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適用於寒邪犯胃引起的急性胃炎。
加味神仙粥
【原料】生薑5克,蔥白5~7莖,陳皮1~2克,雞內金5克,粳米100克,米醋10~15毫升。
【製法】先煎陳皮、雞內金,取汁與粳米、生薑煮粥,煮1~2沸後,再放蔥白,加入米醋即可食用。
【功效】用於治療胃痛暴作,胃寒喜暖、溫熨痛減。
茴香粥
【原料】小茴香10~15克,粳米100克。
【製法】先煎小茴香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為稀粥;或取小茴香3~5克研為細末,加入粥中煮食之。
【功效】適用於寒邪犯胃引起的急性胃炎。
梅花粥
【原料】粳米100克,白梅花3~5克。
【製法】先將粳米煮為粥,待粥將熟,加入白梅花,同煮片刻即可食用。
【功效】用於治療肝氣犯胃型慢性胃炎。
橘皮粥
【原料】粳米100克,橘皮15~20克(鮮者30克)。
【製法】先將橘皮煎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粥。或把橘皮曬幹,研為細末,加入煮好的粥中3克,即可食用。
【功效】用於治療噯氣吞酸,大便不暢,每因情誌不舒而作痛。
豆蔻粥
【原料】生薑蔥片10克,肉豆蔻5~10克,粳米50克。
【製法】把豆蔻研末,粳米煮粥至沸後,加入肉豆蔻末及生薑片,同煮為粥。
【功效】適用於胃脾虛寒,胃冷痛。
椒麵粥
【原料】白麵粉100克,蜀椒3~5克,生薑3片。
【製法】先將蜀椒研為極細末,與麵粉同煮為粥,加入生薑即可。
【功效】適用於胃進痛伴反酸吐酸水,手足欠溫,大便溏瀉。
糯米紅棗粥
【原料】紅棗3枚,糯米100克。
【製法】把紅棗、糯米分別洗淨,同煮為粥即可。
【功效】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胃痛隱隱,神疲乏力伴吐酸水。
紅糖粥
【原料】大米150克,紅砂糖20克(炒)。
【製法】把大米淘洗淨,加入紅砂糖一起煮粥。
【功效】適用於胃炎日久脾虛,胃寒痛,喜暖喜按。
甘蔗粥
【原料】粳米100克,新鮮甘蔗取汁100毫升、水適量。
【製法】把粳米淘洗淨,與甘庶汁同煮為粥,一日服2次。
【功效】適用於胃陰受損,口燥咽幹。
沙參粥
【原料】麥冬10~15克,沙參2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法】先將麥冬、沙參入沙鍋煎汁去渣,再與粳米同煮為稀粥,後入冰糖調味即成。
【功效】適用於胃痛日久,胃脘痛。
玉竹粥
【原料】粳米100克,玉竹15~20克,冰糖少許。
【製法】先將玉竹煎後去渣,與粳米同煮為粥,後放入冰糖,溶化後即可食用,每日服2次。
【功效】用於治療胃脘疼痛,口燥咽幹,大便幹燥。
健脾粥
【原料】白芍、白術、枳殼各10克,粟米100克。
【製法】將藥物洗淨放入布袋,與已淘淨的粟米同入沙鍋,加水,先大火燒沸後改小火煨30分鍾取出藥袋,繼煨至粟米酥爛即成。
【功效】用治胃隱痛伴氣滯、納食差者。
蛇草長卿粥
【原料】粳米100克,蛇舌草20克,徐長卿10克,白糖20克。
【製法】把蛇舌草和徐長卿一起洗淨切碎裝袋,粳米淘淨。然後把米、藥袋同放人沙鍋加水先大火燒沸後改小火煨30分鍾後取出藥袋,調入白糖後食用。
【功效】治噯氣伴胃灼熱狀痛。
荷葉芡實粥
【原料】荷葉半張,粳米。100克,芡實50克。
【製法】先把荷葉曬荷葉幹後切絲裝袋,與芡實、米洗淨後同入鍋,先大火燒沸,再改小火煨30分鍾,取出藥袋繼煨成粥,即成。
【功效】用於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
杞肝粥
【原料】黑木耳、枸杞子各20克,豬肝5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黑木耳去雜,冷水泡發洗淨,豬肝去筋膜洗淨剁成糜糊。把粳米、枸杞洗淨加水煮粥,先大火燒沸燒後改小火燒30分鍾,放入木耳及豬肝糜糊、味精、鹽、料酒、薑末、蔥花,小火煮30分鍾成稠粥即可。
【功效】適用於治療體虛淺表性胃炎。
健胃粥
【原料】山楂肉、山藥、薏苡仁各15克,龍眼肉、紅棗肉、蓮子肉、白扁豆、茯苓各10克,砂仁5克,糯米150克。
