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劍

擊劍是兩人手持特製鋼劍在規定的場地、時間和劍數內,以刺劈動作進行格鬥的一項體育運動。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傳統競賽項目之一。

現代擊劍運動的起源與發展

現代擊劍運動是從曆史上的冷兵器發展起來的。在公元前十一世紀左右希臘出現了擊劍課,由劍師進行教授。在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時期,角鬥士的格鬥已經成風,有專門的學校培養角鬥士。中世紀時,在西方劍是神聖的,擊劍被認為是騎士的七種高尚情操之一,它亦成為武士們必須掌握的技術。從十五世紀開始,由於發明了火藥和槍炮,擊劍便逐漸失去了它的軍事價值,但還保留了它的運動形式。十六世紀後期比賽強調了動作技巧,而且創造了擊和刺的動作,帶有一定的藝術色彩。十七世紀初,法國人采用快速與技巧性較強的擊劍方法,很快傳遍了歐洲大部分國家。到1776年法國騎士聖—喬治的劍師拉·布亞西裏發明了金屬網麵罩,從而使擊劍走上了高雅道路,人們從殘暴的格鬥中解放出來,促進了擊劍技術的發展,使之既可進攻,又可還擊、退守,技巧更高更複雜了。可以說,這是擊劍發展階段中的一個裏程碑,從此擊劍成了一項有趣的運動。1855年,一種決鬥用劍——三棱重劍問世。在為決鬥而訓練時,為了提高技術,習慣上是不帶麵罩和不穿保護服的。這種重劍,逐漸變成一種公認的擊劍武器。最初的比賽通常在室外並以一劍決定勝負。十八世紀末期,匈牙利人采用一種彎形佩劍,這種劍是由波斯、阿拉伯及土耳其人昔日騎兵所用的一種短彎刀演變而成的,劍柄上有月牙護手盤,但因笨重不受人們歡迎。大約到1900年,意大利人朱塞普·拉達埃利又發明了一種輕便佩劍。

隨著曆史的發展,格鬥的擊劍逐漸演變為運動形式,比賽受到規則的支配和限製,人們從事擊劍時有了花劍、重劍和佩劍的選擇。十九世紀末期形成了當代的擊劍運動。

據記載,最早的擊劍組織是十五世紀末期成立的“歐洲擊劍協會”。1893年美國組織了“業餘擊劍協會”,1902年英國也成立了“業餘擊劍協會”,1906年法國成立擊協與擊劍團體的聯合會,1925年前蘇聯的全蘇擊劍部成立,爾後許多國家還先後成立了協會。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就有了男子花劍與佩劍的比賽,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2屆奧運會上又增加了重劍比賽。女子花劍是在1924年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上才有的。

1913年11月在巴黎舉行了有9個國家參加的“國際擊劍聯合會”成立會議。次年6月國際擊劍聯合會通過了第一個國際擊劍規則。1936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世界錦標賽,1949年國際擊劍聯合會決定舉行世界青年擊劍錦標賽,年齡為不滿20周歲。此外,為了加強各國運動員的技術交流和提高擊劍水平,還設有不同級別的多種比賽;近二年又增加了女子重劍邀請賽;從1987年開始,還舉辦了國際少年錦標賽。

現代擊劍運動已成為歐洲國家的傳統體育項目。從十九世紀末期以來,在大型國際比賽中,花劍和重劍被法國和意大利人所控製,佩劍被匈牙利和意大利所占有。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情況就不同了,前蘇聯和其它一些國家的選手們具有了奪魁的能力。從材料統計看,1969年至1985年四個劍種的136塊金牌中,前蘇聯奪走55塊,匈牙利占19塊,前聯邦德國占16塊,法國和意大利均為14塊。最近這些年裏,瑞典、波蘭、保加利亞、中國和前德意誌民主共和國也都獲得金牌。

電動裁判器問世後,擊劍運動在世界上更加普及。據國際劍聯公布,到目前為止,有近80個會員國,亞非拉美各洲均有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展這項運動。因此一些地區性運動會也有擊劍比賽,如亞運會、英聯邦運動會、泛美運動會、大洋洲運動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

擊劍運動的種類及競賽方法

現代擊劍運動按形狀、擊中有效部位及動作結構分為花劍(男、女)、重劍(男、女)和佩劍約三種。花劍比賽場場地長14米,寬2米;重劍場地長18米、寬2米;佩劍場地長24米,寬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