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凝聚力
從1769年世界上第一家工廠誕生以來,企業就在商品經濟的競技場上求生存、爭發展。星沉月移,冬去春來,大浪淘沙,優勝劣汰,它們中有的生機盎然,從一個小廠甚至一個小作坊,發展成一個大廠、聯合公司,直至跨國集團;有的尚未發展就已夭亡;有的也曾有過驕人的榮耀,但生機卻日漸衰竭,最終煙消雲散。其間,不少人探索過企業“生命”的奧秘,提出了許多見解和理論,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漸漸認識到,在企業興衰存亡的背後,除了設備、資金、技術外,還有一個更加至關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企業的凝聚力!
一、什麼是企業凝聚力
1.企業凝聚力的內涵
群體凝聚力又稱內聚力或群體的凝聚性,指群體成員固守在群體之內的全部力量,它既包括群體對其成員的吸引力,也包括成員對群體的向心力,同時還包括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感,是個體與群體之間相互關係的反映。它不僅是指群體內部的團結,還包括可能出現的排斥其他群體的傾向。
群體凝聚力不僅是維持群體存在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增強群體功能,實現群體目標的不可缺少的條件。一個群體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它就不能很好地完成組織賦予它的任務,這樣,它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鑒別群體內聚力的高低可以用許多方法。在西方,大都使用社會測量法,就是群體成員之間相互選擇的數目與群體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相互選擇數目總和的比。
在這裏我們隻介紹其公式:
群體的凝聚力=成員之間相互選擇的數目群體中可能相互選擇的總數目
本書所說的企業凝聚力是指對企業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的凝聚力,而對企業發展不利的凝聚現象則不能算作企業凝聚力。這種現象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麵:
①短期行為,不惜損害企業的長遠發展,因超額分配而出現的暫時穩定現象。現在一些企業為了“攏住”人心,亂長工資,濫發獎金、補貼和實物,有的企業甚至擠占流動資金和折舊費發獎金,有的虧損企業貸款發獎金,嚴重影響企業發展後勁,有些企業已經資不抵債,成為“空殼”企業。
②不講原則而求得一團和氣的現象。表現在管理上,紀律鬆弛,規章製度形同虛設,對違紀的人和事該批評的不批評,該處理的不處理,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一頓,避重就輕,不作徹底解決,誰也不得罪誰。表現在分配上,不顧按勞分配原則,調資人人有份,獎金平均發放或隻有象征性的差別,發放實物則人人平等,表現在評優上人人差不多,你行我行他也行,評選人緣好的老好人了事,或者輪流坐莊,誰也不羨慕誰。這樣,職工就會產生“幹了也白幹,不泡白不泡”的心理,影響職工的積極性,甚至保護了落後,影響企業生產和效益。職工在這樣的企業呆著沒勁,企業也就沒有真正的凝聚力。
③企業內部的小團體主義現象。小團體主義就是一個團體隻顧自己的局部利益的思想意識。企業的下屬單位如果隻顧自己的利益,從局部看也會出現比較強的凝聚狀態,但對整個企業凝聚力的形成是不利的。首先,現代企業是一個有機整體,各部門、分廠、車間和班組之間需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否則會降低效率,影響生產,妨礙企業目標的實現,從而影響企業作為利益載體的吸引力。其次,各分廠、車間的設備、技術水平、勞動強度、工作環境有差異,如果各自過分強調自己的特殊性,不適當地追求自己部門的利益,企業就很難協調一致。如果因客觀條件的差別而導致收入差距的懸殊,就會傷害一部分人的積極性,從而拖整個企業的後腿。
2.影響企業凝聚力的因素
影響企業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
①企業內部的一致性。是指企業員工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如需要、動機、信念、興趣愛好、認識水平等。
②外部的壓力。當企業遭到外部壓力時,會使其員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抵抗外力;為對付其他企業的競爭,能使企業團結一致,從而提高企業的凝聚力。
③企業的領導方式。不同的領導方式對企業的凝聚力有不同的影響。心理學家勒溫和懷特等人,經過實驗發現“民主型”領導方式的小組比“專製型”和“放任型”領導方式的小組更友愛,思想更活躍,態度更積極,凝聚力更強。
④企業的規模。企業的規模太大,或人數太多,成員相互接觸的相對機會較少;另一方麵,也易造成意見分歧,從而降低企業的凝聚力。若企業規模太小,又會影響任務的完成。因此,企業的規模,應既能保證企業的工作機能,又能維持企業的凝聚力。
⑤信息的溝通。一般說,信息暢通的群體中,員工具有較多的共同性或相似性,相互間較少隔閡和矛盾,凝聚力較強。反之,信息不易溝通的企業,員工間意見交流少,易產生疏遠和隔閡,凝聚力相對較差。
⑥企業內部的目標結構和獎勵方式。把個人與企業目標有機結合的企業,員工間的目標任務關聯性大,易增強企業的觀念和凝聚力。反之,企業員工的目標任務互不關聯,則易降低企業的凝聚力。此外,據研究,個人和企業相結合的獎勵方式易增強員工的集體意識和工作責任,利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對影響企業凝聚力的因素進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們這裏介紹“競爭與合作”理論。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通過相互提供活動,或一致地為環境提供活動,所獲得的總報酬比他們單獨勞動所獲得的報酬還要多時,便會產生合作。相反,每個參加者在按其報酬提供活動時,根據某種事實,這種活動可能會使另一個人得不到報酬,這時便形成了競爭。
