2 / 3)

2.狠抓技術改造。歸口管理後,始終把技術改造作為大事來抓。為使技術改造有計劃、按程序地進行,一開始就製定了《海帶製碘工業技術措施費使用管理辦法》和《海帶製碘工業技術改造項目竣工驗收試行辦法》,並在製定規劃的基礎上,分別聘請了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對一些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和審查,使技術改造項目工藝先進、科學合理。同時,把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企業的技術改造結合起來,組織了赴美國、日本考察小組,先後引進了壓榨、烘幹、捏合、造粒、整粒、過濾、錘磨、吸料、粉碎、多級篩等設備137台(套),改善了重點製碘廠的技術裝備狀況,有的已組織消化、吸收。從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六年,國家對33個製碘企業進行了程度不同的技術改造,投入資金和無息貸款共約6000萬元。

3.安排科研攻關。由有關科研所和高等院校以及部分製碘企業承擔了碘、醇、膠基礎理論研究、生產工藝、設備、新產品開發和推廣應用等方麵的課題共18大項、100多個題目,有些課題已經取得比較滿意的結果。例如,在生產工藝方麵,中國科學院海洋所的褐藻膠前處理工藝、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甘露醇多級套泡工藝、水產供銷總公司組織攻關的溶氣發泡工藝,都通過了鑒定,並在一部分工廠中采用。青島海洋化工廠、溫州助劑廠、惠安製碘廠也分別摸索了褐藻膠銅、鐵、鉀、銨、鎂等鹽類生產工藝。在新產品開發方麵,山東海洋學院研製的PSS已投入生產,並在南斯拉夫第15屆國際博覽會上獲發明獎金牌。上海水產學院的糖果米紙、福建水產研究所的人造海蟄皮,也都有產品上市。此外,還有褐藻膠果子凍、人造葡萄珠以及其他一些在食用方麵的延伸產品,已推廣到全國各地,受到消費者的歡迎。褐藻膠作餌料粘合劑先沉後浮,二十四小時不鬆散,殘餌撈出曬幹後還可再次使用。用褐藻膠作藥用膠囊,也有良好效果。在褐藻膠生產設備的研製方麵,上海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試製的螺旋壓榨機、烘幹機、造粒機已有70多台投產,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果,開創了國產機生產褐藻膠的新局麵。

4.組織技術交流,開辟銷售市場。為提高褐藻膠的使用價值,擴大應用途徑,溝通產銷雙方的聯係,農牧漁業部水產局和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分別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考察了挪威、日本、美國、西德、瑞士、法國等褐藻膠生產廠家,訪問用戶,使企業了解國際市場,主動根據用戶要求調整生產工藝和產品規格。同時,又邀請了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日本海藻方麵專家來華為製碘企業和國內食品、醫藥、造紙、電焊條、鑄造、化工等行業工程技術人員講學和進行技術交流;編印《褐藻膠國外研究文摘彙編》、《海藻化學工業資料彙編》等資料共150多萬字。各級主管部門和製碘廠也認真收集國內外信息,研究市場動態,召開國內用戶座談會,根據他們的需要,研製各種適用產品的配方,逐步改變原來隻能提供褐藻膠單一品種的被動局麵。一九八五年元月,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會長杜子端主持,中國食協、輕工業部、商業部、農牧漁業部4個部門聯合召開的《全國食用褐藻酸鈉應用技術交流交易會》是一次規模和影響相當大的會議。會後在各地食品工業協會的支持配合下,多次組織了推廣應用小分隊到大、中城市宣傳推廣褐藻酸鈉應用技術,上門服務。為擴大宣傳效果,專門拍攝了3部反映褐藻膠在各個領域應用狀況的電影。對褐藻膠所具有的低熱、無毒、能降低血糖、血脂、減肥和阻止有害金屬、放射性元素進入人體等性質及特殊功能進行大力宣傳。褐藻膠的應用範圍已擴大到包括食品、醫藥部門在內的許多行業,如除人們所熟知的掛麵、麵包、冰淇淋等品種中應用外,在液體飲料(如果汁汽水、啤酒)、糖果(巧克力、水晶軟糖)、果醬以及魚蝦餌料中也得到應用。一些添加褐藻膠製成的仿生模擬食品,如人造葡萄珠、人造蜇皮、人造海參、人造魚籽、人造鬆花蛋、人造桂圓、人造魚翅,以及果汁甜凍、咖喱粉、布丁粉、蠶豆羊羹和具有療效保健作用的降糖素、排鉛奶粉等新型食品都已經或即將投放市場。各地廣泛加工的生、熟調味海帶絲、快餐湯料,很受消費者歡迎。一九八五年末,全國海帶絲加工能力已近萬噸。安徽省食品發酵研究所研製出用海帶與一些藥物食品配伍而成的愛思昆布糕、晶、飴及多種海帶絲很有特色。廣東南澳縣飲料廠製成海藻晶、海帶晶、海蘿晶,被批準注冊為中國第一家海藻飲料廠。由於大力開展推廣應用工作,褐藻膠的銷售狀況大為改觀。

5.審時度勢,調整工作方針。為了加強管理,每年召開一次全國製碘企業和主管部門參加的工作會議,研究行業發展中的問題,及時調整方針,采取相應措施。接管的第一年,針對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矛盾,明確了“碘膠並重,以膠促碘”的指導方針,並統一規定了褐藻膠的最低銷售價,製止了當時各廠依靠補貼人為削價傾銷的混亂局麵。接著取消了補貼中的大鍋飯,將原來按碘補貼的辦法改變為區別膠的不同用途給予不同的補貼,給企業一定的壓力和活力,當年就卸掉了膠、醇積壓的包袱,碘的產量比一九八一年增加33%。一九八三年根據國家對製碘行業限期扭虧的要求,製定了“提高質量,講求效益,碘、膠、醇全麵發展”的方針,明確用兩年時間,以提高產品質量、改變產品結構為中心,開展技術改造,並把使用技術改造費和取消財政補貼、扭虧為盈掛勾。一九八四年碘的產量達140噸,有20%的企業取消補貼仍有盈利。一九八五年,根據國內外市場變化情況,又將方針調整為“發展碘、控製膠、鞏固醇”,從根本上糾正了企業隻求擴大產量、依賴出口的狀況,及時引導企業集中精力抓好國內市場的銷售和推廣應用工作,使一九八六年內銷和出口相對平衡,增強了企業應變能力。一九八七年,全國海帶製碘工作會議著重研究了“七五”發展計劃的方針、目標和任務,在總結前些年工作的基礎上,認為“七五”期間的指導方針應是:“廣開膠、醇應用途徑,講質量,求效益,大力發展碘”。這是繼往開來,具有較長遠戰略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