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 拆線後的幾天內,避免做下蹲用力動作,防止會陰切口裂開。
191.產褥期的產婦內分泌係統有哪些變化
孕期腦垂體前葉、甲狀腺及腎上腺增大並發生一係列內分泌改變,於產褥期逐漸恢複正常。雌激素及孕激素水平急劇下降,至產後1周時降至未孕時水平;胎盤泌乳素於產後3~6小時已不能測出;垂體泌乳素在哺乳的產婦產後數日降至60ng/ml(吸吮乳汁時該值增高),非哺乳產婦則降至20ng/ml。非哺乳產婦一般於產後6~8周月經複潮,平均產後10周左右恢複排卵。哺乳產婦,月經推延複潮,甚至在哺乳期間月經不來潮,平均產後4~6個月恢複排卵。
192.產褥期產婦為何出汗多
產後大量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妊娠期,為了滿足胎兒生長及發育的需求,孕婦的循環血量較妊娠前增加了10%左右。同時,伴有激素水平的升高,物質及能量代謝的增快,使大量的水分和鈉鹽滯留下來,以適應妊娠後的身體狀態。但是,分娩後,因代謝水平和內分泌活動顯著降低,機體不再需要過多的循環血量,瀦留的鈉鹽和水分會通過汗液及尿液的形式排出體外,使身體恢複至孕前狀態,這樣才能減輕心髒的負擔,有利於身體全麵恢複,所以產後會出汗多。
193.產褥期發熱的原因?如何處理
產褥期間出現發熱,除產褥感染,還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較常見的如乳腺炎、泌尿係統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產褥中暑等。
(1)乳腺炎引起的發熱:如果發熱在產後3~10天,乳房有紅腫熱痛,並且有硬結,疼痛明顯,則可能是急性乳腺炎引起的發熱。除了抗感染治療外,也可采用中醫對乳房腫痛部位用中藥敷貼的方法,必要時要進行手術切開引流。
(2)泌尿係統感染:如果產婦發熱伴有小便頻繁、小便時疼痛等症狀,可能是產褥期尿路感染。泌尿係統感染經過合理治療及臥床休息,3~5天後體溫即可降至正常,也可采用抗生素及中藥治療。
(3)上呼吸道感染:如果除發熱外,常伴有鼻塞、咽喉腫痛、咳嗽或呼吸困難等症狀,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這可能是由於分娩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或產後著涼引起。發熱嚴重的話,也可導致肺炎,應予及時治療。
(4)產褥中暑發熱:天氣炎熱時,如果產婦居室不開窗、不通風、不吹電扇、不用空調,可引起產婦發熱無汗、頭痛、頭暈、嘔吐等症狀,應考慮可能是產褥期中暑。如確診是產褥中暑,可立即采取室內通風、地上灑涼水及采取一些其他降溫措施,如用濕毛巾或酒精擦浴,輕者體溫很快即可下降,並感到舒服;病情較重或已出現昏迷時,可很快危及產婦的生命,應一邊治療,一邊送往醫院搶救。
194.產褥期產婦腹壁有哪些變化
妊娠期出現的下腹正中線色素沉著,在產褥期逐漸消退。初產婦腹壁紫紅色妊娠紋變成銀白色妊娠紋。腹壁皮膚受妊娠子宮增大的影響,部分彈性纖維斷裂,腹直肌呈不同程度分離,產後腹壁明顯鬆弛。腹壁緊張度需在產後6~8周恢複。
195.剖宮產後如何正確使用收腹帶
剖宮產的產婦,橫切口術後20~30天可使用腹帶,如果過早使用腹帶由於力作用的方向不一樣,傷口容易裂開;如為豎切口,可在術後立即使用,這樣不但有利於恢複形體,還可通過局部縮緊壓迫,防止切口滲血。腸蠕動恢複後,收腹帶還可以起到保護切口,減輕腹部疼痛的作用,便於產婦下床活動,也有利於子宮的複原。在腹部拆線後,收腹帶對傷口也有屏障作用。不過,腹帶不宜長期使用,一般隻能在術後7天內使用。之後,產婦可進行健身操鍛煉,以幫助體形的恢複。
196.產褥期產婦的眼部如何護理
