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坤寧宮內弘治皇帝的皇後在一班侍女和太監的伺候下,正坐在宮內正座的椅子上品著新進貢的極品茶葉,一邊聽著小太監徐徐的給她複述皇帝選淑女的經過。在一旁站立的宮女們看到這位皇後娘娘的臉上時而生氣時而憂慮,不知皇後是怎麼樣的情緒也不敢上前去問候。
明孝宗皇後,張氏,河北興濟人,父為國子監生張巒,母金氏。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張氏選立為太子妃;十月,立為皇後。自從她嫁給了弘治皇帝,她為皇帝生下了長子朱厚煒和長公主朱秀榮,可是不幸的是長子朱厚煒早夭折,皇帝追封為蔚悼王後來又生下長公主朱秀榮,公主聰慧娟秀,皇上非常喜愛,可是也在兩歲時夭折了,皇帝為此悼惜不已,乃追封為太康公主。失去兩子之後,皇帝依舊十分愛她,可是此後幾年她去在沒有為皇帝生下一位龍子,雖然皇帝表麵上沒說什麼,依舊對她十分照顧,可是她心裏已經察覺到,皇帝心裏還是十分糾結的。甚至如果她再不能為皇家增添龍子,朝臣和內侍也會奏請皇上選其它的妃子進宮,跟嚴重的會是她皇後的地位不保。
此時的張皇後心裏卻不是滋味,數種感覺交織在心頭,身邊又都是些太監宮女,心裏有話卻又跟身邊的人說不清楚,自己的父母家人又遠在故鄉,心裏的委屈無法表達,隻能幽怨的拿起手中的茶杯,希望這茶杯中的芬芳能夠緩解此時的鬱悶。
此時皇後身邊的一個矮小的小太監突然走到皇後身邊跪拜道:“娘娘,奴才有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有話但說無妨”。苦悶中的皇後把希望寄托在這個突然出列小太監身上,希望能夠得到一絲解決的辦法。
“啟稟娘娘,皇上已經寵幸了別的女子,如果懷孕了並生下的是一位皇子,那就是皇長子,甚至會是以後的太子,那您的地位就會不保”。小太監恭敬地答道。
皇後心中暗喜,終於有人能夠理解自己心中說不出的苦惱但表麵上又不能表現出什麼,隻能掩蓋心中的意思高興平淡的問道:“你可有什麼辦法?”
“娘娘,雖然先前兩位龍子早夭,但是您和皇上都還年輕,禦醫也檢查過您身體依舊可以為皇帝生產龍子。望娘娘千萬不要自甘氣餒,否則在這**之中將無您的容身之處。”看著皇後期許的目光,小太監定了定身露出了那隻有太監才有的陰險的笑容繼續說道:“雖然皇上已經臨幸那個淑女,但是由於此時朝臣的反對,立妃一事隻能暫時擱置,這段時間,正是我們的大好時機,我們隻需要動動手段就可以輕易的鏟除此女子。”
皇後心中一喜,心中暗道,“皇上那麼愛我,我不能讓別人來跟我搶,皇上會是我一個人的。”但是她有不好表露心中的想法,以免傳出去,被皇上和大臣們起疑。隻能輕微的示意這個聰明的小太監,“這件事就交由你去辦了”。
“遵旨”小太監會意轉身要走。卻突然被皇後叫住。
“慢著,你叫什麼名字?”
“會娘娘的話,奴才叫劉瑾,願為皇後娘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記住,辦事利落點,千萬別走路了風聲”。“千萬別走露風聲”這一句皇後卻加重了語氣說道。
“奴才明白。”說完小太監就滿臉得意的走了出皇後的坤寧宮。
行走中也難掩他臉上的笑容,確是顯得陰險無比,一邊走一邊心想:“這就是我劉瑾飛黃騰達的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