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夢想指引前進方向(2 / 3)

也許,員工在緊要關頭射向老板的眼光最為殷切。此時,老板無形中被推到了舞台上的聚光燈下,他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受到熱情的關注。此時的老板,最是老板,他的一句話,可能鼓起大家的士氣,扭轉頹局,也可以使局麵變得不可收拾。

當此之時,優秀的經營者首先應該一肩承擔全部責任,即不怨天,也不憂人,有客觀原因也不去找;同時要有登高振臂而呼的氣概和必勝信念。雖然這些隻不過是精神的力量,而這種精神力量可以鼓舞起全體員工的精神力量,進而化為物質力量,衝破不景氣,創造新天地。

鬆下就是這樣的老板。當二十年代末的不景氣影響到鬆下電器時,在周圍紛紛裁員減薪浪潮中,鬆下既不裁員也不減薪,卻毅然減產,這種負責的態度和宏偉的氣概感染了員工,形成一支促銷大軍,不久就實現了銷空庫存、全員生產的局麵。鬆下說,經營者應該像戰場上的指揮官一樣,臨危不懼,信念堅定。“經營者必須有‘我一定要克服這個困難,而且一定能克服’的信念,否則很難克服困難。“具體來說,即便是因為不景氣而無事可做,經營者也必須設法避免員工士氣低落。此時一定要說‘如果沒有工作,明天就停工一天,大家利用這一天來鍛煉身體’,或者說‘即使停工也不能荒廢手藝,大家還是認真練習一下’,用這些積極的話來鼓舞員工的士氣,讓大家滿懷希望。如果在這種時候,經營者茫然不知所措或驚慌失措,而跟員工說‘糟了,真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那可真就糟了。”

3 正確處理勞資雙方的關係問題

鬆下認為,工會一類勞工組織的存在是必要的,也是有價值的。勞資雙方都是企業前進的車輪,要均衡、協力,車子才能平穩、快速前進。

勞資雙方的對立,是古已有之的。在資本主義初期,這種對立導致了保護勞工利益的勞工組織,即工會的產生。這樣,勞資的對立也就表現為經營者和工會的對立。這種對立時至今日都未能很好地解決,而且惡性的事件此起彼伏。由此,許多經營者都把工會視作“令人頭痛的組織”,衷心希望這種組織的消失。

勞工組織當初有它存在的合理性,這是毋庸置疑的。即使現在,它的存在也是必要的。

可以說,有勞資關係,就必然有勞工組織相應存在。因此,問題的關鍵就不是希望這個“令人頭痛的組織”消失,而是如何處理好雙邊關係。

首先,鬆下以為,對勞工組織和雙方關係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工會與公司有對立的一麵,但從根本上來說是統一的,那就是企業發展、利潤增加,使得勞工生活乃至全體國民的生活都有所提高。具體來說,雙方又是製約和促進的。隻有公司發展了,才能給勞工提供較高的工資和豐富的福利待遇、優美的工作環境;也隻有給勞工提供了充分的生活保障等等,才能調動員工的熱情和幹勁,促進企業發展。因此,無論哪一方麵,首先應該采取合作協調的、而不是對立的態度。鬆下說:“公司和勞工組織的目標畢竟是一致的,隻是重點的選擇不同而已。即使不同的地方對立,也要盡量使一致的方麵互相協調、合力,這樣對雙方才有利。因此,經營者不僅要認識到雙方‘和諧相對關係’的意義,也要誠心誠意地向員工說明,以建立良好的勞資關係。”

關於協調勞資關係,鬆下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一條秘訣,那就是力量均衡。他認為任何一方過強,都可能產生強烈的優越感,行動上蠻橫、專製。這樣也就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和對立,進而采取消極行為,最終傷害到雙方的利益。對於勞資的力量均衡,鬆下有過形象的比喻:

“勞資雙方就像車子的兩輪一樣,一邊大而另一邊小,車子就無法順利向前行進,所以兩邊的輪子必須同樣大小。當一方較強的時候,最好去幫助較弱的一方,使其成長。力量相當的勞資,彼此和諧地相對,可以培養出良好的勞資關係,公司得到發展,從業人員的福利也獲得改善。”

鬆下提倡自由發言,鼓勵毫不保留的建議,創造自由豁達的風氣,以造就公司內部的人和,捕捉到有利於公司發展的建議、設想,達到事業的成功。

在資本積累時期,員工隻是幹活的機器,是雇主的奴隸。那時,員工隻有幹活的義務,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現代的民主空氣,已經打破了這種局麵,而鬆下則在公司倡導更為自由的風氣。鬆下以為,自由發言是其經營的秘訣之一。鬆下幸之助自己是一個自主的、坦誠直率的人,因此他也希望自己的員工同樣有自主性,同樣坦誠、直率,從而在公司形成一種自由豁達的風氣。在鬆下的倡導下,鬆下公司形成了自主自由的傳統。

