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更年期女性生活要有張有弛

隨著社會的進步,女性在體驗到種種與男性比肩所帶來的成就感的同時,也承受著這個充滿競爭的高速發展的社會給她們帶來的壓力。以下是自我“減壓”定律,希望各位女性朋友能通過這些方法擁有一個輕鬆的心情。

學會舉重若輕 人到中年,工作上和生活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專家建議,在這種情況下,中年女性應學會“舉重若輕”,自己給自己減壓。對工作應以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千萬不要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人們常說“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這話並非沒有道理。實際上,時時刻刻都掛念著工作並非一種理性的負責任的態度。因為從客觀上講,人所能承受的壓力畢竟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光敬業還不行,還應學會如何在保持身心健康的情況下更好地敬業。此外,中年女性對兒女的事情要放得下,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從某種意義上講,當兒女成年後,你放手得越早,他們和你也就能越早獲益。

擁有平和的心態 人生如果真是一帆風順,那麼我們的生活是否也將缺少很多挑戰和樂趣呢?話雖如此,每當生活中出現變故時,我們還是會忍不住緊張,擔心結果不如我們預先的期望。俗語“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雖有些宿命論的色彩,但是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對於無法預知結果、又不可能影響其發展的事情,我們與其戰戰兢兢、坐立不安,還不如保持平和的心態,安心地等待結果的到來。而對於那些生活中必須擔負的責任,我們則應該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去應對,避免內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比如,有的職業女性在忙於上班和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照顧家裏長期臥床不起的老人,這樣的事一天兩天可以,但要長期堅持下來,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對老人的孝心了。從護理長期臥床不起的病人角度來講,護理工作本身並不會給女性帶來太大的困難,她們感到的壓力往往是心理上的。因此,能夠時刻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泰然處之,對於女性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學會“訴苦” 在遇到壓力、遭受挫折時,向親人和朋友傾訴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減負方式,可以使自己的精神放鬆。

8.以樂觀積極的心態迎接改變

人的身心必須被看作一個整體。所謂“思慮傷心,怒氣傷肝”,思慮與怒氣就是負麵情緒,會危害身體健康。所以,女性除了要保養好身體外,也必須保健自己的心理。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正麵思考,保持快樂心情。

擁有樂觀積極的心態 快樂和痛苦的感覺都是會加倍的,以負麵甚至逃避的心態迎接更年期的人,自然更容易感到更年期的痛苦難耐。應嚐試著曬曬太陽、散散步,或轉換心情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麵。相信隻要能以積極的態度麵對,心情煩悶時就去找宣泄的出口,感到身體不適就尋求改善的方法,就一定可以樂觀應對更年期。

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憤怒、焦慮、嫉妒、懷疑等負麵情緒會給人很大的壓力,削弱人體的免疫力,降低人體原本擁有的自愈力。過多的壓力還會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液循環惡化,是形成血管阻塞的原因。如果能將這些負麵情緒轉化成正麵思考,心裏充滿快樂,凡事都能抱著感恩的心態,就可以促使大腦分泌出一種叫“腦啡肽”的激素,它能提高免疫力,使血液循環變得順暢。

要讓身體發揮原有的自愈力,強健的心理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們平時就要鍛煉自己的心理健康,遇到不如意的事或發覺自己情緒低落時,要趕快轉變思考方式,往積極的方麵去想,而正麵思考的最具體表現就是常懷有“感恩的心”。

受到他人的恩惠而感謝對方是很自然的事。我們每一個人都因受到自然和動植物的恩惠,才能自由地呼吸空氣,獲得水分和食物。即使看似負麵的事情,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成了值得感謝的事。比如生病是不舒服的事,但是如果采用正麵思考的話,可以把它當成是身體發出的信號,是為了讓人及時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更好地對待自己。一旦放寬心情,就會覺得整個身心都變得快樂起來。

不過分追求完美 要放鬆心情,除了懷有感恩的心之外,還有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不過分追求完美,既不要對別人期望過高也不要自責。

有些人做事要求盡善盡美,往往因生活中的小事而怨天尤人;有些人給自己定的目標太高,一旦無法實現就懷疑自己的能力,整日情緒低落。

更年期女性應該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如果能做到既不對自己的處境憤恨不平、過分苛求,也不對他人期望過高、焦躁不耐,盡量做到心平氣和地對待生活中的各種境遇,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那麼對於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都有莫大的益處。

增加生活內容和樂趣 更年期女性應該及早為未來做好精神與生活的準備,趁兒女成長獨立的時候,試著實現一些年輕時想完成而沒能完成的理想,為自己創造一連串的新挑戰,使生活裏洋溢著希望與興奮,那些更年期的陰霾與不適當然也就一掃而空了!

