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少不了武功。這是一個關於江湖和武功的故事,這是一個關於一個少年成長的故事。
岐山深處的一處斷崖之上,一個少年正在孜孜不倦的揮舞著手中的木劍,一招一式的演練著什麼劍法。隻見這名少年身著一件白色長袍,一身衣服頗為素淨,手上劍道功夫確實看起來不弱,這一套劍法一遍一遍的操練,劍勢逐漸連綿不絕,頗有一番少年宗師的意味。
這少年將這劍法反反複複的練足足了20遍,才停下手來,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汗流浹背。少年從懷中取出一帕手絹,擦了擦臉上的汗,又工工整整的將手帕疊起來收好,重新收到懷中,待休息了一陣子,氣息均勻之後,又開始舞起木劍,操練起那劍法起來。
這名少年名叫蕭忍武,乃是岐山劍宗門下的弟子。岐山劍派乃是附近千百裏方圓內最大的武林門派,坐落在華夏國的西部岐山山麓之中,在整個華夏武林中,與南方的南嶺劍宗,東方的泰嶽劍派,北方的玄真門並稱是武林四大劍派,是整個華夏江湖中都是響當當的字號。
岐山劍派顧名思義,主要傳承劍術武功,整個劍派內有600餘名弟子,成名的高手也有不少,劍派傳有岐山五絕劍,乃是整個武林中第一流的劍術。原本岐山之上儒釋道三教九流混雜,各個武林門派分據岐山的幾個山頭,相互割據製衡。七十年前,岐山派的創派祖師玉真子從東方而來,就憑這5招絕劍,三日之內連敗岐山諸門一十三位成名高手,挑了當時岐山上正邪共五家武林門派的山門,這才在岐山創下了偌大的基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岐山之上隻剩下岐山劍派一家獨大。
玉真子祖師歸天後,五招絕劍被五個弟子分別傳承,岐山多峰,這五個弟子就分別在原來的5家武林門派的家當上建立了5個分脈,各自傳承1招絕劍,漸漸形成了這岐山劍派1派5峰的格局。
這岐山5峰乃是朝陽峰,回雁峰,聽雪峰,三青峰,紫霞峰。分別傳承著玉真子的岐山五絕劍法中的朝陽一氣劍,回雁驚雲劍,聽雪折梅劍,三清分影劍,紫氣東來劍。至於到底是劍法名稱是附會山峰之名,還是山峰本就是岐山劍派宗師以劍招命名,也是眾說紛紜,難以考證。
少年蕭忍武原來叫做蕭仁吾,乃是西北名門蕭家之後,其父蕭遠清,在當代朝中是遠近聞名的清官,為人狷介,在當今聖上修建行宮之事上與聖見不和,又遭到小人讒言陷害,最終遭到聖上疑忌,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本來不多的家產又遭到了朝中政敵的瓜分,仁吾的母親也在這場動蕩中染病辭世。年少的仁吾隻身回鄉,好不孤苦。
不過蕭遠清雖然在朝堂之上不為皇帝所容,在江湖中卻有著不小的聲望,在坊間傳言中不少江湖漢子將蕭遠清傳成如前代關雲長,嶽武穆之類的忠義人物。岐山劍派朝陽峰之首座劉遠山,更是不忍義士之後就此淪落,特地下山將年僅8歲的蕭仁吾收入自己門下,教授武功,並改名為蕭忍武,一方麵躲避蕭家仇家的報複,另一方麵,這個名字也有勸誡之意,忍字提醒小忍武,做人多學會隱忍,莫要重演了其父的悲劇,武字則是寄托了劉遠山對小忍武的期許,希望他能夠在武學一道上有所成就。
時光荏苒,從忍武拜入朝陽峰劉遠山門下至今,已是10年整,當初那個瘦弱的文氣兒童經過山上的10年練劍,已經變成了頗有一些武林高手的氣質的少年了。
忍武剛才所練的劍法當然不是朝陽峰所傳承的頂級劍術朝陽一氣劍,而是岐山劍派入門弟子所必修的長春劍法。
長春劍法乃是岐山眾弟子的入門基礎劍法,一共72路。相傳長春劍訣並非岐山劍派的祖師玉真子所創,而是玉真子的師尊的得意劍法。長春劍法原本隻有18式,剩餘的54式乃是岐山諸峰的先代劍術大師將自己的得意劍法取其精華融合編撰而成,長春劍法雖然變化比較簡單,但是確實是融合了整個岐山劍術武學的精要之處。岐山劍派將長春劍法作為整個門派的基礎劍法,隻有修煉長春劍術達到一定的水準才可以修煉進階的劍術。岐山劍派的進階劍術極多,進階劍術雖然威力更大,在實戰中應用更廣,但是在劍意上卻已是各有勝場,難以像長春劍法這般麵麵俱到了。門派將長春劍訣作為基礎劍法,一方麵是有緬懷先輩宗師之意,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剛進入武學殿堂的弟子有更好的眼界,若是一開始就修煉特色鮮明的進階劍術,雖然在起步時強了些,單很可能一生的武功都脫不開最開始的風格,反而降低了格局,最終難以達到頂尖高手的行列。