4 在員工中建立權威意識

鬆下電器的傳統是包括許多方麵的,首先是不唯命是從。當然,這是相對的,因為鬆下公司對自己員工必須遵守公司經營理念的要求,近乎苛刻。在這一點上,鬆下先生是絲毫也不讓步的。但在此基礎上,每一個員工都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判斷力作出反應,而不是采取消極的、但求無過的態度。鬆下說:“員工不應該因為上級命令了,或希望大家如何做,就盲目附和,唯命是從。”他認為,下屬或員工完全這樣做了,就會使公司的經營失去彈性。

其次,鬆下允許員工當麵發表不平和不滿。二戰以前,有一位候補員工就向鬆下發表過不滿。那時的鬆下電器員工分一、二、三等和候補四級。這位候補員工遲遲未獲升遷,就直截了當地對鬆下說:“我已經在公司服務很久,自認為對公司有了足夠的貢獻,早已具備了做三等員工的資格。可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接到升級令。是不是我的努力還不夠?如果真是如此,我倒願意多接受一些指導。但其實,恐怕是公司忘了我的升級了吧?”鬆下對此很重視,責成人事部門查處,原來還真是漏辦了升級手續。接著,除了立即發布升級令外,鬆下明確表示,他很讚賞這種坦白的請求。鬆下鼓勵大家把不滿表達出來,而不是悶在心裏,那樣隻能增加自己的內心痛苦,對公司也是不會有多少好處的。

再次,鬆下要求部屬和員工如實坦白地報告外界對於公司的不滿。盡管這些事情聽起來是會讓經營者傷心的,但鬆下還是如此要求。據傳,有一次一個員工被批發商狠狠罵了一頓,說鬆下的電器質量不過關,“不如去開烤白薯店,別再製造電器了”。員工如實地向鬆下報告了。接著,鬆下就親自拜訪了這位批發商,表示歉意。批發商因為一時的怒氣而發了一通牢騷,不想引得社長親自拜訪,很不好意思。自此以後,鬆下公司與這家批發商的關係密切多了。

最後,鬆下不限製員工越級提意見或建議。他認為那種逐級申訴的成規是不必遵行的,即使普通員工,也可以向他高高在上的社長反映問題,表述主張。由此,他提醒那些居於領導地位的幹部,要有這種心理準備,並顯示歡迎的姿態和支持的行動。

無論何種自由舉措,全都是為了公司的發展,說到底也是為了員工和社會的福祉。鬆下說,公司既然是大家的經營體,就應該由大家來維護。隻有毫不保留地建議,才能獲得人和。而提案,充分的、來自不同方麵的提案,正是事業成功的途徑。

鬆下認為,現代社會是個越來越多地要求民主而否定權威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客觀上更需要權威的社會。經營者要充分利用權威的說服力,號召力,統一思想,統一行動,消除疑懼,突破難關。

在當今的社會,個人主義的旗幟高揚,權威早已受到挑戰。那麼,鬆下幸之助以權威為企業精神中樞的觀點,是否還能站得住腳?答案是肯定的。在美國那樣的高度民主的國家,專家權威的意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政府一項議案能否通過,權威專家的意見舉足輕重;世界頂級公司的新設分公司如何運作,權威谘詢機構的意見足以左右方向;總統的權威,甚至比皇權國家的君主還要有力量。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權威人物是大家認可的、大家信任的。

鬆下以為,在公司的內部,照樣需要權威,而且應該教導員工尊重權威,服從權威。他說:“就企業的經營而言,領導者和員工仍然應該明白,權威是公司的精神中樞。愚妄地否定權威,隻會使企業落得一個四分五裂的結果。”“必須使大家有尊重權威的認識,並且依照權威的指示辦事,這樣對於工作的進展,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如此依賴和尊重的權威,當然不是一般人物。鬆下以為,權威是極少數的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是“專家中的專家”。在公司裏有管理的權威,有技術的權威;此外還有一位確定理念和目標的精神權威,這樣的權威,大概就是鬆下這樣的人物了。實際上,鬆下幸之助確實是鬆下電器公司的精神權威,是鬆下電器的靈魂人物。顯然,鬆下這種權威是在不斷奮鬥和不斷接受挑戰中磨練出來的。久而久之,鬆下的這種權威被認同。不論是做社長、會長,還是退居幕後做顧問,他的權威都受到倚重和尊崇,即使高級幹部也是如此。在鬆下當職時不說,就是在他退位以後,每逢重大決策,還是要請他最後定奪。特別是碰到困境或棘手問題,則更要求助於他了。可以說,鬆下電器從幹部到員工,幾乎到了視鬆下為神的地步。還是在他退職以後,鬆下電器做出了重大的人事調整,即任命山下俊彥做社長。這次調整沒有走由副社長、常務董事提升社長的老路子,而是從新人中提拔了新社長。這一事情,當然是由鬆下最後拍板。這以後,鬆下得空到東京散心,不料到鬆下電器東京公司的時候,那裏的工會幹部整裝迎接,表示工會對於新任社長一事的讚同。從這一點,鬆下看到了自己權威的存在。他很為這種現實而感到欣慰,也體會到了權威的重要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