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的調查,我國孕婦幾乎100%缺鈣,產後鈣質更易大量丟失,易導致腰酸、背痛、關節痛,更易出現牙齒鬆動、視力減弱。產後及時補鈣能減少這些症狀出現,應經常吃些動物的肝、蜂蜜、黃綠色蔬菜,因為這些食物中都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B2 。
197.產後傷口的護理要點
產後傷口包括自然產傷口、剖腹傷口。促進傷口複原8原則:保持傷口清潔幹燥;溫水坐浴;避免瘢痕產生 ;注重營養攝取;適度運動;身體清潔;勿提重物;性生活勿急躁。
會陰切開傷口和剖腹傷口的照顧原則大致相同,但因部位不同,所以在促進傷口複原時就必須運用不同的技巧。
198.產後會陰切口如何護理
首先,保持會陰部清潔:每天要用溫開水衝洗2次;每次便後要用消毒棉擦拭外陰,大便後應由前向後擦拭,還須再次衝洗;勤換衛生護墊,避免濕透後浸濕傷口。其次,防止會陰切口裂開,避免傷口發生血腫,避免會陰切口感染。
199.如何預防產後腰背酸痛
避免或減輕腰背痛可采取以下方法:按摩、熱敷疼痛的部位,或洗熱水澡;平時注意腰背、腹部的保暖;喂奶時,背部和肘部都墊上枕頭,不盤腿坐;平時抱嬰兒時,讓嬰兒叉開雙腿坐在骨盆上,減輕腰部的負擔;適當地控製體重,不宜過早穿高跟鞋,避免增加脊柱壓力而引起腰背痛;做一些加強腰背肌和腹肌的運動或體操,通過增加腰部的穩定性來減輕疼痛症狀。
200.產後盡早下床活動的意義
由於分娩時產婦很疲勞,產後24小時內需要臥床休息,但第2天就可起床做適當的活動,行會陰側切術或剖宮產的產婦也應盡早離床活動,但應以不感到疲勞為宜,這樣有助於產婦體力的恢複,能促進子宮收縮複舊及惡露的排出,促使其盡早排尿、排便,避免或減少靜脈血栓的形成,有利於盆底和腹肌張力的恢複。
201.為什麼產後早期產婦容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
妊娠期和產褥期均為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高危期,這是由於妊娠期血液凝固性增高的緣故。妊娠中晚期和產褥期時活動減少,臥床時間增加,容易造成血流緩慢,特別是下肢靜脈回流速度減慢,引起局部血液凝固性更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機會。
202.如何預防產後下肢靜脈血栓的產生
(1)產褥期注意多飲水,每日飲用6~8杯開水,以保持足夠血容量,避免血液黏度和凝固性增高。
(2)產後早期在床上進行下肢的主動或被動活動。
(3)有血栓傾向的產婦穿長筒彈力襪或綁上彈性繃帶,晚上取下,睡眠時適當墊高下肢,以利靜脈回流。
203.產褥期的休養條件
產褥期休養的房間不一定要大,但要安靜、清潔、通風。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避免產褥期感染的重要措施,要改變產後不刷牙、不洗澡、不梳頭等舊風俗習慣。但梳洗時也要有所注意,如洗澡盡量用淋浴,會陰傷口處不要用肥皂,空調和風不要直接對著吹,洗完頭要立刻用電風扇吹幹等。產褥期最好不要有頻繁的親友來探望,以免帶來各種病菌,不利於母子休養、恢複。
產褥期休養要做到動靜結合,合理安排。一般出院後兩周內應以躺著休息為主,第2周後若恢複情況良好便可下床做一般事情,第3周起大致可以恢複日常生活。還可在醫生指導下做做產褥體操,幫助身體複原。
204.產褥期產婦為何不宜睡太軟的床
卵巢於妊娠末期分泌第三種激素,稱鬆弛素。此物質有鬆弛生殖器官中各種韌帶與關節的作用,有利於分娩。由於鬆弛素的作用,產後的骨盆失去穩固性,睡太軟的彈簧床左右活動都有一定阻力,不利於病人翻身坐起。如欲急速起床或翻身,可引起骶髂關節錯縫、恥骨聯合分離等骨盆損傷。為此產後不宜睡太軟的床。
205.產褥期產婦應采取何種臥位
產婦如有會陰側切切口,產後早期應取健側臥位(即右側臥位,因會陰側切傷口一般在左側),這樣可以防止惡露或糞汙染側切傷口。產婦起床時不應過快過猛,防止腦缺血而摔倒。
206.產褥期產婦活動應注意哪些問題
