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帶給中國的是一場災難,帶給戲曲藝術的同樣也是一場災難。這場災難性的運動使全國大多數劇團解散,許多戲曲演員遭到迫害,戲曲舞台出現一片蕭條景象。"樣板戲"就是在這種惡劣的政治氣候中炮製出來的。"樣板戲"最初是指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海港》、《沙家浜》和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及交響樂《沙家浜》,後來也包括70年代初江青指令編演的京劇《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杜鵑山》、《磐石灣》及鋼琴伴唱《紅燈記》、舞劇《沂蒙頌》、《草原兒女》、交響樂《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事實上,"樣板戲"並非無源之水,許多優秀劇目都是在前人編創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智取威虎山》和《奇襲白虎團》是1964年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前後創作的。《沙家浜》是從1963年10月著手,根據滬劇《蘆蕩火種》移植的。《紅燈記》是根據同名滬劇移植的。《海港》是1964年初根據淮劇《海港的早晨》移植的。這幾部戲的原作為京劇的移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江青染指後也主要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進行創作。但江青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把這些勞動成果據為己有,並且把原來的編創者打成"反革命"。江青一夥借助"樣板戲"扶搖直上,江青本人竟被奉為"京劇革命的旗手"。他們借助"樣板戲"在為自己謀得政治利益的同時,還打擊、迫害與他們的思想相左的人和劇目。1966年11月28日的群眾大會上,陳伯達講話大力稱頌江青領導的文藝革命"給京劇、芭蕾舞劇、交響音樂等以新的生命,不但在內容上是新的,而且在形式上也有很大的變革"。並把"革命文藝方針"與"同反動派、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的鬥爭聯係起來。1967年5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1964年江青在晉劇現代戲觀摩會上的講話《談京劇革命》。1967年5月23日,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期間,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等八個樣板戲同時在北京舞台上演。5月31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京劇《智取威虎山》劇本,並發表社論《革命文藝的優秀樣板》。《文藝革命》發表《江青同誌對京劇紅燈記的指示》。1967年7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首都批判資產階級權威聯絡委員會題為《京劇舞台上的一場大搏鬥--徹底清算黨內最大走資派夥同彭真、周揚破壞京劇革命的罪行》的文章。1967年10月20日,紅衛兵《戲劇戰報》記者發表《跟著江青同誌,大鬧京劇革命》。1968年,上海交響樂團指揮陸洪恩被公審,其中一條罪狀是"反對革命樣板戲"。1969年9月30日,《紅旗》雜誌第10期發表文章,提出"學習革命樣板戲,保衛革命樣板戲"的口號。1969年10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哲平《學習革命樣板戲,保衛革命樣板戲》的文章。1970年9月,北京電影製片廠率先推出了全國第一部樣板戲電影《智取威虎山》。此後不久,"樣板戲"電影《紅燈記》、《龍江頌》、《沙家浜》、《海港》、《杜鵑山》、《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等陸續拍成。1970年12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群眾文藝是一條重要戰線》,指出群眾文藝的中心內容是學習樣板戲和宣傳樣板戲。1971年6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長纓《英雄壯美,銀幕生輝--讚革命現代京劇沙家浜彩色影片》。1973年7月28日,江青、張春橋、姚文元審查湘劇電影《園丁之歌》後,該劇被扣上"否定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等罪名。1974年1月,《紅旗》雜誌發表初瀾《中國革命曆史的壯麗畫卷--談革命樣板戲的成就和意義》。1974年1月23日至2月18日,國務院文化組舉辦的華北地區文藝調演在北京舉行,晉劇《三上桃峰》被打為"大毒草"。2月29日,初瀾在《人民日報》發表《評晉劇三上桃峰》,說該劇是"反革命的修正主義文藝黑線的回潮"。1974年7月,初瀾在《紅旗》雜誌第7期發表《京劇革命十年》,認為"過去的十年,可以說是無產階級文藝的創業期"。
左”傾錯誤的泛濫與“樣板戲”(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