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取出帛書,交給項羽,又道:“我聽聞那張楚國左令尹不過年十五,你今不過二十三歲,有倒是年輕人之間,自然有共同話語,你到了以後,看那趙元可是一個可以成事的人,若是此人可以成事,你且與他結拜為異姓兄弟,將來舉事成功,互相之間也好有個依仗。”
“哼——”項羽頗不滿:“叔父,我項氏一族傳自商周,他趙元隻不過是運氣好了一點而已,有什麼本事能與我結拜為兄弟?”
“此人年十五,傳檄而定淮水沿岸八百裏,此等本事就足以!”項伯眼神嚴肅:“我兒你為項氏一族少主!我項氏一族想要恢複以往的榮光,那全部都隻有靠你,你身上的重擔不輕,能有這樣少年豪傑協助你,那叔父也可以放心。”
項羽本想拒絕,可想想傳檄而定八百裏這樣的壯舉,卻是稱得上經天緯地,當下拱手道:“喏!”
……
趙元這時候再看令書,一份來自於武臣的令書,一份來自於葛嬰的令書。
大軍出發前,趙元留下了武臣在後方護衛家眷;按照當初在陳縣的約定,葛嬰為主,趙元為副;所以這時候葛嬰在後邊收攏兵馬十六萬,並且在這十六萬兵馬之中安插自己的親信武將。
武臣發令書前來稟告,葛嬰將趙元安排的親信大部剪除,安插上了自己的親信,請求趙元速速前往盱眙城主持大軍。
再這樣持續下去,這十六萬大軍的指揮權將全部落在葛嬰手中,他們當初想著把葛嬰架空,現在沒想到反而被葛嬰反過來架空。
此外,陰陽家的殺手陰魂不散,方才傷勢愈合的荊仇在淮水江麵上被三人圍攻,成功斬殺一人,武臣調集兵馬亂箭射殺一人,還有一個人落水下落不明。
葛嬰發來的令書中,聲明自己受命於陳王(陳勝,既可以稱之為張楚王,也可親切地稱之為陳王),在軍中抽換將官,乃是之前安排的將官多為各地義軍或者是秦國投降的武將。
這樣一隻大軍需要整合,否則一旦開戰後,難免這些武將反水,這樣做是防患於未然。
為什麼趙元可以半月時間傳檄而定淮水沿岸八百裏?
檄文中說的很清楚,願意歸降的人,依舊統帥原來部眾,不願意歸降的,大軍所到之處,寸草不留,斬盡殺絕。
淮水兩岸的秦朝官員一合計,在近有義軍遍地,遠有趙元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幹脆投降算了,反正自己手中的權力都還在,隻不過是換了一個上官而去,且聽說上官左令尹年幼,自然好欺騙。
結果來了個葛嬰,大刀闊斧的整頓兵馬,該殺的殺,改降的降級,弄得十六萬義軍怨聲載道。
趙元笑盈盈的放下葛嬰的令書,起身走出大帳,武臣終究是缺了一根筋,葛嬰這樣瘋狂的整頓兵馬,換來的卻是怨聲載道,而葛嬰本人未必就真的能徹底掌控這十幾萬大軍
趙元現在隻等一個突破口,等到那些秦國降將和義軍首領人人自危,殷切的期盼趙元出現以後,趙元就可以借助這一股威勢,一句拿下葛嬰,徹徹底底將之架空,乃至於收服為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