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薪酬管理(續)(1 / 3)

公司薪酬管理(續)

年薪製的形式

一、年薪製的必行與慎行

所謂年薪製,是以企業生產經營周期年度為單位,確定經營者的基本薪酬,同時根據經營成果再確定其風險收入的工資製度。它同月薪製、日薪製和小時工資製相對應。年薪製包括基薪和風險收入兩部分。基薪是用於經營者作為勞動者的正常生活方麵,主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規模,並考慮本地情況和本企業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來確定;風險收入是根據本企業完成的經濟效益情況,生產經營責任輕重、風險程度大小等因素確定。它一般適用於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廠長經理。

年薪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嚴格的意義上說,是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的必然選擇和必經途徑,是社會主義個人分配製度中堅持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原則在企業經營者階層的具體體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經營者的身份由“官員”向職業化轉變,經營行為由盯著“市長”向盯著市場轉變,經營者的收入分配理應由穩定無風險的工資製向效益型工資製轉變。而且我們應該看到,在上述三個轉變中,最後一個轉變至關重要,因為隻有在完成這一轉變後,前麵兩個轉變才能最終順利完成。

具體來說,經營者實行年薪製在轉軌時期有以下作用:

1.年薪製是對經營者特殊勞動價值的承認

企業經營者所提供的是一種特殊勞動,應當取得與一般職工不同的特殊薪酬。經營者特殊勞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複雜勞動。按照貝克爾的說法,企業家是特殊的人力資本,他除了天賦才能以外,主要是通過投資獲得經營才能。企業家人力資本的投資包括:①各級正規教育;②在職培訓;③改進的健康照顧;④從一個地區向另一個地區的遷移機會。根據中國企業家調查係統的調查顯示,1995年在被調查的企業家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重比1993年的69%增加了10個百分點。與1985年國內同類調查結果(46.2%)相比增加了33.4個百分點。這表明,近10年來,我國企業經營者的整體文化素質已有大幅度的提高。職業流動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兩次以上本省、市內流動經曆的企業經營者占被調查總人數的54.6%;兩次以上在不同所有製企業間流動者占33.6%;兩次以上跨省市流動者占19.6%。由此可見,大部分企業經營者都有過流動的經曆。另外,作為經營者,他所具備的經營能力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才能獲得。顯而易見,經營者的勞動是一種複雜勞動。複雜勞動的薪酬理應是簡單勞動的倍加。二是無限勞動。一般員工勞動可以按日、按小時計算,而經營者的勞動時間是較難計算的。若要將一個企業辦好,沒有忘我勞動、不計時間的精神是不行的。據有關部門調查情況顯示,國有企業經營者完全按照正常工作時間上下班的幾乎沒有,工作時間在10小時以上的占62%,其中20%的每天工作在12小時以上。勞動時間越長,越應獲得較多的收入。三是風險勞動。作為企業經營者,他們是企業的首腦,是經濟舞台的主角,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他們集科學、技術、生產三位於一體,在市場的海洋中劈波斬浪,奮力拚搏,其勞動要承擔極大的風險,經營得好,可以獲得高於一般職工的收入,若經營失利,不僅會影響獎金收入,嚴重時還要扣減風險抵押金。按照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原則,在勞動薪酬中不能沒有風險收入。實行年薪製,就是對經營者這種特殊勞動價值的承認。

2.年薪製是製止腐敗的有力舉措

國有企業經營者現實存在著兩種情況,即平均主義與不合理的高收入並存:一部分經營者由於嚴於律己,或由於企業單一,收入不高,一般隻比企業職工平均收入高2倍左右;而另一部分經營者或由於橫向聯係企業多,下屬子公司多,再加上對自己要求不嚴,收入已相當可觀。對於這種收入,情況十分複雜,而其中確有一部分是“灰色收入”,“灰色”跨過一步就是“黑色”,成為產生腐敗的基礎。這其中有的是不自覺的,有的是不自由的,有的則是無可奈何的。這裏有機製問題,更有體製問題。實行年薪製,確定經營者工薪與職工工薪相分離的管理原則,確定經營者職位消費的總金額,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經營者開支的機製問題。對不該得到的,沒有理由可以去變通得到;對應自己開支的,沒有渠道可以搞公款報銷。這樣,他們的收入寫在明處,領在明處,增強了透明度,提高了監督力度,既從機製上杜絕了經營者以權謀私的渠道和條件,又保證了經營者的合法利益。

3.年薪製是對傳統分配製度的重大突破,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根據勞動者所提供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給予相應的薪酬,是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可在傳統體製下,這種按勞分配卻從來沒有實行過。改革以來,有識之士雖然早已提出這一問題,但由於沿用經營者收入與企業行政等級掛鉤的做法,迫使國家隻能在獎勵上做些細微的補償,未能從政策、法律上將經營者的勞動與薪酬相聯係。據此,按勞分配對經營者來說其差距甚遠。有的創造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稅利,也隻拿略高於職工的工薪,這顯然不是貫徹按勞分配;有的人造成驚人的經濟損失,也是一拍屁股走人,一紙調令換位,絲毫不負經濟責任,這顯然是對按勞分配的嘲弄。年薪製的實行,對經營者按其付出的有效勞動給予相應的薪酬,這無疑是對傳統分配體製的重大突破,其意義將超過年薪製本身。沿著這個突破口走下去,為深化各行各業分配製度的改革,甚至為公務員製度的推行都將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迪。同時,實行年薪製,在分配製度上經營者與職工相分離,經營者成為有別於企業利益、職工利益的利益主體。經營者獲得利益收入,前提必須為國家利益盡心盡力才行,否則,他自己的利益要受影響。在形成穩定的利益製衡機製後,國有資產的增值和國家利益實現就被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經營者與職工坐在一條板凳上合謀算計國家利益,造成企業利益過分向個人傾斜,國有資產嚴重流失,而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