【製法】把所有材料洗淨後入鍋加水煮粥。
【功效】適用於胃虛脹、隱痛、體弱的慢性胃炎患者。
代代花粥
【原料】代代花3克,猴頭菇30克,粳米100克。
【製法】把猴頭菇洗淨切片,代代花洗淨,粳米淘洗淨。把三味同入鍋中加水煮粥,加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適用於年老腹脹、嘔吐、噯氣、打嗝的萎縮性胃炎。
海參粥
【原料】烏梅10克,紅棗15枚,海參50克,蓮子30克,粟米100克。
【製法】把海參洗淨,用水先煮30分鍾後再放清水中泡6小時,取出切絲備用。把烏梅、紅棗、蓮子、粟米洗淨放入鍋中,與海參同煮成粥。
【功效】適用於萎縮性胃炎。
銀耳沙參粥
【原料】北沙參15克,銀耳30克,粟米100克。
【製法】將銀耳用溫水泡發,粟米洗淨入鍋。北沙參洗淨烘幹研末,加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鍾拌入銀耳繼續煮至粟米爛熟,粥成時調入北沙參末拌勻,蓋緊燜10分鍾即成。
【功效】適用於老年體虛者及萎縮性胃炎患者。
魔芋粥
【原料】黨參、白術各10克,魔芋(加工品)50克,粳米100克。
【製法】將魔芋洗淨切成小丁塊,黨參、白術洗淨烘幹研末。粳米洗淨與魔芋入鍋加水,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煮30分鍾,拌入黨參、白術末,繼改小火煮成粥。
【功效】適用於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者。
黃芪枸杞粥
【原料】枸杞30克,黃芪15克,陳皮5克,粟米100克。
【製法】把黃芪、陳皮洗淨烘幹研末。把粟米洗淨與枸杞先加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煮30分鍾,後拌入黃芪、陳皮末,再改小火煨至粥成。
【功效】適用於萎縮性胃炎。
人參龍眼粥
【原料】白參3克,龍眼肉10克,冰糖20克,粟米100克。
【製法】把白參洗淨烘幹研末。龍眼肉、粟米洗淨入鍋加水,先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煨成粥,再調入參末、冰糖,即成。
【功效】適用於慢性消化性潰瘍、疲乏者、頭昏眼花、心悸氣短。
人參粥
【原料】粳米100克,人參末3克,冰糖少許。
【製法】把粳米淘洗淨,與人參末煮粥,以冰糖調味。
【功效】適用於胃痛患者身體虛弱。
佛手粥
【原料】粳米100克,新鮮佛手瓜1隻,冰糖少許。
【製法】把佛手瓜切片,煎湯去渣,加入粳米和冰糖一起煮粥。
【功效】適用於胃痛引起的惡心、嘔吐。
生薑粥
【原料】粳米100克,鮮生薑10克,蔥5克。
【製法】把生薑切成薄片,蔥切段,粳米淘洗淨。把三味同入鍋中加水煮粥。
【功效】健脾和胃。菱粉粥
【原料】粳米100克,菱粉25克,冰糖適量。
【製法】把粳米淘洗淨放入鍋內加水煮粥,粥半熟時調入菱粉,熟後以冰糖調味。
薏苡仁粥
【原料】紅棗7枚,薏苡仁2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製法】把紅棗、薏苡仁、粳米分別洗淨後混合在一起,用武火燒開煮10分鍾,加白糖再改小火煮20分鍾即成。
【功效】具補脾養胃之功。
玉米粥
【原料】玉米粉30~50克。
【製法】把玉米粉加鹽少許做粥。
【功效】具有健胃寬腸的作用,用於胃腸不和引起的消化不良。
山藥扁豆粥
【原料】白扁豆15克,鮮山藥30克,粳米30克,白糖適量。
【製法】把山藥皮切片,白扁豆切段。先把粳米洗淨做粥,再加入山藥、扁豆煮熟,用白糖調味即可。
【功效】可補脾益胃,尤其適用於脾胃氣陰不足所致乏力,倦怠,飲食無味者。
白參消食粥
【原料】白參5克,枳實、麥芽、穀芽各10克,粳米100克。
【製法】把白參洗淨烘幹研細末,枳實洗淨切碎與麥、穀芽裝入紗布袋,紮口,與淘淨的粳米同放入沙鍋加水浸泡後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煮30分鍾,取出藥袋,繼用小火煨成粥即成。
理中蓮子羹
【原料】幹薑6克,甘草3克,黨參、白術各10克,紅棗10枚,蓮子50克。
