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黃芪湯
【原料】鯽魚1條,黃芪20克,生薑3克,食鹽1克,味精1克。
【製法】①鯽魚去鱗、內髒,清洗幹淨;生薑切成片。②先將黃芪放入沙鍋內燉煮半小時,再放入鯽魚、生薑。魚熟後,撈走黃芪,放入食鹽、味精即可。
【功效】本方具有健脾養胃、利水消腫、活血化瘀、補氣行血的功效,可以用來防治慢性萎縮性胃炎、脾虛腹瀉、腹脹、脫肛、渾身乏力、反胃、呃逆、食欲缺乏、胃痛等病症。
【分析】鯽魚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A、蛋白酶等營養成分。鯽魚中所含的蛋白酶能夠促進蛋白質的分解,有利於食物的消化,魚油中的維生素A有促進胃腸血液循環的作用;黃芪含有黏液質、膽堿、甜茶堿、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健脾養胃,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功效。
兔肉山藥湯
【原料】兔肉100克,山藥30克,紅棗20克,黨參15克,食鹽1克,味精1克。
【製法】①兔肉洗淨後,放入沸水中過一遍,切成小塊。②木耳浸泡後,切開。③黨參浸泡1小時,山藥、紅棗浸泡2~3小時。④將兔肉、紅棗、黨參、山藥一同放入沙鍋,加水,旺火煮沸後,使用文火煮1小時,加入食鹽、味精即可。
【功效】具有補血生津、健脾養胃等功效,可以用來防治腹脹、食欲缺乏、大便稀薄等病症。
【分析】兔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兔肉所含的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山藥中含有維生素、膽堿、澱粉酶、氨基酸、鐵等營養成分,其中所含的澱粉酶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黨參含有菊糖、生物堿、澱粉等成分,能夠健脾益氣;紅棗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C、有機酸、磷、鈣、胡蘿卜素、維生素B2等營養成分,其中所含的酸類物質能夠提高胃酸的濃度,並具有抑製癌細胞活性的功效。
魚頭豆腐湯
【原料】胖魚頭1個,豆腐100克,花生油30毫升,蔥5克,生薑3克,醋5毫升,食鹽1克,味精1克。
【製法】①豆腐切成塊。②魚頭洗淨後一分為二。③待油八成熱後,放入魚頭。顏色變為黃色時,加入清水、豆腐、鹽、生薑、醋,燉煮20分鍾後,加入蔥、味精即可。
【功效】具有養胃健脾、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用來防治氣血虛弱、胃熱、小便不利、渾身乏力、反胃、呃逆、食欲缺乏、胃痛、腹瀉與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
【分析】魚頭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尼克酸、鈣、磷、蛋白酶等營養成分,味道鮮美,能夠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而且其中所含的蛋白酶能夠加速蛋白質的分解,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豆腐中含有蛋白質、脂肪、氨基酸、鈣、磷、鐵、維生素E、膽堿、胡蘿卜素等營養成分,其中的維生素E有保護胃黏膜,防治潰瘍的作用。
百合鯽魚湯
【原料】百合30克,鯽魚1條,蓮子30克,蔥5克,生薑3克,食鹽1克,味精1克,胡椒麵1克,香油1毫升。
【製法】①百合、蓮子在溫水中浸泡1小時。②鯽魚去鱗、去內髒,用沸水清洗一遍。③將鯽魚、百合、蓮子放入鍋中,加水,用文火煮半小時。再加入蔥、生薑、食鹽,用文火煮半小時。加入胡椒麵、味精、香油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健脾養胃、利水消腫、止咳鎮靜的功效,可以用來防治脾胃虛寒、小便不利、渾身乏力、反胃、呃逆、食欲缺乏、胃痛與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病症。
