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開展自行車運動的概況
自行車約在十九世紀末從歐美傳入我國,最初僅作為外國駐華使節贈送給清王朝的禮品,供皇親國戚娛樂。隨著門戶開放,自行車也逐漸作為商品流入我國,並逐漸成為沿海一些大城市中以車代步的交通工具。
1931年舊教育部首次把自行車運動列為體育課的野外活動,1936年又列為大學體育教材大綱十二類之一。在1935年和1947年的第6屆、第7屆舊中國運動會上列為表演項目。1936年、1948年曾派自行車運動員參加了第11屆和第14屆奧運會比賽,均名落孫山。
新中國成立後,自行車運動在我國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在1952年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屆運動會上,自行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當時僅有普通車田徑場15000米一項比賽,孫世海以27′32″7奪魁。1953年至1957年連續五年都舉行全國性田徑場自行車賽,幾年中比賽項目不斷增加,運動成績逐年提高,同時還增加了女子項目。1956年為參加第16屆奧運會進行自行車選拔賽時有28個單位102名運動員參加,其中女子就有54人。1957年6月,年輕的中國公路自行車隊第一次出訪蒙古人民共和國參加比賽。在與蒙古國家自行車隊進行比賽中,中國隊奪得50公裏團體賽冠軍,錢懷玉獲得100公裏個人賽第二名。1958年5月,在長春市舉行了首屆全國公路自行車錦標賽,有27個代表隊的226名運動員參加。比賽設男子50公裏團體賽和100公裏個人賽,女子25公裏團體賽和50公裏的個人賽。解放軍選手在這次比賽中以絕對優勢囊括了全部比賽的桂冠。
為了迎接第1屆全運會,1959年夏在北京龍潭湖畔建成了我國第一個標準的賽車場,周長333.33米,彎道最大傾斜度是32.6度。這個場的落成,填補了我國自行車賽車場的空白。1958年8月為了慶祝賽車場落成,舉行了我國第一屆賽場自行車賽,山西男隊和雲南女隊分獲4公裏和2公裏團體賽冠軍。
1959年第1屆全運會,公路自行車賽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有28個單位278名運動員參加,設男子100公裏團體賽、100公裏個人賽、180公裏個人賽,女子25公裏團體賽、25公裏個人賽、50公裏個人賽。成績比上一個年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如獲男子100公裏的第一名的成績為2∶31′46″3,比1958年提高了將近半小時。賽車場比賽作為表演項目,有8個單位46名男、女運動員參加,北京男隊和雲南女隊分獲總分第一。1960年5月全國賽車場自行車比賽在北京舉行。有16個單位參加,共207名運動員。1963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舉行了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中國男女公路自行車隊在比賽中奪得2枚金牌、1枚銀牌、2枚銅牌。在女子45公裏個人賽中,我國運動員宋喜雲、李月順、金明淑、張振桂、柳麗春獲得這個項目的前五名。
六十年代中期,我國自行設計生產的賽車問世了,質量、性能已基本達到國際水平,加之群眾性自行車運動的蓬勃發展,使我國優秀自行車運動員的隊伍不斷壯大,自行車運動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在有些項目上已接近世界水平,並在亞洲已處於領先地位。在1965年舉行的第2屆全運會上,公路和賽車場自行車賽都是正式比賽項目。在賽車場比賽中,北京選手表現突出,共獲得男子全部7個項目和女子1公裏、5公裏共計9項冠軍並全部打破這9個項目的全國紀錄,團體總分排列第一。公路比賽中上海隊成績最顯著,他們在100公裏團體賽中齊心協力,頑強拚搏,創造出2∶18′7″7的優異成績,蟬聯了團體賽冠軍。並且這一成績相當於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此項目的第11名。此外,此一時期我國男子賽車場短距離項目也已接近世界水平。如1965年200米世界紀錄是11秒、500米是29秒4,我們的差距僅是0.3秒和1秒。1966年7月我國運動員在北京迎戰了首次來訪的日本自行車隊,在賽車場14項次的比賽中,中國隊以14∶0大獲全勝。四個月後,在金邊舉行第1屆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中國選手在六項賽車場自行車賽中獲得五項冠軍。
因“文化大革命”中斷六年訓練之後,1972年10月,在太原舉行了全國公路自行車邀請賽,僅有4個單位的60多名運動員參加,成績明顯退步。1973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大運動量的係統訓練,運動水平恢複很快。1974年6月在亞運會選拔賽上,打破了沉睡九年的男子1公裏全國紀錄。
總之,從縱向比較,我們有了長足的進步;橫向比較,與世界水平差距拉大了。在德黑蘭舉行的第8屆亞運會上,我國僅獲賽場1公裏一塊銅牌。1975年第3屆全運會的自行車比賽也成績平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自行車運動的一代新人正在成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自行車運動進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在1979年8月我國自行車協會被國際自行車聯合會接納為會員國,為我國的自行車運動進入國際車壇角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而大大地促進了中國自行車運動的發展。1978年在曼穀舉行的第8屆亞運會上,我國自行車運動員獲一塊銀牌及四塊銅牌。在1979年第4屆全運會上有七項賽車場自行車的全國紀錄被打破,山西選手吳增仁一人獨得五項冠軍,並在男子4公裏個人追逐賽中以5′8″的成績打破王平保持十多年的全國紀錄。同年5月,我國首次舉行公路多日賽,總距離481公裏,全部比賽分五天賽完,上海隊獲團體冠軍,遼寧選手楊春光奪得了個人魁首。
八十年代,我國自行車運動的國際交往與日俱增。先後參加了世界自行車錦標賽、世界青年錦標賽、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奧運會等重大國際比賽。1982年8月世界錦標賽在英國萊斯特城舉行,中國選手周祚慧在女子爭先賽中獲得第六名,這是我國第一個在世界賽中獲錄取名次的自行車運動員。1983年第12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楊桂林、周祚慧分獲女子爭先賽的第三、四名。1983年底,第11屆亞洲自行車錦標賽的男子公路100公裏團體賽之冠被中國隊奪得,呂玉娥還獲得賽場女子1公裏和3公裏兩項第一,並打破該兩項亞洲紀錄。1984年周素英在世界錦標賽中獲得女子爭先賽銅牌,五星紅旗第一次在世界自行車最高水平的比賽場上升起。1985年,我國運動員首次參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曆時最長的環法國公路多日賽,北京選手王莉經過17段1200多公裏的艱苦爭奪,獲得女子個人總分第八名,在法國引起了轟動。在1986年第十屆亞運會上,我國運動員團結戰鬥,克服了許多困難,共獲得金、銀、銅牌各兩枚,大長了中華民族的誌氣。而在1990年的第十一屆亞運會上,我國自行車運動員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為祖國爭了光。
總之,隻要我們認真總結並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經驗,結合我國運動員的條件,形成一套適應我國情況的、行之有效的科學訓練方法,我國自行車運動就一定能衝出亞洲,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