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增長狀況(1 / 3)

財富增長狀況

●在近代之前沒有使用什麼高價形態的輔助資本;但現在它正迅速增加,積累的能力也迅速增加。

在這裏中,不需要區別把財富看作是消費對象的觀點與把它看作是生產要素的觀點;我們隻是研究財富的增長,並不需要注重財富作為資本的各種用途。

財富的最早的形態,恐怕是漁獵的工具和個人裝飾品;而在氣候寒冷的國家中,則為衣著和茅屋。在這個階段中,人們開始養馴動物;但是,最初動物之為人所愛護,恐怕主要是為了動物本身的緣故,因為它們形狀美麗,養馴它們是愉快的事;像個人裝飾品一樣,動物之為人所要獲得,並不是為了準備應付將來的需要,而是因為占有它們可得到直接的滿足。逐漸地,成群的養馴的動物增多了;而在畜牧時代中,動物既成為它們的所有者得到愉快和引以為豪的東西,又成為社會地位的表麵象征,以及作為準備應付將來的需要而積累的財富之最重要的儲備。

因為人口漸密,人們定居下來從事農業,耕地就在財富的目錄中占了第一位;而在土地的價值中,由於各種改良(其中井占有顯著的地位)而得到的那一部分價值,變為狹義的資本之主要因素。屬於次要的是:房屋、家畜,而在有些地方是小舟和船隻;但是,生產工具——不論是供農業還是家庭工業之用——在長時間內一直沒有什麼價值。然而,在有些地方,各種寶石和貴金屬早已成為欲望的主要對象和公認的儲藏財富的手段;同時,帝王的宮殿固不必說,即在許多比較幼稚的文明階段中的社會財富,大部分表現為公共建築物——主要是供宗教之用、道路和橋梁、運河和灌溉工程的形態。

上述這些東西之為積累的財富之主要形態,已有幾千年了。在城市中,房屋和家具誠然是占第一位,高價原料的儲備也非常重要;但是,城市居民每人所有的財富,雖然往往比鄉村居民為多,但城市居民的全部人數不多,因而他們的財富總額比鄉村的財富總額少得多了。在整個這時代中,唯一的使用高價工具的行業,是海上運輸業;織工的織機、農民的耕犁、鐵匠的鐵砧都是構造簡單的東西,與商人的船隻相比差不多是無足輕重的。但到了十八世紀,英國開始了使用高價工具的時代。

英國農民的工具的價值在長時間中上漲很慢;但到十八世紀進步得到加快了。不久,首先利用水力,然後利用蒸汽力,使生產部門相繼地以高價的機械迅速代替廉價的手工用具。正如以往最高價的工具是船舶,以及在某些情況下是供航行和灌溉用的運河一樣,現在最高價的工具也是一般的交通工具——鐵路和電車、運河、碼頭和船舶、電報和電話係統以及自來水廠:即使煤氣廠差不多也可歸入這類,因為它的設備大部分是用於分配煤氣的。其次為礦山、鐵廠和化工廠、造船廠、印刷廠以及其他有很多高價機械的大工廠。

不論我們看哪一方麵,我們都覺得:知識的進步和普及不斷地導致新方法和新機械的采用,如果在人類努力尚未達到最終目的以前很長時間內花費一番努力的話,則這種新方法和新機械就可節省人力。要正確衡量這種進步是不容易的,因為在古代是沒有與許多近代工業相同的工業的。但是,我們可以比較一下產品的一般性質沒有改變的四種大產業的過去和現在的情況:它們是農業、建築業、織布業和運輸業。在前兩種產業之中,手工操作仍占重要地位:但即在它們之中,高價的機械也有很大發展。例如,可把即使現在的印度農民的簡陋工具與進步的蘇格蘭低地的農民的設備比較一下;

並可考慮一下近代建築業者的製磚機、製灰泥機、鋸木機、刨木機、嵌線機、鑿孔機以及蒸汽起重機和電燈。如果我們再看一下紡織業,或者至少是製造較為簡單產品的紡織業的情況,我們看到過去每個工人對工具是感到滿意的,這些工具的成本不過相當於他的幾個月的勞動,而在近代,單是工廠設備所占的資本,以雇用的每個男工、女工和童工來估計,各占二百鎊以上,即相當於每人五年的勞動。又如一條汽船的成本,也許相當於駕駛這船的那些人的十五年或更多的勞動;

