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慶幸能和沈月嬌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裏,這樣,可以和她共同找尋父女倆了。他有個感覺,見到沈月嬌,如同見到父女倆。沈月嬌的存在,似乎增強了他找尋父女倆的決心。同安堂的共同生活,為他們提供了說不盡的話題。他們在一起緬懷父女倆,緬懷同安堂的生活,追憶那逝去的,但無法忘卻的美好歲月。沈月嬌可談的話題似乎更多,十幾年的軍旅生涯,逃難路上的坎坷經曆,縣城裏的風土人情,甚至某某的個人隱私,她都樂此不疲。江浩希望沈月嬌多談父女倆,分擔他對父女倆的思念。沈月嬌問:“是否有父女倆的消息?”江浩黯然搖頭。
“也許今生今世都無法找到他們了。都怪我,沒有及時找尋他們,錯過了時機。”
見他情緒很壞,沈月嬌不得不附和道:“不要過分自責,我們努力就是了。”
江浩發覺,沈月嬌從不主動談父女倆,即使是附和,也絕少談感情上的事。他逐漸意識到,沈月嬌對父女倆的感情淡漠許多,沒有太多的牽掛,並不像江浩盼望的那樣強烈 --- 維係他們的紐帶似乎不複存在。
沈月嬌更看重與江浩的關係。這不僅因為他們曾有過一段淵源,她更看重與江浩發展關係的重要性 —— 江浩當屬整個地區首屈一指的人物,和他交往,就是在為自己的政治天平增加籌碼,對今後的仕途發展,作用是不可或缺和不言自明的。
與沈月嬌交往,江浩不時產生些許顧慮。沈月嬌已是三十出頭的人了,女人最好的時光已過去。“她為什麼不結婚。她在等什麼?”他幾次產生衝動要問她,都因話題太敏感而未說出口。戰爭年代,沈月嬌一直在後方機關工作,無行軍打仗,顛簸勞頓之苦,憑她的條件,是可以早早完婚的,可是… …
那一年,江浩跟隨部隊完成整訓任務後,隨即踏上東進的征程,進入蘇中。臨別,他囑咐沈月嬌多留意父女倆的下落,一有消息,立即托人過江通知他。阿嬌答應了。
記得那個晚上,沈月嬌說了一些動情的話,言語間流露出惜別之情。她的話讓江浩聽了感動,但未曾多想,以為是姐弟之情,因而由衷欽佩她是一個重情重意之人。
這一走就是七年,當江浩重新踏上這塊令他魂牽夢繞的土地時,已是黎明前的破曉時分,百萬雄師陳兵江北,欲橫渡長江,解放全中國。
春風又綠江南岸,不似別夢依稀時,換了人間。
近十年光景,他無暇找尋父女倆,內心倍受折磨和煎熬。起初,他和沈月嬌還互通信息。後來,由於戰事趨緊,他們失去聯係。抗戰勝利時,江浩升任連長,戰鬥在蘇北解放區。解放戰爭爆發後,江浩所在的部隊編入第三野戰軍序列,馳騁於華東戰場。整個抗戰其間,沈月嬌都留在蘇南根據地。國共重慶談判後,中共出讓蘇南根據地,沈月嬌到了山東解放區。他們見麵了,彼此介紹別後境況,特別提及找尋父女倆的心路曆程。江浩發覺,沈月嬌對父女倆的情感淡漠了許多。對即將取得勝利的憧憬,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設計,使沈月嬌無暇顧及父女倆。江浩每每提起父女倆,沈月嬌都不很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