即使之前沒有規劃也不要緊,拿出一張紙,列出你最想做的10件事,逐一去實踐、檢查是否已經達到這些目標,未完成的事項則要排出時間表,努力去實觀夢想。這些目標可以是年輕時想做卻沒有時間做的事情,比如旅遊、欣賞藝術、學習外語等,它們能給生活帶來無窮的情趣。有一些女性則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和公益組織,加入服務大眾的義工行列,給別人帶來益處。“助人為快樂之本”,當沉浸在快樂的工作中時,不僅能忘卻煩惱,還能深深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家人的關心和理解 家人的理解對更年期女性擺脫情緒障礙是非常關鍵的。丈夫要認識到更年期是女性的必經階段,是暫時的,在這一階段妻子更需要體貼、安慰和支持。在家庭生活中,丈夫可以主動分擔家務,教育兒女,減少妻子的家庭負擔,讓她感受到自己的關懷。平時也要多與妻子溝通交流,引導她的情緒往積極正麵的方向發展,從不良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兒女也要給予媽媽關懷和理解,比如經常陪她去鍛煉身體、欣賞藝術,主動幫她做點兒事,傾聽她的訴說,並用幽默樂觀的話語給予回應,當然要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積極向上的態度,這樣能夠增添生活的樂趣。

9.以平衡的心態順利度過更年期

心理平衡是保證身體健康的一大基石,也是女性健康安全地度過更年期的秘訣。

我們知道,更年期是女性的“多事之秋”。臨近或進入更年期後,許多女性會由於身體的不適導致性格發生大的變化,使精神壓力過於沉重,而精神壓力大又反過來加重了更年期的各種症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所以,保持心態的穩定最重要。

怎麼才能使自己保持穩定的心態呢?那就要正確對待更年期,正確對待自己。我們要正確認識更年期隻是人生道路上必經的一個階段,並不是什麼大病。要調整心態,正確認識自己,不要覺得自己到了更年期就老了,沒有魅力了,沒用了,生命已經快到盡頭了。其實,好多人是過了更年期後才有一番作為的。所以,一個人有用沒用與更年期沒有必然的聯係,關鍵是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合理地給自己定位。

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積極、樂觀地看待人和事,另一種則是悲觀地麵對一切。麵對更年期,我們要采取樂觀的態度,不要害怕,也不要焦慮,要積極地、有準備地從現實上和精神上去迎接它,多學一些保健知識,積極地配合醫生用藥。還要注意鍛煉身體,此外,可以在社會上多做一些事情,多工作、多交往,既發揮餘熱,又增強自信。

10.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平衡法

更年期女性要保持青春不老,就必須心理平衡,保持心理健康。美國心理衛生學會提出的心理平衡要訣如下。

不對自己過分苛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非能力所及,於是終日鬱鬱不得誌,認為自己太不幸;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對自己吹毛求疵,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的往往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並不斷有新目標出現,多成功,多滿意,自然會心情舒暢。

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比如妻子希望丈夫出人頭地,父母望子成龍,一旦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便會大感失望。其實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與缺點,隻要努力就行,不要期望值過高。

疏導自己的憤怒情緒 遇到不快的事時,應把憤怒發泄於其他方麵,如打球和唱歌。可以學習“阿Q精神”,將唱歌當咒罵、抱著笑罵由人的態度,憤怒情緒自然拋至九霄雲外,這樣可以避免在勃然大怒時失態,導致錯上加錯,影響心理健康。

偶爾也要屈服 人生會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或令人不愉快的人,隻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小處有時亦無須過分堅持,退一步海闊天空,大可減少自己的煩惱。適當屈服和失敗一樣也是勝利。

善於向人傾訴煩惱 把所有的抑鬱埋藏在心裏,隻會令自己鬱鬱寡歡。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告訴給你的知己好友,心情會頓感輕鬆,既可以說出心裏話,又可以聽聽別人的勸說。

多為別人做點事 幫助別人不僅可使自己忘卻煩惱,還可以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和心理的滿足感。

不要負擔太重 在一定時間內隻做一件事。有專家發現,造成憂鬱、精神崩潰等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壓力太大。要減少自己的精神負擔,不應同時做兩件以上的事情,應一件一件事完成,以免使自己心力交瘁。

不要處處與人競爭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以他人作為競爭對象,事事與他人爭高低,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與人之間應該以和為貴,你不把對方看成對手,對方也不一定與你為敵,和睦相處,共同進步,有利團結和緩解精神壓力。和諧相處,大家都是贏家。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樹敵人,心境自然會變得平靜。

營養調節心理 應做到平衡膳食,營養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動物脂肪。尤其應堅持戒煙,少飲酒。吸煙易致動脈硬化,損害中樞神經係統,影響智力,縮短壽命,易致癌症;大量飲酒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色彩感覺模糊,觸覺不良,思考和判斷力下降,記憶力發生障礙。

善於合理用腦,保護腦健康 中年人責任重、操心多,容易造成用腦過度,因此要善於合理用腦。應采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工作方法,處理好各種矛盾;不持久地用腦,使大腦工作和休息符合生理規律;有收有放,不要事事用腦;適當睡眠,增加集體活動,則有利健腦。應適當參加學習和社會公益活動,使大腦不斷接受新事物的刺激,得到鍛煉,防止腦早衰,並跟上現代社會的步伐。

生活多樣化,不斷學習新知識 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和社會工作,可以豐富、充實生活,這對心理調節十分重要。妥善安排生活,避免生活單調。應保持與社會的接觸,接受來自社會環境的壓力,學習新知識,刺激大腦活動,保持腦力活動的能力,避免智力衰退,這對促進老年人心情愉快、精神健康極為重要。

有明顯症狀應及時就醫 更年期女性還易發生軀體疾病。若出現明顯症狀應及時就醫,以防因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適當服用藥物,以減緩性激素衰退的速度和減輕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中老年人要正確對待疾病和人生,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不可因病、因老而產生悲觀情緒。對患疾病既不悲觀,也不輕視,要正確對待,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