同時,投於英國和威爾士的鐵路之資本約為十萬萬鎊,相當於鐵路所雇用的三十萬工資勞動者二十年以上的工作。

隨著文明的進步,人類常發展新的欲望和滿足這些欲望的較為高價的新方法。進步的速度有時是緩慢的,而且偶爾甚至也有很大的退步;但是,現在我們正以一年比一年迅速的快步前進;我們無法推測將在何處停下來。在各方麵,進一步的機會一定會發生的,這些機會都會改變我們的社會和工業的生活之性質,使我們能利用巨額儲存的資本來提供新的滿足,並將它用於預料遙遠的欲望來提供節省人力的新方法。似乎沒有充足的理由使人相信:我們已接近靜止的狀態,在這狀態下,不會有新的重要欲望要得到滿足,把現在的努力有利地投於防備將來不會再有機會了,而且財富的積累也不再會有任何報酬了。人類的全部曆史表明,人的欲望是隨著他的財富和知識的增長而擴大的。

隨著投資機會的增多,生產物超過生活必需品的剩餘也不斷增加,這種剩餘產生了儲蓄的能力。當生產技術落後時,剩餘是很少的,隻是在強大的統治民族以最低的生活必需品迫使臣服的民族艱苦工作的地方,以及在氣候溫和因而生活必需品很少並且容易獲得的地方,才有例外。但是,在生產技術方麵,以及在為了幫助和支援將來生產的勞動而積累的資本方麵每有增進,就會增加剩餘,從這剩餘中就能積累較多的財富。不久,在氣候溫暖的地方,甚至在寒冷的地方,文明就成為可能了;而物質財富的增加,在不折磨工人因而也沒有破壞它所依靠的基礎之條件下,也成為可能了。這樣,財富和知識就一步一步地增長了,而儲蓄財富和普及知識的力量也隨著一步一步地增大。

清楚地預想將來和防備將來的習慣,在人類曆史的過程中發展得很慢而且時作時輟。旅行家告訴我們,如果有些部落隻要預先應用一點他們的力量和知識所能及的手段,例如,將他們的小菜園圍起籬笆以防野獸的侵入,他們就可使他們的資源和享樂倍增,而不必增加他們的全部勞動。

但是,即使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如與現在我們自己國家中所見到的某些階級的浪費相比,恐怕是不足為奇的。人們時而一星期賺兩三鎊,時而瀕於饑餓,這種情況不是罕見的:當他們有職業時,一先令對於他們的效用,比他們失業時一便士的效用還小,但他們從不打算作萬一之備。在相反的極端方麵,就是守財奴,其中有些人的愛財近於瘋狂的地步;另一方麵,即在自耕農和其他某些階級中,我們也常看到有些人是如此節省,連必需品也省掉了,以致損害他們將來工作的能力。這樣,他們就處處吃虧:他們從未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同時,他們從他們所儲存的財富所得到的收入,比從他們的賺錢能力的增加所能得到的收入還少,如果他們把以物質形態所積累起來的財富用之於他們自己身上,則他們從賺錢能力的增加所得到的收入恐怕會較多的。

在印度,我們看到有些人的確節製目前的享樂,以極大的自我犧牲節省了巨額款項,但卻把他們的全部的儲蓄都用於婚喪的奢費的排場上,在愛爾蘭也有這樣的人,不過在程度上不及印度。他們隻是為不久的將來作間歇的準備,而對遙遠的將來,卻不作任何永久的準備:巨大的公共工程使他們的生產資源有很大的增加,但這些工程主要是由克己力差得多的英國人的資本來舉辦的。