產後體虛需要休息,但並不意味需長期臥床。產後活動好處多,隻要身體情況允許就應及早開始,但需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產婦出現發熱、出血、心髒病、高血壓、嚴重貧血、剖宮產等情況,需要限製活動或推遲下床活動時間。
(2)如果產婦會陰部無傷口,身體疲勞已經消失,產後12小時可以坐起來進餐、進水;24小時後可以起床活動;48小時可以下床做一些為嬰兒換尿布等輕微活動,每天走動2~3次。
(3)剖宮產的產婦隻要體力允許,在產後24小時應試著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避免發生腸粘連,或防止活動過少而導致下肢發生血栓性靜脈炎。
(4)產後1周可以做產後保健操,2~3周後可做一些較輕的家務活。
(5)如果一切情況都好,產後10天可開始做一些輕微家務,但忌久蹲或用力過猛,以免腹壓增高損傷生殖器官。可在醫生指導下開始做保健操。
(6)第一次下床活動時必須有人陪伴,以防體虛摔倒,並注意不要站立過久。
207.產褥期產婦休息的環境要求
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度、濕度變化,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設備,應做好適當的調整,室內溫度25~26℃,濕度50%~60%,穿著長袖、長褲、襪子,避免著涼、感冒,以免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208.產褥期的產婦如何洗澡
當產婦體力恢複得差不多,就可以開始洗澡,產婦應切忌盆浴,每次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5~10分鍾即可。淋浴時不要空腹,以防發生低血糖; 洗澡水溫宜保持在35~37℃,即使夏天也不可用較涼的水衝澡,以免惡露排出不暢,引起腹痛及日後月經不調、身痛等,用水不要過熱,以免全身皮膚血管過度充血,造成頭部供血不足而頭暈。此外,應注意浴室中的空氣流通,不要怕吹風而導致缺氧。
209.哪些方法可以促進產婦早期身體恢複
(1)吃好、休息好:分娩後應好好休息,休息充足,應吃營養高、熱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以促使身體迅速恢複及保證乳量充足。
(2)早下床活動:不僅有利於產後體力恢複、增加食欲,也有助於子宮收縮,促進惡露的排出及子宮複原。但應注意不要受涼並避免冷風直吹。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每天做一些簡單的鍛煉或產後體操,有利於恢複,並保持良好的體形。
(3)注意個人衛生:每天用溫開水或1∶5 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幹燥。產後要保持皮膚的清潔。洗澡以淋浴為宜;每天應刷牙1~2次,吃過東西後,用溫開水漱口。
(4)早哺乳:早哺乳有利於刺激乳汁的分泌;有利於促進子宮收縮、複原。哺乳前後,產婦要保持雙手的清潔以及乳頭、乳房的清潔衛生,防止發生乳腺感染和新生兒腸道感染。
(5)合理性生活:產後42天以內,絕對禁止性生活。性生活時一定要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
210.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產後頭痛?如何預防
產後失血過多,氣血不足,血不養腦,或體虛受寒,寒邪客腦,或瘀血入絡,阻滯腦絡而致。中醫學多從血虛、血瘀及寒邪來解釋產後頭痛的原因。
預防措施:
(1)產時需縮短產程,提高接產技術,防止分娩中失血過多。
(2)產後注意保暖,避風寒。
(3)產後注意起居調攝,愉悅心情,保持氣血流暢。
211.產後保健操的意義
