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改進(1 / 3)

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改進

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控製隻是說明怎樣將人力資源管理總成本控製在一個數額範圍內,而不涉及怎樣來減少成本問題。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改進則是要解決以下問題:如何在不影響組織績效的情況下,盡最大的力量減少成本發揮最大作用。

毫無疑義,一個企業組織要想生存,就必須創造利潤。但是即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提高利潤的手段也是有限的。當然,可以試圖增加銷售收入,這太妙了,但是市場銷售經理都知道,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得多。可以提高價格,除非你的競爭力特別強—可是別的產品也有;當然,也可以內部挖潛,比如將固定成本轉變為變動成本。然而,在這個競爭劇烈的世界和時代裏,提高利潤的最實用的手段是改進成本、質量和生產力。

一、成本改進的觀念分歧

美國北部金屬產品公司前總裁克萊門特·加的茲(Clement Ca-ditz)就成本改進提出了著名的“加的茲定律(CADITZS LAWS)”,指出:

·成本增長與對成本改進的努力程度相反。

·事業越繁榮,因成本改進而帶來的收益越大;事業越壞,成本改進帶來的收益越小。

·當事業壞時,對成本改進的關注與努力程度增大;當事業繁榮時,往往對成本改進的關注與努力程度減少。

·當事業繁榮時,組織越向於增加業務活動,因此,成本相應地增長。

這些我們熟視無睹、頗為令人痛惜的“事實”,不僅使我們認識到我們樹立成本改進的意識和觀念的重要性,而且表明:關於成本改進,組織有兩種分歧的看法—積極的與消極的兩種。

前者意味著管理當局始終對成本改進保持敏銳性與高度的關注。這種管理傾向於預測未來麵臨的事件並設計出適應的戰略。它並不必然意味著經營的成功,也不能保證能從經濟困難中脫身,但它至少能為適應最可能發生的結果作好準備。成本改進的方法可能是技術導向的或係統導向的,也可能是人力資源導向。無論是采用哪一種,在大多數情況下,均有一個正式的、整體的、涉及各團隊合作的成本改進計劃(cost-improvement plan)。

消極的組織沒有正式的成本改進計劃,即使它的其他管理都做得很好。因為它沒有成本改進計劃,所以不能有準備性地應對預料之外的事件。當突然需要改進成本的時候出現時,它通常求助於“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在危機管理中,因為管理當局通常認為技術導向的方法能更快地解決問題,所以人力資源導向的方法通常被拋入冷宮。倫西斯·李科特(Rensis Lkert)的研究表明,技術導向方法主要由那些消極的組織使用,而人力資源導向主要由那些積極的組織使用。即使是在一個管理與組織皆佳的組織中,在危機管理時期推行一個高度壓力的成本改進確實帶來了短期的直接的收益,但是卻帶來了數額更大的、長期的、間接的損失。如某公司,通過技術性與係統性方法每年節約250000美元,但是,一統計,負麵效果高達40000美元。人們相信,即使人力資源導向方法不是技術的、係統導向方法代替品,但至少應是最佳補充。

成本改進帶來巨大效果。美國緬因州的寄托者信托公司(De-positor Trust Company)應用成本改進,第一步就節約了11萬美元,第二年又節約了12.5萬美元。加拿大安大略省基奇納的Electro-home公司,第一年就淨節約300萬美元。成本改進所內含的潛在“收益”是如此之巨大,以致於在西方已為各大公司廣泛應用。

二、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改進機會

成本改進具有巨大潛力,幾乎在所有組織中均可應用。在一些組織中,可能會有自己獨特的成本目標,但大多數的成本種類話用於所有種類。例如:

·缺勤。目前工業界的缺勤率(缺勤人數除以特定時間內的職工數目與天數的乘積)大約是4%。一般認為,因每人每天造成的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損失大約在75元左右。

·分配與倉儲。交通、傳遞、儲藏、後勤服務,包括車輛與計算機服務、租金、管理費等。這些成本在生產性與非生產性的企業中均有。如果這部分成本超過了總成本的10%-15%,就太高了。

·能源。大約80%的能源消耗是花在了建築物或生產過程的裝飾及空氣、溫度、照明等的改善上,諸如空調;而另20%的能源被用作交通費用。隻用稍加努力,就能使能源成本降低15%-25%。

·事故。除了痛苦與折磨,事故還會帶來高額賠償金和巨大的間接成本,何況許多事故還會帶來設備設施的損壞。在今日,平均每次事故都要消耗1500元左右的成本。

·材料和供應。材料成本在製造工業中,總成本大約占50%-70%。除了原材料成本外,還有廢料成本、殘物成本、存貸成本等。廢料率如果超過4%-5%,就大有問題了。

當然,這類共通的成本還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在人力資源管理領域,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一般把如下成本作為改進目標(Cost-improvement targets):

招募、甄選。在最可能的情況下,包括:報紙與雜誌的廣告費,麵談差旅費,職員與管理人員的時間成本,雇用前的體格檢查費,麵談時間成本,重置成本,人事變動費和其他費用。

培訓。由於學習曲線造成的低生產力,培訓項目成本,外部專家顧問費,教師費,材料費,在職培訓者的生產力降低而造成的損失,差旅費,職員與管理人員工資等費用。

福利。絕大部分是直接成本:休息與假期工資、工傷賠償、母道照顧、群體活動、醫藥醫療保險、工作補償、住房、娛樂設施和職員與管理人員成本等。

獎償係統與績效管理。通常包括:維持有競爭性的工資與獎金(太高或太低均會造成大的成本消耗),工作人員,工資表變動,績效麵談時的文件費用,績效谘詢與評估的監管費用,工作分析與工作投標係統、提升係統的費用,服務回報方案費用等等。

很明顯,我們可以列出與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有關的其他成本。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該在自己的權限範圍之內分辨成本改進目標的優先次序。上述表明,隻要你具有積極成本改進意識,成本改進機會隨處可見,利用恰當的成本改進方法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改進方法

管理者在自己的權限範圍推行成本改進,有大量的方法與技術可供使用。這些方法中有:統計分析法,標準時間法,過程圖法,操作研究法,短暫間歇度表,工作示範法,動作經濟研究,計劃評審技術,機器能力研究等。這些方法都是技術性的,在實際應用可擇其用之。下麵我們將主要討論適用於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

成本改進是一個問題解決式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須遵循邏輯的、順序性的步驟,來解決根本性問題—改進成本。其過程是:

·辨明成本目標

·收集成本改進信息

·排列成本目標優先次序

·建立成本問題解決係統

1、辨明成本目標

辨明成本目標最簡易有效的方法頭腦風暴法與列清單法。頭腦風暴法(brain stoming),也譯作腦力激蕩法。它是一個思想產生的過程。其基本作法是:將專家或有關工作人員集中在一起,創造一種無拘無束的氣氛,讓大家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不允許評價或批評;最後,必須要求產生大量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