這樣,支配財富積累的各種原因,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代中也大不相同。在任何兩個民族之中,這些原因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即在同一民族的任何兩個社會階級中,恐怕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它們很有賴於社會和宗教的製裁;當風俗的約束力稍有鬆懈時,個人性格上的差異,怎樣會使得在相同條件下長大的鄰人,在他們的奢侈或節儉的習慣方麵各不相同,比在差不多其他任何方麵的不同更為普遍和更為常見,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

●保障是儲蓄的一個條件。

往代的不事節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缺少保障的緣故,因為那些為將來作準備的人是要享有保障的:隻有那些已經富有的人,才有力量保持他們所積蓄的東西;勤勞和克己的農民積蓄了一點財富,卻眼看它被強有力者奪去,這種情況對他的鄰人不斷提出警告,叫他們在能享受時就享受快樂和安逸。在英國和蘇格蘭的邊境,隻要搶劫一天不停止,就不會有什麼進步:在十八世紀中法國農民的儲蓄是很少的,當時他們隻有被人看作貧窮,才能逃避稅吏的強取豪奪,愛爾蘭許多田地的佃戶們,即在四十年前,為了避免地主對地租的過高要求,也不得不照樣行事。

這種沒有保障在文明世界差不多已成過去了。但是,在英國,我們仍然受到救貧法的影響之害,救貧法盛行於上一世紀之初,為工人階級帶來了一種新形式的危險。因為,它規定:工人階級的工資的一部分,要以貧窮救濟金的方式拿出來;而這種救濟金在他們之中的分配,是與他們勤勞、節儉和遠見成反比例的,因此許多人認為,為將來作準備是愚蠢的事。由這種有害的經驗所養成的傳統和本能,即到現在,仍是對於工人階級的進步之一大障礙;而且,至少名義上作為現在的救貧法的基礎之原理,即國家隻考慮貧窮而完全不考慮功績,也發生同樣的作用,雖然力量較小。

這種沒有保障也正在減少:國家和私人對貧民的義務的開明觀點之發展,足使以下一點日益明確:自力更生和努力為自己的將來作準備的人,比懶惰和不動腦筋的人,將得到社會的較好照顧。但是,這方麵的進步仍是緩慢的,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貨幣經濟的發展給與奢費以新的誘惑;但它使沒有經營能力的人能得到儲蓄的好處。

貨幣經濟與近代經營習慣的發展,的確因對於愛過奢侈生活的人產生新的誘惑,而妨礙了財富的積累。在古代,一個人如果要住一所好的房屋,他必須自己動手建造;而現在出租的好房子很多,隻要付房租就能租到。從前他要喝好的啤酒,他要有好的釀造場,而現在他能買到比自己釀造的更好和更廉的啤酒。現在,他能向圖書館借閱書籍,而不必自己購買;在他準備購買家具之前,他也能以家具布置他的房屋。這樣,近代的買賣製度、借貸製度以及新欲望的發展,在許多方麵引起新的奢費,並將現在的利益置於將來的利益之上。

但是,另一方麵,貨幣經濟增加了用途的多樣化,在這些用途之間,一個人能夠分配他的將來的支出。在原始社會狀態下,一個人儲存了一些東西以備將來的需要,他也許覺得他對他所儲存的那些東西的需要,畢竟沒有像對他所沒有儲存的東西那樣大:有許多未來的欲望,是不可能以儲存貨物來直接滿足的。但是,如果他積蓄了資本,並從資本中獲得貨幣收入,他卻能需要什麼就購買什麼。

其次,近代的經營方法,帶來了安全投資的機會,使得沒有好機會從事任何經營——甚至沒有經營農業的機會,在農業中土地在某些條件下具有一個可靠的儲蓄銀行的作用——的人也能獲得收入。這些新的機會已使有些人積蓄若幹東西以供老年之用,如果沒有這些機會,他們恐怕不會這樣做的。財富的增長還有一個比這大得多的結果,就是它使一個人準備死後供給妻子兒女以可靠的收入容易得多了:因為,家庭情感畢竟是儲蓄的主要動機。