(1)能促進腹壁、盆底肌肉張力的恢複及加強,防止尿失禁,膀胱直腸膨出及子宮脫垂,促使機體複原,保持健康體型。
(2)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性靜脈炎。
(3)促進腸蠕動,增進食欲和預防便秘。
212.產後應什麼時候複查身體
婦女在妊娠期間,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分娩後會逐漸恢複到孕前的狀態。正常情況下,產後42天除乳房外其他器官會恢複到孕前的狀態。因此,產婦應於產後6周(42天)到醫院做一次全麵的體檢,目的是檢查產後身體特別是生殖係統恢複的狀況,接受健康教育和避孕指導。
213.產後查體包括哪些內容
產後查體的主要內容包括:測量血壓,檢查子宮複舊及兩側附件的情況,腹部及會陰陰道傷口愈合情況,盆底肌肉的恢複情況及有無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乳腺及乳汁分泌量等,如有妊娠合並症者,還應進行一些其他必要的檢查,如妊娠高血壓疾病者要查尿蛋白及視力,貧血者要查血紅蛋白及紅細胞計數,有糖尿病者應查尿糖及血糖等。另外醫生會指導避孕。
五、孕產婦心理護理
214.何謂精神心理因素
分娩雖然是生理現象,但是對於產婦卻是一種持久而強烈的應激源。分娩應激既可以產生生理上的應激,也可以產生精神心理上的應激。由於對生產過程的擔心及不確定性,對待產環境的陌生,加之產房環境的嘈雜,產婦常常處於焦慮、不安和恐懼的精神心理狀態。這種精神心理的高應激狀態會使產婦的機體產生一係列變化,從而影響分娩過程。
215.精神心理因素如何影響分娩
產婦由於害怕和恐懼分娩,怕疼痛、出血、難產、胎兒性別不理想、胎兒畸形等致使臨產時情緒緊張、焦慮、恐懼的精神心理狀態。這種情緒改變會使機體產生一係列變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內氣體交換不足,致使子宮缺氧收縮乏力、宮口擴張緩慢,胎先露部下降受阻,產程延長,同時也促使產婦神經內分泌發生變化,交感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導致胎兒缺血缺氧,出現胎兒窘迫等。
216.孕婦有哪些心理反應
(1)驚訝和震驚:在妊娠初期,孕婦多會產生驚訝和震驚的反應。
(2)矛盾心理:在驚訝和震驚的同時,孕婦可能會出現愛恨交加的矛盾心理,尤其是原先未計劃生育的孕婦。但當孕婦自覺胎兒在腹中活動時多會改變這種態度。
(3)接受:隨著妊娠進展,尤其是胎動出現,孕婦真正感到了孩子的存在,開始計劃孩子的一切。妊娠晚期,因子宮明顯增大,生活不便,大多數孕婦都切盼分娩期的到來。
(4)情緒不穩定:孕婦的情緒波動起伏較大,可能是由於體內激素的作用。
(5)內省:妊娠期孕婦表現的專注於自己及身體狀況,這種專注使孕婦能計劃調節,以迎接新生兒的來臨。
217.妊娠期如何進行心理調節
(1)正確認識妊娠反應,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保持心理平衡。如果孕婦心理穩定,樂觀開朗,妊娠反應就不會那麼劇烈,或者一段時間之後,就逐漸減輕。
(2)堅持產前檢查,預先了解分娩過程。孕中期也可能會出現各種病理狀況,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貧血等,孕婦在這個階段應定期到醫院接受檢查,對分娩過程有更多的了解,就會減輕情緒上的焦慮不安。
(3)遇事保持豁達,當自己心理有不良情緒時,要向家人、醫生或朋友傾訴,讓心情逐漸開朗。孕婦也要自己進行調整,修養身心,學會自我調適。另外,丈夫和家人要以良好的情緒和積極的態度鼓勵和支持孕婦,幫助孕婦順利度過妊娠期。
218.如何針對孕婦的心理變化進行心理護理指導
(1)早期妊娠階段:心理反應強烈,尤其是初次妊娠者,此時要鼓勵孕婦表達自己的焦慮和恐懼。適時的向她們及家屬進行圍產期的健康宣教和生育知識方麵的指導,讓孕婦理解妊娠是個正常的生理過程,促使孕婦接受妊娠。