【製法】蓮子去心及雜,和棗先泡1小時,把幹薑、甘草、黨參、白術洗淨切碎裝入布袋。把全部材料放入沙鍋中先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煨40分鍾,取出藥袋再煨至蓮子爛即成。
【功效】治寒虛,嘔惡腹痛,伴不思食飲者。
山藥茯苓羹
【原料】懷山藥、茯苓各50克,紅糖30克,花香藕150克。
【製法】先將山藥、茯苓去雜洗淨烘幹研粉。藕洗淨切片,鍋中加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煨,待藕酥爛止,將上述粉末拌入,小火煨成羹,調入紅糖即成。
【功效】用治慢性胃炎。
百合山藥羹
【原料】山藥60克,百合30克,代代花5克。
【製法】把山藥去皮切塊,百合、代代花洗淨,同放入鍋中製羹。
【功效】適用於淺表性胃炎。
苡仁蓮子羹
【原料】蓮子20克,薏苡仁30克。
【製法】把蓮子和薏苡仁分別洗淨,同放入鍋中製羹。
【功效】適用於老年淺表性胃炎。
蘆筍紅棗羹
【原料】紅棗10枚,鮮蘆筍50克,冰糖10克。
【製法】把紅棗洗淨,蘆筍去皮切塊,與冰糖同放入鍋中製羹。
【功效】適用於慢性淺表性胃炎。
扁豆山藥羹
【原料】山藥100克,白扁豆(幹品)30克,銀耳30克。
【製法】把山藥去皮切塊,白扁豆泡發切碎製羹。
【功效】適用於體弱老年胃炎病人。
絞股藍羹
【原料】雞收1枚,絞股藍10克,蜂蜜10克。
【製法】把絞股藍煎汁去渣,打入雞蛋,淋入蜂蜜製羹。
【功效】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茉莉藕粉羹
【原料】藕粉100克,茉莉花5克。
【製法】把藕粉與茉莉入鍋中加水適量製成羹。
【功效】適用於潰瘍病患者。
(七)藥茶療法
參芪薏仁茶
【組成】黨參5克,黃芪5克,薏苡仁5克,生薑3克,大棗5枚。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除濕。
【主治】方中黨參、黃芪能補中益氣健脾,薏苡仁滲濕健脾。主治中老年人中氣虛弱,精神疲乏,飲食欠佳,大便偏溏。
【服用】上藥前三味炒黃,研末,放入熱水瓶中,加入生薑、大棗,用開水衝泡,悶30分鍾,頻頻飲用。
【宜忌】食後胃脘飽脹,飲食呆滯者,不宜飲用。
平胃散茶
【組成】蒼術15克,厚樸10克,陳皮10克,甘草5克。
【功效】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方中蒼術除濕運脾;厚樸行氣化濕,消脹除滿;陳皮理氣化滯;甘草甘緩和中。全方主治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屬脾胃濕滯者,症見脘腹脹滿,口淡無味,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肢體倦怠,大便溏泄,舌苔白膩。
【服用】上研末備用,每次取5克,以生薑、大棗煎湯衝服。
【宜忌】胃熱內盛、口幹舌紅者忌用。
健胃消炎茶
【組成】蒲公英10克,香附5克,陳皮3克。
【功效】清熱和中,行氣止痛。
【主治】方中蒲公英瀉火消炎,香附行氣和胃。全方主治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見胃脘脹痛,納穀欠佳,消化不良,大便不調等。
【服用】將上藥研成粗末。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衝泡,悶15分鍾。代茶頻飲。
【宜忌】脾胃虛寒者勿用。
延胡索佛手茶
【組成】延胡索6克,佛手10克。
【功效】行氣活血,化滯止痛。適於潰瘍病屬氣滯血瘀者。症見胃脘脹痛,時發時止,痞滿不舒,噯氣吞酸,食欲缺乏。方中延胡索是活血止痛的良藥,功能活血行氣,化瘀止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佛手是芳香健胃藥,既能疏理脾胃氣滯,又可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善於治肝脾不和之胸脅疼痛。二藥合用,行氣化滯,兼有活血止痛,是氣血雙調的止痛良方。
【服用】用開水衝泡即可,代茶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