【分析】鯽魚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尼克酸、B族維生素、硫胺酸、鈣、磷、蛋白酶等營養成分,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加速蛋白質分解,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百合中含有蛋白質、胡蘿卜素、糖類、多種維生素、水仙堿等營養成分,可以解胃熱,並能抑製癌細胞的活性。
參菇鯽魚湯
【原料】鯽魚300克(1條),草菇50克,黨參20克。
【製法】把鯽魚宰殺去鱗、鰓、內髒,洗淨瀝幹水。草菇去雜洗淨剖開,黨參洗淨切片。起油鍋,燒至油六成熱加薑末、蔥花後入鯽魚煸透,烹入料酒,加草菇、鮮湯,大火煮沸,加入黨參片,用小火煨20分鍾,加入味精、鹽,再煨沸,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適用於氣陰兩虛萎縮性胃炎,胃納不香者。
參附湯
【原料】參三七、附片各5克,黨參20克,豬瘦肉150克。
【製法】把參三七洗淨烘幹研細粉,黨參附片洗淨切片,二者同裝袋。把豬肉切片與藥袋同入鍋加水,先大火,加料酒、蔥花、薑末改小火,煨30分取出藥袋加鹽、味精及參三七粉拌勻,再煮沸,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適用於潰瘍病病人。
芪薑羊肉湯
【原料】紅棗10枚,黃芪、生薑各15克,羊肉200克。
【製法】把黃芪生薑洗淨切片入袋,羊肉洗後切片與洗淨的紅棗入鍋加水大火煮沸,再放藥袋、料酒,用小火煨30分鍾取藥袋,加鹽、味精、蔥花,繼小火煨羊肉爛酥,淋入麻油即成。
【功效】適用於食欲缺乏的潰瘍病病人。
蘑菇蘿卜湯
【原料】白蘿卜300克,鮮蘑菇100克,冬筍50克,蔥花、薑末、鹽、味精、麻油、植物油各適量。
【製法】把蘿卜、蘑菇、冬筍分別洗淨,蘑菇、筍切絲,蘿卜切片。起油鍋熱至油六成熱,入蔥花、薑末煸熗鍋,入蘿卜片溜片刻,加湯及蘑菇冬筍絲,大火煮沸,改中火煨至蘿卜酥爛,加鹽、味精煮沸,淋麻油即成。
【功效】適用於腹脹滿食難消之胃病患者。
山楂紅棗湯
【原料】紅棗10枚,山楂30克。
【製法】把紅棗、山楂分別洗淨,山楂切片,紅棗入溫水泡片刻去核,再把二者同人鍋加水,大火煮沸後改中火煮30分鍾即成。
【功效】有助消化、止噯氣的作用。
赤豆紅棗湯
【原料】紅棗10枚,陳皮5克,赤小豆100克。
【製法】把紅棗、陳皮、赤小豆分別洗淨,入鍋中同入鍋加水煮湯。
【功效】適用於消化性潰瘍患者。
馬齒莧陳皮湯
【原料】陳皮5克,馬齒莧30克。
【製法】把陳皮、馬齒莧分別洗淨同煮成湯,調味服用。
【功效】適用於潰瘍病伴惡心、脹滿、納差者。
蘑菇筍片湯
【原料】鮮蘑菇20克,筍片10克。
【製法】把蘑菇洗淨撕成片,與筍片同入鍋內煮湯。
【功效】適用於潰瘍病患者。
黃芪猴頭湯
【原料】黃芪50克,猴頭菇250克,雞肉500克,胡椒粉、生薑、味精、料酒、食鹽各適量。
【製法】將猴頭菇洗淨,用溫水泡發好,撈出,洗淨,切片,發猴頭菇的水用紗布過濾後待用。雞肉洗淨,剁塊。黃芪揩淨,切片。把黃芪、雞塊、薑片、蔥節、料酒、發猴頭的水各少量清湯放火鍋內。先用武火燒沸,後改用文火燉90分鍾,下猴頭菌片,再煮45分鍾,加入味精、精鹽和胡椒粉,盛入湯盆即成。可經常服食。
【功效】利五髒,助消化,補中益氣,養血生津。適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消化不良等症,對胃癌也有明顯的療效。
豆腐石膏湯
【原料】生石膏30克,豆腐50克。
【製法】將生石膏和豆腐加水煮1小時,調味飲湯。每日1劑。
【功效】清熱和胃。適用於胃熱熾盛型胃病。
山藥鴿肉湯
【原料】山藥20克,玉竹15克,淨白鴿1隻,精鹽、蔥、薑、味精、料酒各適量。
【製法】將鴿子肉切塊放入沙鍋中,加玉竹、山藥、精鹽及蔥、薑、料酒,加水500毫升,文火燉煮60分鍾,等肉熟爛後飲湯食肉。可隨意服食。
【功效】健脾益氣,滋陰止渴。適用於慢性萎縮性胃炎。
山參鵪鶉湯
【原料】黨參20克,山藥20克,鵪鶉(去毛與內髒)1隻,精鹽適量。
【製法】將鵪鶉洗淨,切塊,放入沙鍋中,加山藥、黨參及精鹽適量,加水文火燉煮30分鍾,待肉熟後食肉飲湯,佐餐食之。
【功效】健脾益胃,強壯身體。適宜於體質虛弱、脾胃氣虛者出現的消化不良、食欲缺乏、四肢倦怠、短氣乏力等症狀的調補。
山藥魚片湯
【原料】魚肉250克,山藥20克,海帶絲、豆腐、鹽、胡椒粉、蔥花各適量。
【製法】將山藥研細,魚內切片。在鍋內加水,放入山藥粉和海帶絲,煮開後再放入豆腐塊和魚片,加適量鹽,煮熟後加入胡椒粉、蔥花等即可食用。