(2)中期妊娠階段:孕婦開始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過程感興趣。此時要指導她們觀看錄像、宣教圖片、孕育方麵資料,提供分娩及育兒常識。促進孕婦適應妊娠,及時避免或糾正異常情況的發生。
(3)晚期妊娠階段:此時孕婦迫切期待分娩及早終止妊娠,情緒反應大多是孕婦對胎兒及本人的擔心、憂慮和煩惱方麵。因此,需要對其複雜的心理狀態給予全麵準確的評估,安排發問及提供相互交往的機會。指導她們認識分娩的過程,使孕婦以最佳身心狀態迎接分娩。
219.臨產時產婦有哪些心理反應
(1)迫切心理——臨產時,由於陣發性子宮收縮疼痛,可促使產婦產生盡早結束分娩的迫切心理。
(2)煩躁心理——周圍產婦的呻吟,以及產婦對產房環境的陌生促使產婦產生煩躁的心理。整潔雅靜的環境,或自己愛人在身旁陪伴能使孕婦心情舒暢,有利妊娠。
(3)恐懼心理——不少孕婦由於缺乏分娩的生理常識,對分娩有程度不同的恐懼心理。
(4)憂愁心理——孕婦在生活、工作上遇到較大的困擾,或者發生了意外的不幸事件,都可使孕婦產前精神不振、憂愁、苦悶。這種消極的情緒可以影響順利分娩。
(5)焦慮心理——一般情況下,孕婦臨產前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緊張心理,此時她們非常希望能有來自醫護人員以及親人尤其是丈夫的鼓勵和支持。
220.如何對臨產產婦進行心理護理指導
(1)新入院的孕婦,因對醫院環境陌生及害怕難產等,而產生陌生和恐慌心理。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幫助其盡早適應環境。耐心做好思想工作,細心講解待產與分娩的有關知識,使她們增強對分娩的信心。
(2)臨產後因宮縮、胎兒下降等會引起陣發性腹痛、腰痛、肛門下墜感等一係列症狀,孕婦容易產生恐懼、孤獨感。在此期護理人員要針對其恐懼心理進行安慰及心理開導。有意識地與患者多交流,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時給予一些生活上的幫助,保持體力,才能保證胎兒的安全娩出。
(3)如遇特殊情況應及時報告大夫,針對情況及時處理,有分寸地向產婦說明情況,不要驚慌失措,要有條不紊地去處理,避免給產婦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負擔。
221.陪產的家屬如何給產婦以支持
(1)在醫生的指導下穿好手術服和鞋套,帶好帽子。信賴醫師並聽從其指示,絕不可因略知皮毛便隨意要求或插嘴。
(2)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進入分娩室,聽從醫護人員的指揮,站在產床孕婦頭一側。
(3)在分娩期間協助孕婦保持正確的分娩姿勢。
(4)宮縮間歇期及時幫產婦補充能量與水分。產婦疼痛難忍時,給予孕婦肢體按摩,多說些鼓勵話,給孕婦以支持。
(5)聽從助產士的指導,和產婦保持一致的呼吸步調,鼓勵她,幫助指導孕婦產程中的呼吸及用力。
(6)在生產過程中,由於產婦看不到胎兒狀況,應及時告訴產婦分娩狀況。如果孕婦有過激表現,家屬要表現出理解和忍讓,幫助孕婦度過難關。
222.產褥期產婦有哪些心理變化
產褥期產婦的心理是處於脆弱和不穩定狀態,分娩後,多數產婦感到心情舒暢,然而,具有內向型性格的產婦,其依賴性、被動性和缺乏信心較為明顯。其中部分產婦在產後可進一步發展成為產後鬱悶、焦慮等,即產後憂鬱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以哭泣、憂鬱和煩悶為主征的精神障礙。其原因可能與產後激素水平的變化有關。此外,過度緊張,身體疲憊,睡眠不足,缺少他人關懷和支持,也是導致產後憂鬱的重要原因。所以,心理上的護理,特別是丈夫、家庭的支持和關懷是最重要的。