1968年,心理學家莫頓·道奇發展了這種理論,這一理論描述了合作與競爭是如何影響小群體的功能的。按照道奇的說法,合作有三種心理含義:第一種是“可代替性”,意思是參與一種合作冒險的所有成員的行為是可以互換的。如果一個成員已經從事於某項活動,其他成員就不必重複同一行動。例如:一個汽車修理員更換了他自己隊的賽車的一個輪胎,其他汽車修理員就不必更換同一個輪胎了。第二種是“肯定性精神宣泄”,意思是,如果一個合作性互動參加者的行為,促使該群體更加接近自己的目的,那麼這個成員的“行動”將為其他參加者所接受,並受到他們的喜歡和獎勵。例如,一個足球運動員為本隊射進了一個球,他的隊友們便和他擁抱以示祝賀。道奇的第三種合作的心理含義是“肯定誘導性”,意思是合作的一個成員采取的行動將促使群體更接近其目標,其他參加者會接受他的任何行動,這將誘使他們支持他。
在競爭的情境下,心理狀況正好相反。不會有“可替代性”,同樣其他人也不會讚成和接受“肯定性精神宣泄”和“肯定誘導性”。其餘的人會試圖防止而不是支持那些促使個體接近目標的行動。
3.企業凝聚力外觀
人們隻有通過事物的外在表現,才能確切、完整地把握它的內涵。企業凝聚力的表現形式是什麼呢?力是在對物體的作用中表現出來的,同樣,企業凝聚力是企業對其成員以及成員之間的吸引力,它是通過職工的意識和行為來表現自己的。
在意識方麵,企業凝聚力是表現為一種企業意識,即企業作為一個法人,一個生產經營集團在企業成員頭腦中的集中反映,具體表現為:
①歸屬意識
人總是希望自己在社會中有一個確定的位置,以獲得物質和精神的滿足,這就是歸屬意識。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意識,就是職工將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具體定位在所在的企業,認識到本企業為自己提供了工作,提供了生活、繁衍、社會保障所需的條件,自己的命運與企業休戚相關,也就是一些企業作為廠訓的“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的意識。
②親和意識
親和意識就是個人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協作、友好的聯係的一種心理傾向。現代化大生產的特點決定了生產必須井然有序,工人在工作中互相依從、互相服務、密切配合。這是現代企業在生產經營上的特點。社會主義製度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同誌式的平等關係,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這是社會主義企業在人際關係上的特點。職工的親和意識就是基於這兩個特點產生的職工的自尊、互尊、相互承認個人價值,懂得人際關係和諧的重要性,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意識。
③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就是職工為企業的興旺發達而盡職盡責,愛廠如家的意識。具體包括:做好本職工作,節約原材料、能源;勇於探索,勤於技術革新;愛護企業財產,遵守企業的一切規章製度的自我約束意識。
④自豪意識
自豪意識就是職工認為自己的企業有令外人羨慕的對社會的貢獻、良好的聲譽、美好的形象和可觀的收入,而產生的榮耀心理。這是一種積極的心理,能激發工作的欲望,使人在工作中處於較佳的精神狀態。
二、企業凝聚力是企業活力之源
什麼是企業活力?
“活”從本意上來說是指生存、生長、靈活和生動活潑。“活力”是指旺盛的生命力。所謂企業活力是指企業在現有的條件下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能力。
下麵我們就企業活力的四個內在要素進行具體分析。
1.資產增值能力
它指的是,企業能創造一定的利潤水平,足以在繳納所得稅以後還能獎勵職工、擴大生產。因此資產增值力首先要求企業(政策性虧損的企業除外)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能夠創造一定的利潤。這一定的利潤是指,企業按規定上交稅利後仍有適當的留成,用它來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裝備、更新工藝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和數量,從而達到企業的自我發展。
創造一定的利潤水平這隻是資產增值的前提條件,資產增值力的實現還必須具備內部投資約束機製和激勵機製。現在,有些企業盈利不少,但用於固定資產投資、技術改造的錢卻寥寥無幾,大部分錢都用在個人消費和集團消費上去了,這樣的企業由於缺乏投資約束機製和激勵機製也就算不上有資產增值力。
2.市場應變能力
由於國內外市場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企業要能準確掌握市場變化動態的各種信息,預見市場變化的趨勢,及時做出相應的對策,調整自己的生產計劃和發展計劃,從而有效地組織生產和經營活動。具體說來,企業的市場應變力要求:
①企業自“變”快於市場之“變”。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惟一途徑是以“變”應“變”,在這裏,變化的速度是個關鍵問題。如果企業的營銷策略長期不變,滯後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則企業必然僵化、老化;變得慢,則隻能是有氣無力,得過且過。因此,最佳的選擇是不斷觀察、分析和預測市場環境變化,快速進行自我調整,未雨而綢繆,捕捉潛在機會。
②具有市場開拓能力。即利用現有的產品開辟新市場、向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發展。市場開拓的本質是將潛在的顧客變為現實的顧客。一般來說,有很強市場開拓能力的企業,必定是素質較高、有較強應變能力的企業。
市場應變力在企業活力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每一個企業都將在市場中受到考驗,市場的每一個細微變化都將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個企業如果缺乏市場應變的能力,無異於守株待兔,隨著市場的突變,該企業就要被市場競爭無情淘汰。
3.產品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