●家庭情感是儲蓄的主要動機。

的確有一些人看見他們所積蓄的財富在自己手下增多而感到強烈的愉快,但差不多沒有想到由他們自己或別人從財富的使用中所能得到的幸福。他們之所以如此,一部分是由於追求的本能、勝過競爭者的願望以及表現獲得財富的能力和因富有而取得勢力與社會地位的雄心。有時,在他們真正需要貨幣時所發生的習慣的力量,由於一種反射作用,在為積聚財富而積聚財富方麵,使他們有一種人為的和不合理的愉快。但是,如果不是為了家庭情感,現在許多艱苦工作和小心儲蓄的人,隻要能獲得供他們自己生活之用的舒適的年金,就不會更努力了;他們或是向保險公司購買年金,或是安排好他們退職後每年花費他們的資本和其他一切收入的一部分。在前一種情況下,他們身後就一無所有了:而在後一種情況下,他們隻留下從他們所希望的高壽中因早死而多餘的那一部分儲蓄。人們工作和儲蓄主要是為了他們的家庭,可由以下的事實來證明:在他們退職之後,他們的費用很少超過從他們的儲蓄中所得的收入,而寧願把他們的儲存的財富原封不動地留給他們的家庭;單單在英國,每年就有二千萬鎊以保險單的形式儲蓄起來,而且隻有在儲蓄的人死後才能動用。

最能刺激一個人的精力和進取心的,無過於在生活中提高地位的希望,以及使他家裏的人從比他創業時為高的社會地位開始的希望。這種希望甚至給他以一種壓倒一切的熱情,而這種熱情使他對求得安逸和一切普通的愉快的願望都毫不足道了,有時甚至破壞了他內在的優美感覺和高尚憧憬。但是,像現代美國的財富之驚人的增長所表明的那樣,這種希望使他成為一個有力的生產者和財富積累者;的確,如果他不是急於攫取財富所能給他的社會地位,則他的雄心就會使他走上巨大的奢費之途,正像不顧將來和放縱自己的脾氣所能引起的那樣。

以下這種人才會有最大的儲蓄:他們出身清寒,長大後從事苛刻而艱苦的工作,他們雖在企業上獲得成就,但仍保持樸素的習慣,他們對揮霍加以鄙視,並抱有死後他們會比為人所預料的更為富有的希望。這種性格在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國家中較為閑靜的地方是常見的,而受到重大的對法戰爭以及隨之而來的重稅的壓迫之後,曆時一代以上,在英國鄉村區域的中等階級之中,這種性格也是很普遍的。

●積累的源泉。公共積累。合作事業。

其次是關於積累的源泉。儲蓄的能力要看收入超過必需的支出的部分而定;在富人之中,這個部分是最大的。在英國,大部分的巨額收入主要是從資本中得到的,但小額收入中隻有一小部分主要是從資本中得到的。在本世紀之初,英國的商人階級具有比鄉村紳士或工人階級都多得多的儲蓄習慣。這些原因合在一起,就使得上一代的經濟學家把儲蓄看作差不多完全是從資本的利潤中得來的。

但是,即在近代英國,地租與自由職業者及雇傭勞動者的收入,都是積累的一個重要源泉:而在一切初期文明階段中,它們是積累的主要源泉。而且,中等階級,尤其是自由職業階級,為了把資本投於他們孩子的教育,自己總是非常刻苦;同時,工人階級的工資的大部分,是用於他們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強壯。以往的經濟學家太不考慮下一事實:人類的才能與其他任何種類的資本,同樣是重要的生產手段;與他們相反,我們可得出以下的結論:財富分配上的任何變化,隻要是給工資勞動者多些,給資本家少些,如果其他情況不變,就會加速物質生產的增大,而不會顯著地延遲物質財富的儲存。當然,如果這種變化是以暴力的手段來實行,而使公共安全發生動搖,則其他情況就不會沒有變化了。但是,對物質財富積累的輕微和暫時的遏製,即使從純粹的經濟觀點來看,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如果這種遏製是平靜地實行而沒有引起騷擾,並對大多數人提供較好的機會,提高他們的效率,在他們內心養成自尊的習慣,以便在下一代產生效率高得多的生產者。如果這樣,這種遏製比大量增加我們現有的工廠和蒸汽機,畢竟更能促進物質財富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