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甩開劉邦的手,背過身子,用帕子使勁的拭淚,抽泣聲慢慢變成了哭泣,很是傷心委屈。
劉邦將戚夫人摟進懷裏,輕歎一口氣,道:“朕知道愛姬舍不得朕,但是從幾年前鏟除韓信到前不久張敖一事,鏟除異姓諸王勢力初見成效,隻有這個黥布還在外逍遙,待朕領兵徹底消滅了他,大漢才能算平穩,才能國泰民安啊!”
“陛下就責怪嬪妾不通情達理好了,反正嬪妾不要陛下離開漢宮去領兵打仗。”戚夫人哭著將臉貼向劉邦的胸口,“我自然相信陛下能順利打敗黥布,但是,隻怕陛下前腳離開漢宮,嬪妾緊接著就要遭殃。”
適才戚夫人說她肚子的孩子可能等不到劉邦打勝仗回來,劉邦自然知道她的意思,隻是大事當前,他沒有其他辦法,隻能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安慰戚夫人,盡力在離開之前為戚夫人安好後盾,保她母子平安。
“愛姬放心,等一下朕就去椒房殿,讓皇後為你撐腰,若在我領兵打仗期間,你一人在未央宮出了什麼閃失,我定饒不了她。如何?”
燕姬就是個例子,有呂雉的庇護,甚至好過劉邦自己的保護,畢竟他有國事要操勞,很難有十分十的心思和精力護佑母子二人。
“陛下這樣安頓我們母子,倒不如讓我們母子跟你一起前往打仗好了!陛下知道,這個未央宮裏,皇後娘娘最是厭煩嬪妾,你還敢將嬪妾托付給她?陛下是真的不想要我們母子活命了嗎?”戚夫人越哭越感到無助。
“愛姬這樣擔驚受怕,那可怎麼是好?”劉邦眉頭緊鎖,良久才又說,“愛姬放心,我一定要讓皇後保證你們母子平安。”
“陛下別說了,你這麼做隻會將我們母子推向火坑!嗚嗚嗚……”
劉邦無奈,隻是靜靜的摟住戚夫人,任由她哭的委屈。
戚夫人哭了一陣,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麼,猛然抬起頭,推開劉邦的懷抱,仰頭凝視著他,道:“陛下,為何要親自領兵平叛?”
“為鼓舞士氣,為我大漢領土完整,唯有朕親自領兵才能彰顯大漢威武!且這次平叛是曾經七王中的最後一位黥布,朕親自領兵也算是完成一個圓滿!”劉邦說起平叛,壯誌豪言。
此時的戚夫人也不再哭泣,反倒臉上露出淡淡的一抹淺笑,扭捏兩下,柔聲道:“陛下何不想想太子殿下?”
“嗯?”劉邦不解。
“陛下是在拚搏中打下江山,打仗自然不在話下,我們大漢也正是有您這樣一位善戰的君上才能國泰民安。如今陛下年事已高,何不將這種曆練的機會留給皇子們?若說起這些個皇子們啊,大皇子劉肥從小沒有在陛下身邊長大,資質略顯平庸,自然不是領兵打仗的料,其他皇子年紀又小,更不適合領兵打仗,所以也就隻有太子殿下是最為合適的人選,而太子殿下又是我們大漢的儲君,登基之前給予相當的曆練也是很有必要的。”戚夫人說著,靜靜觀察劉邦的神態,頓了一頓,接著道,“陛下,如今平叛黥市不就是很好的曆練機會嗎?而且太子領兵期間,陛下也可以給予適當的領導,還能使太子殿下更好的進步呢!陛下,這樣好的機會,往後恐怕是很難再有了,嬪妾覺得陛下很應該給太子殿下一個曆練的機會呢!”戚夫人含笑悠悠的講出這麼一段理論來。
此時亭子外麵被花草遮擋的張嫣再也沒有資格說戚夫人是個頭腦簡單隻會囂張跋扈的婦人了。
她說的句句在理,很難讓劉邦不同意她的建議。張嫣心想,雖然當初鏟除異姓諸王勢力,劉邦勢在必得,但是她敢肯定,劉邦當初是無心傷害自己的女兒殺害張敖的。隻是因貫高等人弑君一事東窗事發,劉邦無奈,才要治罪於張敖。但是,誰敢說,這中間呂雉一心保護張敖的同時,劉邦卻沒有一絲心軟的意思,不是因為戚夫人在劉邦跟前扇枕邊風,試圖鏟除張敖?
劉盈,雖是大漢儲君,又是個心懷大誌的人,卻因父親的偏心和母親望子成龍心切的逼迫,更像一個文弱書生。哪裏懂得領兵打仗?就算是曆練,也不該是這種曆練啊!這不是將劉盈往火坑裏推嗎?
如果劉盈戰中不幸身亡,戚夫人自然而然的就能把劉如意扶上儲君之位。就算劉盈僥幸沒有戰亡,卻打了敗仗,戚夫人仍舊有理由讓一個慘敗的儲君下台,扶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總歸,戚夫人這一招走的是又精明又惡毒,不僅可以借機除掉劉盈這個眼中釘肉中刺,還能將劉邦留在自己身邊保佑自己平安。
①英布又名黥布,是我國秦朝末期農民起義領袖之一,後投靠項羽,為西楚名將,後來歸附劉邦,被封為九江王,人稱淮南王,最後因謀反罪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