223.如何對產婦進行產褥期的心理調適
產褥期的心理調試一般需要經曆三個周期。
(1)產後1~3天為依賴期,表現為產婦顯得被動,依賴性顯著增加。這時家人和醫護人員要主動的來滿足產婦的需要,如產後的生活護理,對孩子的關心、喂奶、沐浴等。
(2)產後3~14天依賴-獨立期,表現為產婦主動關心和參與護理孩子。此期因身體內分泌係統的急劇變化,產婦易出現產後壓抑或患精神抑鬱症。及時指導和幫助產婦,提供嬰兒喂養和護理知識,要求家人參與照顧,鼓勵產婦表達自己的情緒,多與他人交流等均可促其平穩應對壓抑狀態。
(3)產後2周到1個月為獨立期,此期產婦、家人、嬰兒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家庭係統,形成新的生活方式。此時產婦及其丈夫會承受更多的壓力,社會支持係統及醫護人員應繼續提供指導和必要的幫助。
224.產後會有哪些精神心理問題
在初為人母後的3個月最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特別是最初的幾周,產褥期睡眠不足、內分泌的不平衡和心理因素可能是誘發因素。產後精神心理問題主要包括:產後抑鬱症、產後精神病、內分泌紊亂、周期性的抑鬱和狂躁、類似的失調以及包括可導致神經衰弱的焦慮。
225.如何幫助產婦順利度過產後早期的心理依賴期
產婦產後應有一個安靜、舒適、生活方便的環境休養。丈夫和家人要多給予飲食、情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愛撫,尤其是丈夫在此期要多付出些,給妻子創造一個心情愉快、適應妻子機體恢複的環境。丈夫和家人多承擔一些照顧孩子的工作,讓經曆了分娩勞累的產婦能夠盡快恢複體力。醫護人員要多向產婦及家屬宣傳新生兒的護理知識,使產婦做到心中有數,不會出現焦慮和煩躁的心情。
226.什麼是產後沮喪,有哪些表現
產後沮喪一般發生在產後第3天到第1周,多半是因為產後休息不夠,疲勞沒有消除所引起,發生率26%~85% ,不過症狀很輕,隻是一種輕度的情緒疾患,是最常見的產後心理調適問題。病人常會有一種失落、哭泣、空虛的感覺,接著會產生激動、失眠、焦慮、疲倦、頭痛、食欲減退等心理與生理症狀。
227.產後沮喪的誘發因素有哪些
(1)體內激素的劇烈變化。
(2)分娩過程艱辛,痛苦,勞累。
(3)產後恢複較差,身體疲倦,持續失眠。
(4)產後傷口複原時間持續較長,身體虛弱。
(5)初為人母,缺乏照顧新生兒的知識,壓力大。
(6)家庭重心的變化難以適應,導致夫妻或者婆媳矛盾。
(7)過度擔憂身材改變。?
228.如何早期發現產後沮喪
在日常生活中,產婦的家庭成員和醫護人員不要過分關注新生兒而忽略產婦,要關心產婦的情緒變化,出現以下情緒改變應及時疏導,如情緒不穩定、易哭、情緒低落、感覺孤獨、焦慮、休息不好、疲勞、易忘、失眠、頭痛等。
229.如何對產後沮喪產婦進行心理護理
(1)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生活和人際環境。對產婦的家庭成員進行有關心理衛生方麵的宣教,做好家庭成員間的相互溝通,建立溫馨的家庭氛圍,對刺激產婦情緒的敏感問題應盡力避免。
(2)應創造舒適的交流環境,幫助產婦分析認識產後沮喪症狀,鼓勵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引導產婦關注外界事物,減少焦慮心理、沮喪症狀。
(3)主動與產婦交流,傾聽她們的想法與感受。通過交流,發現影響產婦心理狀態的多種因素。深入了解原因後,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幫助產婦樹立正確觀念,增強自我調適能力。
(4)幫助產婦獲得母乳喂養的知識和技巧,向她們說明保持心情愉快可促進乳汁的分泌,教會產婦和家屬護理嬰兒的一般知識和技巧,激發她們積極的心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