【功效】健運脾胃,滋補強壯。適用於脾胃虛弱之消化不良、病後無力等症。
砂仁鯽魚湯
【原料】砂仁3克,鯽魚1條,薑、蔥、精鹽適量。
【製法】將鯽魚去鱗、鰓、內髒,洗淨。砂仁洗淨,放入魚腹中,將魚置於沙鍋中,加水適量,先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燉至魚熟,加調料燜數分鍾即可,食肉飲湯。
【功效】健脾燥濕,行氣利水。適用於由脾胃虛弱引起的食少腹脹、泄瀉腹痛等症。
草果羊肉湯
【原料】豌豆80克,草果5克,羊肉500克,青蘿卜200克,薑、香菜、鹽、醋、胡椒粉適量。
【製法】把青蘿卜、羊肉洗淨,切成小丁。豌豆洗淨。薑剁成細末。將蘿卜丁、草果、羊肉丁、豌豆入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開,後改用文火,加薑末燉約1小時至肉熟爛,加入鹽、醋、香菜末和胡椒粉調味即成,佐餐食用。
【功效】益脾暖胃。適用於脘腹受寒、消化不良、腹脹腸鳴等症。
大棗冬菇湯
【原料】幹冬菇15個,紅棗15枚,生薑、花生油、食鹽、味精、料酒各適量。
【製法】先將紅棗、幹冬菇洗淨、去核,然後將冬菇、紅棗、食鹽、味精、料酒、清水、薑片、熟花生油少許一起放入蒸碗內蓋嚴,上籠蒸60~90分鍾,出籠即成。
【功效】益氣開胃。適用於胃癌及胃、十二指腸潰瘍。
山楂麥芽飲
【原料】生山楂25克,炒麥芽15克。
【製法】將生山楂去核、切片,與炒麥芽同用開水沏泡代茶飲。
【功效】健胃、消食、導滯。適用於消化不良、宿食停滯、納差等症。
圓白菜汁
【原料】圓白菜1棵,白糖適量。
【製法】將圓白菜洗淨,剁爛絞汁;取汁1杯,加白砂糖適量,攪勻後飲用。每日1~2次,空腹時飲用。
【功效】本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對潰瘍創麵愈合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加入白砂糖後有養胃滋陰、緩急止痛之功效。可作為慢性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輔助治療。
幹橘皮飲
【原料】幹橘皮30克。
【製法】把幹橘皮炒後研末,每天服6克,加白糖適量,空腹以溫開水衝服。
四味飲
【原料】幹薑、花椒(微炒)、甘草、橘皮等。
【製法】把以上四味各等份,研末,飯後服3~6克,每天2次。
【功效】適宜於氣滯胃病、脾胃虛寒者。
飴糖飲
【原料】飴糖20毫升。
【製法】把飴糖用開水化服,每日3次,飯前服。
【功效】用於虛寒胃痛患者。
薑棗飲
【原料】藥棗5枚,生薑5片,薑半夏6克。
【製法】把以上三味煎湯飲用。
【功效】此方對輕症胃痛、惡心、嘔吐者有效。
薑橘土豆汁
【原料】土豆100克,生薑10克,橘汁30毫升。
【製法】把生薑、土豆削皮後榨汗,加橘汁30毫升調勻,裝杯後放入熱水中燙溫,每日服30毫升。
【功效】橘味甘、酸,性溫,能理氣、健胃、止痛;生薑辛、溫,能溫中止嘔;土豆甘、平,調中、和胃、止痛。胃氣痛、胃寒者皆可用。
山楂粥
【原料】山楂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製法】先將山楂在沙鍋內煎取濃汁,去渣,再加入粳米煮粥,調入砂糖,早晚兩次分食。
【功效】適用於飲食傷胃型急性胃炎,突發胃痛、嘔吐者。
曲末粥
【原料】粳米100克,神曲10~15克。
【製法】將神曲搗碎,煎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粥。
【功效】適用於急性胃炎,大便不爽者。
陳茗粥
【原料】粳米100克,陳茗(陳茗即6年以上的茶葉)5~10克。
【製法】先將茶葉煮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粥。
【功效】用於治療噯腐泛酸,大便不爽。
檳榔粥
【原料】粳米100克,檳榔10~15克。
【製法】先將檳榔片煎汁去渣,加入粳米,同煮為粥,一日分1~2次服,不宜久食。
【功效】適用於急性胃炎引起的胃痛嘔吐。
萊菔粥
【原料】粳米100克,萊菔子10~15克。
【製法】將萊菔子炒後研成末與粳米同煮為粥。
【功效】適用於飲食傷胃型急性胃炎。
良薑粥
【原料】高良薑15克,陳皮25克,粳米50~100克。
【製法】先取良薑、陳皮煎取汁,去渣,入粳米同煮為粥,空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