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設備的進口,不僅解決了中國石油工業生產的需要,也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二)雇用外國專業服務隊,提高石油工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一九八○年以來,石油企業雇用外國的地震隊、鑽井隊、測井隊、測試隊、壓裂隊,在一些油田和探區開展技術服務。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承包性質的,如測井隊,人員、儀器、設備都是對方的,最終交出測井成果。一種是服務性質的,設備、儀器都是中國引進的,對方配備主要技術骨幹,技術上全麵負責,其餘人員均由中國配備,雙方共同進行工作。
通過雇用外國專業隊進行技術服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雇用法國、美國地震隊共24個,先後在新疆的準噶爾盆地和塔裏木盆地、甘肅的祁連山和賀蘭山、青海的柴達木盆地、黑龍江的大慶地區、中原油田的文留地區、勝利油田的黃河兩岸、渤海灣海灘以及江蘇、四川等地區開展了地震勘探,對提高地震勘探技術有很大幫助。一是在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準噶爾大沙漠開展了地震工作。二是使地震勘探的研究對象從簡單構造發展到多條構造帶、地震地層學的研究。勘探方法由二維到三維、高次覆蓋,從而找到了一些地層油藏、隱蔽油藏和岩性油藏,有些油藏經過鑽探已發現工業油流。三是改變了過去不論地區條件一律用深井大炸藥量的作法,現在西北大部分地區已開始使用淺井多組合、小炸藥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改變了過去地震隊季節性施工的情況,做到了全年施工,使工作量翻番。在新疆準噶爾盆地,中國地震隊堅持長年施工,生產效率達到了法國隊的水平。雇用的三個外國鑽井隊,分別在新疆柯克亞地區打了一口定向救險井、在勝利油田打了兩口定向井,在中原油田打了一口叢式井。中原油田的鑽井人員,運用外國公司打定向井的設計方法、井下鑽具組合和先進的工藝程序、方法,並結合自己打定向井的經驗,已成功地鑽成了文25—61“懸鏈式”定向井。這口井僅用60天時間,完鑽井深2961米,最大井斜55.8度,水平位移1002.37米。雇用的法國斯侖貝謝公司的10個測井隊,分別在華北、大慶、新疆、四川、中原、勝利、長慶、玉門等油田測井651口,取得了大量資料,解決一些疑難層的測井和解釋問題,對了解複雜地層的地下地質情況,掌握油、水動態,預測油、氣富集地帶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三)技貿結合,引進製造技術。第六個五年計劃期間,石油工業部門通過技貿結合、技術轉讓引進的製造技術有14項。如一九八○年五月同美國休斯公司達成協議,用購買一萬隻鑽頭的外彙引進技術,改造江漢鑽頭廠,生產休斯標準的三牙輪鑽頭。按照技貿結合的方式,在合同期的十年內,休斯公司全部轉讓牙輪鑽頭的製造技術、技術訣竅、設計圖紙、工藝資料,中方有權使用休斯商標在國內外市場銷售產品。協議還規定,中方每年兩次派人到休斯公司學習考察,休斯公司也每年兩次派技術人員到廠傳授技術、現場服務、培訓人員。在協議期限內,休斯公司使用的先進技術必須交中方同時使用,以便使中方產品和休斯產品在品種和質量上同步發展。第一期擴建工程已於一九八五年九月十八日竣工投產,年產能力達到2.15萬隻;第二期擴建工程將於一九八八年完成,到時年產鑽頭能力將達到3.4萬隻。又如濟南柴油機廠為進一步提高12V190型柴油機的性能,一九七九年決定與奧地利李斯特內燃機研究所合作進行技術改造,由該所針對現在產品的薄弱環節和廠方的要求提出總體改造的設計和主要部件的設計,其餘大部分零件由中國設計,該所審查認可,少數關鍵零部件向國外訂貨,樣機由濟南柴油機廠生產。改造後的柴油機,功率可提高37%,大修周期可達兩萬個小時以上,主要性能都將達到同類型柴油機近期的國際水平。
(四)進行技術谘詢和可行性研究。到一九八五年末,石油工業部門共簽訂各種谘詢和可行性研究項目38個,絕大多數是油藏工程谘詢和研究。如遼河大民屯油田,原油含蠟高達42%,凝固點55至63攝氏度。為了開發好這個油田,遼河油田首先請美國岩芯公司作了一個油藏可行性研究,又請加拿大蘭萬靈工程公司進行開發工藝流程的谘詢,做一個初步設計,其中包括工藝流程、輕烴回收以及熱電聯供方案等。中方人員參與這些工作的全過程,並進行最終評審驗收。這樣,雙方優勢結合在一起,製定出的方案,既先進又切合實際。
(五)利用外資加快石油工業建設。中國海洋石油合作勘探開發利用外資始於一九七八年,其它石油企業利用外資是從一九八一年開始的。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利用國外貸款,解決急需建設而又缺乏資金的工程項目;二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舉辦合資(合作)企業。到一九八五年底,從各種渠道籌集到的用於陸上油、氣田開發的國外貸款已陸續投用。如大慶高台子油田、宋芳屯油田、升平油田的原油生產能力的建設,新疆油田的稠油開發試驗,四川天然氣田的開發谘詢等。經過幾年的工作,有的項目已初具規模,有的項目正在進行。
此外,還舉辦了一批合資企業。如石油工業部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南海東部公司與美國岩芯公司合資興辦了中國岩芯有限公司,石油物探局儀器廠與美國喬斯佩思公司合作生產地震檢波器,四川石油管理局成都石油總機械廠與美國克裏斯坦森公司合資生產金鋼石鑽頭等。
(六)開展陸上石油合作勘探。為了加快陸上石油資源的勘探和開發,一九八五年國務院決定將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湖南、江西等10個省、區的石油資源對外進行合作勘探開發。已有外國公司的200多名技術人員和商人進行了現場踏勘。中國石油開發公司海南島分公司已與澳大利亞糖業公司簽訂了海南島福山地區風險勘探協議,正在順利執行。
(七)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為了開展對外承包石油工程和勞務合作,一九八○年六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了中國石油工程建設公司,按照政府間協議和民間貿易兩種形式對外進行石油工程承包。承包內容包括:勘察設計、提供設備材料、組織施工、直到工程建成試運投產,或提供勞務和其它技術服務等。該公司建立以來,已先後與科威特、伊拉克、日本、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等22個國家128家公司建立了業務聯係,簽訂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合同42項,金額達3713萬美元,共派出承包和勞務人員4233名。先後完成了伊拉克巴格達供水管道敷設工程、基爾庫克天然氣處理廠電氣儀表安裝工程,科威特油罐工程、燃料油管道敷設工程,以及南也門的600個單元公寓和阿比揚醫院工程等承包合同,都受到了所在國的好評。到伊拉克南部祖拜爾油田打井的鑽井一隊,發揚了中國石油工人艱苦奮鬥、高標準、嚴要求的光榮傳統,4口3600米深的井,分別比原計劃提前17天至26天鑽成,平均井斜1.5度,外國公司測試專家評價這些井的質量是屬於“第一流的”,伊方稱讚中國鑽井隊“工作出色、技術高超、快速、優質”,要求中國鑽井隊延長一年合同期,並增派第二個鑽井隊。
通過石油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對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各石油單位把推廣新理論、新技術和國內科技攻關、引進消化國外的先進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了國內的科學研究,把石油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了一大步。通過與外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加速了引進國外智力和國內人才培養的步伐,數以萬計的石油職工,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方式在國內外廣泛接觸到各國的石油技術、石油裝備和管理經驗,從而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用當代最先進的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了石油工業隊伍技術素質和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