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沈月嬌對江浩卻格外熱心。每一次相見,她都像大姐姐一般關心他。江浩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在剛毅外表掩蓋下的心靈,竟喚起些許兒女柔情來。這情感雖說不似每每想起阿琬時的感受,但都在他心裏激起陣陣漣漪。解放前夕,江浩已是解放軍的一名團長了,瀟灑幹練,英姿勃發,他顯得異常引人注目。在異性眼裏,江浩正當年,有資本,建國後,不愁在軍界或政府裏找不到位置,不少年輕女性悄悄把目光落在江浩的身上。
那個年代,中國人對婚姻是很看重的,到了婚齡而不談婚論嫁,多半被人恥笑,一些人則要行使牽線搭橋的神聖職責的。地委行署上下,他們周圍的朋友,一些熱心人都極力為他們各自撮合婚姻,但不約而同都遭到他們的冷遇, 他們不熱心幾乎到了連見都不願見的程度。但這絲毫沒有影響“月老們”的積極性,當發現沈月嬌和江浩過從甚密時,人們方恍然大悟 —— 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推理了,連三歲孩子都看得清楚:兩人年齡相當,一個是地委書記,一個是衛生廳廳長,都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還符合郎才女貌的傳統婚配標準,真是太合適不過了。於是乎,這些熱心人開始抱怨自己缺乏洞察力,人家在那裏談得好好的,非要節外生枝,瞎起勁。
對於出現以上局麵,江浩驚呼大事不好,而沈月嬌卻求之不得。她慶幸輿論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江浩有這樣的顧慮,覺得自己和沈月嬌都是獨身,頻繁往來,難免不讓人往談情說愛抑或男女關係上想,但他沒有理由拒絕與沈月嬌來往,況且,人家並沒有提出建立戀愛關係,怎好拒絕呢?他開始有意疏遠她,而沈月嬌依舊頻繁出現在地委機關大院,麵帶微笑,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讓人更加堅信先前的判斷了。
有時,興之所至,沈月嬌會大展廚藝,在江浩的獨身宿舍裏做幾樣可口的飯菜,和江浩體驗“家”的感覺,搞得江浩很被動,也不好說什麼。
沈月嬌絕對是交際高手,她深諳交往之道。她找一些恰當的理由和江浩攀談:“你的醫術如何?我有些不舒服,你能否為我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